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中央大街

Lucy(露茜)

<p class="ql-block">寻北之旅系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js7ra9" target="_blank">哈市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a></p> <p class="ql-block">离开圣.索菲亚教堂,往西沿着透笼街、过街天桥、西十四道街,步行700米就到了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人尽皆知的哈尔滨中央大街。</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南至经纬街、西十六道街,北至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西至通江街,东至滨州铁路桥、地段街和兆麟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方石路宽10.8米,人行道面积12741平方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现为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可以说中央大街的建筑是拥有不同文化下的各种建筑风格,如起源于15到16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妇儿商店)、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教育书店)、折衷主义建筑(原省商业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哈尔滨摄影社)等,为哈尔滨人提供了鉴赏西方建筑的实例。哈尔滨中央大街主要景点有防洪胜利纪念塔、马迭尔宾馆等。此外,中央大街还拥有西餐节、老街音乐汇等旅游文化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个影片也曾在此地进行过拍摄、取景。</span></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中央大街也是几次改名,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又改回中央大街。1997年6月中央大街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2006年,中央大街被评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据说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在设计和监工上,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方块石路的设计宽度为10.8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走在如俄式小面包样的中央大街,穿上厚底鞋会比较舒服。</p> <p class="ql-block">看看下午18:58拍摄的中央大街的温度计(31.3℃),这和北京差不多啊,想来哈尔滨避暑的朋友还是慎重选择吧。</p> <p class="ql-block">沿着中央大街一路向北走到头就是位于松花江畔的防洪胜利纪念塔,该建筑是为了纪念1957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的。防洪纪念塔由塔、廊两部分组成,塔由塔基、塔身和塔顶组成,材质为花岗岩质,高达22.5米;塔基有两层不同高度的底座,分别表示1932年和1957年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下部有全市各界人民抗洪抢险的浮雕;塔顶有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群雕像;塔周建有21孔半圆形回廊,回廊两端各有一处说明碑。</p><p class="ql-block">7月4号到达江边的时候是18:30多,恰好是日落之前半小时左右,许多人坐在江堤上等待欣赏日落,可惜天公不作美,云层太厚,乌云遮住了太阳,看来只能遗憾而归了。</p> <p class="ql-block">既然没机会欣赏松花江畔日落,于是从江边往南漫步,一边逛吃一边欣赏中央大街灯光璀璨的夜景。以为格瓦斯是啤酒,喝了才知道是哈尔滨百年饮品,味道确实不错,配上哈尔滨烤红肠、烟囱面包,一顿特殊的晚餐。这么多年,5元一根的马迭尔原味冰棍还是那个味道。</p> <p class="ql-block">入夜的中央大街,人流如梭,尤其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吸引中央大街上游人驻足观赏,导致道路阻塞。</p> <p class="ql-block">手捧格瓦斯,毫无目的的在灯光璀璨的中央大街漫步,不想被“全景式俄罗斯体验馆”门口装饰吸引,里边是售卖俄罗斯商品的,但其装饰很有特色,许多人在里边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晚上20:40,遛达到中央大街南侧大门口,打卡拍照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时隔15年左右,再次与家人们漫步在中央大街,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陌生,但美好的心情是一样的,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