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蜻蜓

陈剑

作者:耳东教授·陈剑<br>美篇号:253932472 夏日的风轻柔地掠过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的稻田,带着一抹金色的流光。那是黄岩蜻蜓飞舞的季节,正午的太阳高悬,稻谷在炙热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成熟的金黄色。田间水沟波光粼粼,这些小精灵在光影中振翅欲飞,翅膀上沾着晨露与稻香,将山涧溪边的寂静与田野的喧嚣编织成一首生动的诗。<br> 龙观乡人唤它“黄岩蜻蜓”,名字里藏着60多年的记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稻收割的时节,当劳力不足的村庄向浙江黄岩求援,一批批农民携着镰刀与汗水赶来,稻田里便骤然多了这些全身金黄的蜻蜓。它们仿佛是与农人的脚步相伴而至的信使,在稻穗垂首的清晨,在烈日炙烤的午后,在晚霞染红阡陌的黄昏,忽而成群掠过,忽而悬停半空,翅膀抖落的光斑,恰似黄岩农民挥镰时溅起的稻芒,在风中凝成一片金色的涟漪。老人们常说,黄岩蜻蜓是“天赐的帮手”——它们专食稻田里的蚊虫,为庄稼除害,农人劳作时,总见它们穿梭在稻丛间,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希望。 黄岩蜻蜓的全身皆是明艳的黄色,如晒透的稻谷,如熔化的琥珀。学名或许另有其名,但在龙观乡人的眼里,这抹黄便是它唯一的身份。雄性通体金黄,唯有面颊缀着一缕黑纹,仿佛戴着一个古朴的面具;雌性则在黄底上散落褐斑,像是稻叶上的天然纹饰。它们的翅膀薄如蝉翼,却坚韧有力,飞行时发出细微的“嗡嗡”声,似一首古老的谣曲。未成熟的幼虫蛰伏溪水中,身躯半透明,以水蚤与蚊幼虫为食,待蜕变为成虫时,便从水底跃出,将阳光披在身上,从此翱翔于天地之间。这一蜕变,恰似龙观乡人世代传承的农耕智慧——从播种到收获,从蛰伏到新生,人与蜻蜓都在时光的流转中寻找生命的韵律。 在龙观乡,蜻蜓从不孤独。山溪边的豆娘纤细如丝,与它们共舞;田埂上的蝴蝶斑斓如霞,与它们交织。而黄岩蜻蜓始终是主角,它们将巢筑在清冽的水畔,卵沉入涟漪,幼虫在水草间蛰伏,待雨季到来,便破壳而出,沿着苇秆攀爬,在某个无人的午夜蜕去旧壳,羽化为翅。笔者曾见过一只刚蜕变的蜻蜓悬在芦苇上,湿漉漉的翅膀尚未舒展,晨光透过薄翼,映出若隐若现的脉络,仿佛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水墨画。待它振翅而起,那抹金黄便融入了山野的调色盘,成为最耀眼的一笔。<br> 黄岩蜻蜓的飞行是艺术的极致。它们时而疾如箭矢,掠过水面啄食蚊蝇,翅膀划出的弧线精准如匠人的刻刀;时而缓似飘絮,停在芦苇尖头凝望涟漪,倒影与实体交相辉映,恍若天地间悬停的金色音符。一双复眼折射着山涧的粼光,能同时捕捉前后左右的动静,使得它们在任何角落都能优雅自如。最动人的是黄昏时分,成群黄岩蜻蜓在晚霞中盘旋,金光与赤红交融,仿佛给天空镀上一层流动的琥珀,连溪水中的倒影也染成了金箔,将整个山谷化作一个梦幻的金色世界。 其实,黄岩蜻蜓只是龙观乡万千生灵中的一员。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试点乡镇,这里的山涧溪边藏着无数自然的秘密:豆娘在水面点水产卵,翅尖轻触涟漪,荡起一圈圈细碎的波纹;碧伟蜓在树梢巡弋,蓝翅上缀着银斑,宛如空中巡逻的骑士;而溪边的石缝里,还有透明如琉璃的蟌(豆娘的一种),在苔藓间优雅起舞。这些生灵共同编织出一张精密的生命网,黄岩蜻蜓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丝线——它们不仅是生态链上的清道夫,更是自然平衡的见证者。<br> 黄岩蜻蜓与龙观乡人的羁绊,远不止于记忆。过去,黄岩农民与蜻蜓一同出现在田间,前者收割稻谷,后者清扫害虫,两者默契如多年的老友。如今,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乡民心中,稻田施药减少,溪流得到整治,湿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每到夏日,黄岩蜻蜓的族群愈发繁盛,仿佛在向人们宣告:当土地不再被化学药剂侵蚀,当水源不再被污染,自然的馈赠便会以最蓬勃的姿态归来。乡里的孩子们常在水畔嬉戏,追逐蜻蜓的身影,老人们则坐在田埂上,望着成群飞舞的金黄,喃喃道:“瞧,黄岩的老朋友又回来了。” 在龙观乡的四季轮回中,黄岩蜻蜓是夏日的使者。春末,当早稻初插,它们便悄然现身,预告着丰饶的季节;盛夏,稻浪翻滚时,它们最为活跃,穿梭于绿与金之间,为田野增添灵动的气息;秋初,晚稻抽穗,它们仍不肯离去,仿佛在守望着一年的收成。而到了深秋,最后一只黄岩蜻蜓消失在寒露中,人们便知道,冬日的寂静即将降临。这一季一季的循环,如同乡民们代代相传的农谚,沉淀成龙观乡独有的生命密码。<br> 笔者曾问过一位在龙观乡生活了八十多年的老农:“为何黄岩蜻蜓这般特别?”他指着远处被夕阳染金的稻田,缓缓说道:“它们不只是虫,是黄岩人带来的福气,是土地记得的乡愁,更是老天爷给咱们的承诺——只要善待这片山水,生机便永不枯竭。”他的话让我恍然领悟:黄岩蜻蜓的金色翅膀,原是自然与人类签下的契约——当农人的汗水浸润土地,当保护生态的信念扎根人心,这片土地便会以千万种生命的形式,回馈一份永恒的丰饶。 如今,龙观乡的生态保护愈加完善,溪边立起了监测蜻蜓种群的观测站,稻田推广了生态种植,连游客也被邀请参与“蜻蜓守护行动”。黄岩蜻蜓不再只是记忆中的符号,而是成了生态文明的活教材。当一群群金色精灵在风中起舞时,它们仿佛在诉说:每一抹金黄都是生命的礼赞,每一片翅膀都是自然的诗行。而龙观乡,这座被生物多样性滋养的古老村落,正以黄岩蜻蜓为笔,书写着一曲人与万物共生的永恒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