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傅国涌先生的一席谈

漫步西江

<p class="ql-block">(右为傅国涌,左为方震先生)</p> <p class="ql-block">很好的天气,油菜花和桃花正盛开的时候,我本想今天下乡踏春去的,但因为早上在读一本书,不知不觉就读了下来,忘记了外面的阳光。下午接到方震先生的电话,说作家傅国涌先生在黄岩,他准备在华侨饭店设宴,让我陪座。我马上到楼上书架上找出傅国涌的三本书,想让傅国涌在这些书上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到饭店的时候,傅国涌先生已经入座了。我已经多次在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节目中看到他接受采访,所以一眼就认出了他。傅国涌先生说,他刚从临海张家渡过来,在临海瞻拜了许良英的故居。傅国涌先生对许良英非常推崇,认为他是一位将浓墨载入历史的人物。而且,在许良英身后,他的思想和他的风骨,愈久愈显示出它深刻的影响力。作为许良英的故乡人,台州应该为许良英感到骄傲。傅先生断言,许良英先生是台州千百年来最为伟大的人物。虽然在许良英之前,台州历代也有过杰出的人物,但要论他们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没有人会超过许良英先生。在座有一位从临海退休的老师,原来他就是许良英先生的侄子,他喊许良英先生为"三叔"。许良英先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被遣返回乡当了二十多年的农民,这位侄儿就跟许先生生活在一起。在他们的聊天中,我才知道,许良英先生不幸在年前去世,傅国涌先生参加了在北京的治丧活动。他说,送别许先生那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许先生的遗嘱是简办,原计划就是亲友小范围的仪式,但没想到那天冒寒来了很多人。特别是中国当前思想界很有影响的人物,也都亲临致哀。傅国涌说,他看到了邵燕祥先生来了,而老前辈李*锐先生则送来了花圈。很多学者都送来了挽联,这些挽联都是傅国涌亲手写在挽幛上的。傅国涌说,他同许先生的交往已经长达十六七年,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能亲近这样一位坚定的思想者的灵魂。很多学者朋友都没有这个幸运,他说自己得了语言相通的便宜。许先生一口临海方言,即使在杭州讲课,也需要有人用普通话翻译,这就限制了很多人同他的交往,而傅国涌先生是雁荡山下大荆镇人,大荆属于温州,但它的方言却属于台州语系,傅先生跟台州人就可以用方言来交流。通过傅国涌先生的叙述,我了解到,许良英先生是怎样的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早年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个爱因斯坦这样的物理学权威。他又是一位科技史学家,科学哲学家,一位对现实充满着热情和担当精神的思想家。正是因为他对现实和人类未来充满了热情和担当,所以他早年又是一位革命家。他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当年中共浙江大学地下党支部的负责人。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又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为了科学和真理,为了民主,他九死而不悔。在1957年,他痛斥大鸣大放的"阳谋",认为这将使政府从此丧失民心。在他晚年,继续在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而呐喊和奔走。许良英先生是爱因斯坦的信徒,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还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回乡当农民的那些年月里,许先生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起煤油灯翻译爱因斯坦的著作。在文革结束之后,由他翻译的三卷本《爱因斯坦文集》终于问世,据说,这是世界上各个语种中最为完备的爱因斯坦文集。有学者认为,许良英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不仅有力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科学界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我想起我曾经在网店上淘到过一本爱因斯坦纪念文集,晚上回到家后,急忙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来看,果然这本书的编译着正是许良英先生。在本书的附录部分,有许先生的一篇文章《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见解》,还有许先生整理的《爱因斯坦年表》。</p><p class="ql-block">我后来又到网上查找,网上有很多关于许良英的文章和文献。其中就有不少是傅国涌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傅国涌先生记叙了他同许先生的交往,记录了许先生光芒四射的思想闪光。</p> <p class="ql-block">我带去请傅国涌先生签字的他的三本书分别是《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和《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曹瑛杰也带来了他买的比我更多的傅国涌的书,在傅国涌在各本书上签字的时候,我和曹都向傅国涌先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读书的呀?看你的书,你读过的书真多。傅国涌先生说,他是一个以读书为生命的人,也是一个把读书视作终身职业的人。以前读书比较杂,读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把中国的古典小说都读遍了,后来又读现代的文学经典,也很快就读完了。他解释说,中国的现代文学才只有一百年的历史,能成为经典的也不是很多。还在读初中的时候,遇上了爱因斯坦,通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启发了他,同时也给他打开了通向西方科技史和哲学思想的大门,他又用了若干年的时间阅读了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在这些哲学著作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又转向了阅读中外的美学名著。为了深入了解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社会,他又通读了马恩全集和列宁选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认为最难懂的是《资本论》。他说他每天阅读的速度很快,他给自己订下的规矩是每天必须读完一本书。有时读得很疲倦了还没有读完,就硬撑着读,总要读完才肯歇着,否则心里总不好受,认为今天这一天没有过好。傅国涌说,后来他的读书又转到了文史上,而且范围越缩越小,基本上阅读的都是民国的有关资料。他特别爱读的是民国年间的笔记和日记。他读的东西都很冷僻,所以他很矛盾,他认为他现在的读书无足效法,长期阅读这些琐碎会限制自己的视野,而且这种读书法功利性太强,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在这些冷僻的材料中发现一些线索。但这又正是这种读书法的魅力所在。他说,他敢于承诺,他在这些古旧书字里行间的重大发现,肯定是没有任何人发现过或注意到的。</p> <p class="ql-block">方震先生对傅国涌的读书写作生活啧啧称赏,但傅国涌说,其实,这种靠读书来写作的方式很苦。他感到身体的付出太多,已经感到有些不能承受了。他说他很羡慕做工的人,这些工人虽然体力上也很苦,但中午他们可以在街边的树底下,只有一碟花生米,就着一瓶啤酒,喝着喝着就解乏了,体力就恢复了。晚上回家,擦过汗之后,倒头就可以睡,而且睡得很实。但读书人做不到,读书人大多睡眠不好。他说自己总是看书看得很累了才会把书放下。但关灯之后,头脑却并不马上休息,还在想着书上的内容,还在构思着自己要写的文章。傅国涌的话题又转回到读书上。他说,他经常觉得很悲哀,因为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越读越觉得自己未读、该读的书还太多。年轻的时候很轻狂,以为可以读尽天下好书。但人类所累积的图书实在太多了,中国古人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历代典籍之丰富,所以我们一生中所能读到的书,仅仅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他说他的读书速度算是快的,一天读一本,一生也只能读三四万本书。三四万本书对于书的大海大洋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人无法穷尽书籍,因为书籍是无限的,而人生是有限的存在,而且这个存在又是太过短促。人类无法延长自己的生命,但可以提高生命存在时的质量。他认为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和写作。他说他现在还是那样,把可以节约的时间都能节约下来读书。</p> <p class="ql-block">但听傅国涌的言谈,他又不是死读书的人,不是为读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就像他最崇敬的人许良英一样,傅国涌也是一个很关心当下社会的人。就是他对民国时期知识界、思想界的研读写作,也有观照现实的强烈意味。他跟国内外思想活跃的写作者有很多来往,也经常参加一些研讨和社会活动。他对现实有着锐利的洞察力,他对很多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观点。比如,说起最近网络上的热点话题移民潮,傅国涌说,移到国外生活的人其实也不幸福,虽然能喝到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但无法融入到所在国的主流社会。他说,毕竟在国外,能像骆家辉这样的华人精英太少,大多数中国移民也只能从事餐饮业等比较低级的行业,而且大多数人终身只生活在唐人街或中国城里,交往的圈子非常狭窄。所以有人感叹,在国外生活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还是在国内生活,寂寞是不会的,我们最好都继续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上,但有一件事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我们的家园环境整治好,建设好。</p> <p class="ql-block">由此又说起公民社会的建设。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者和研究者,傅国涌很关注当下社会的状况和治理。他认为当代中国最可忧虑的是人们普遍缺乏信仰,缺乏担当。由于没有信仰,人们只关心眼前看得见的东西,只关心利益,为了利益甚至不择手段。人心之堕落,现在已经到了最烂最低点了。但傅国涌并没有丧失信心,他说,物极必反,现在社会上另一种呼声,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建道德伦常的呼声,已经高响起来。很多人都在亲力亲为重建的工作。他说到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他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大浪淘沙和市场经济的历练,能成长起来的企业都不是一般的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有不少企业是靠胆大,靠不法行为发迹致富,但现在的中国法制已经比较完备,尤其是我们融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大洋之后,任何一个企业家再要靠不法行为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时得意,终究还是会被惩处而破败的。所以现在的企业家都是大海里游泳的高手,没有过人的智慧和决断力是做不了企业家的。特别是我们中国的企业成长,跟政府政策和政治环境很有关系,如果不研究、不熟悉中国的政治,这个企业家也不会是能持续发展的企业家。企业家的投资,不仅是投产业,投项目,更是投政治,投信心,投对未来的判断。企业家因为切身利益的关系,他们现在的眼光都看得很远,看得很宽广,他们心中装着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傅国涌说,经常有企业邀请他去茶座,或开讲座。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他深深地感到现在的企业家反倒都是一群忧国忧民之人。他们请傅国涌去,就是为了探讨经营活动之外的话题。他们希望国家的政治能改良,通过不断的改良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有序发展。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越壮大,中国政治改良的希望就越大。</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先生曾深入研究过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现状,他也怀着深刻的忧虑。他说现在我们的教育是扼杀孩子天性、扼杀孩子最为可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老师出了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很多同学都答是"水",但有一个同学答曰"春天"。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答题啊,但是这位老师却因为这个同学的答案不符合标准答案而判为"错"(老师手里的标准答案是"水")。为什么要给提问设置标准答案呢?本来老师的题目设置就应该鼓励孩子的想象,答案完全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傅国涌说,钱穆先生就不是这样教孩子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早年是曾经做过小学老师的。钱先生很尊重学生的想象力,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小同学们的下饭菜里有红烧肉,下午钱先生给同学们布置作业,就以红烧肉为题写句子。很多同学都写道"红烧肉味道很好",但有一位同学却多写了一句:"今天的红烧肉味道很好,就是咸了一点"。钱先生看到这个同学的造句后大为赞赏,认为好的意思表达,就是不平淡,有曲折,意涵丰富。</p><p class="ql-block">孩子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心。我们要培护他们的天真,而不是斲伤。</p> <p class="ql-block">傅国涌先生晚上的谈兴颇浓。虽然大家早已吃好,但我们依然围席而坐,任由桌子上的杯盘狼藉着。这时司机进来,傅国涌先生晚上还要赶到温州去,我们只好起身,依依不舍地送别了这位久在敬仰中的乡贤(我们说着同一口方言,称其为乡亲,怕不能说是妄攀高枝吧。)</p><p class="ql-block">2013.3.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