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海省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离西宁市四十公里左右(西宁西站有开往湟源的火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噶尔”是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噶尔古城是青海通往西藏主要通道,</span>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她是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的茶马互市重镇。自西汉以来,这里便逐渐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素有丝绸南路的“海藏咽喉”、“唐蕃古道”、“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西门拱海门(东城门叫迎春门),源于当时羌地祭海的风俗,祭海的官员从此门西去青海湖见西海神。拱是“作揖”,海是“祭海”,都表示恭敬之意。</p> <p class="ql-block">拱海门内两边的“印象丹噶尔”照片,介绍美国传教士柏立美及其子女和丹噶尔的交流。</p><p class="ql-block">1908年,美国传教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柏立美(Victor Plymire)夫妇来到上海。1921年他们落脚青海丹噶尔,到1949年离开,在这里生活了28年。柏立美还是一位</span>拍摄者爱好者,拍摄了大量民国年间中国西北地区近半个世纪的照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城隍庙,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青海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也是中国最西边的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这里时已经很晚睡,城隍庙大门已经紧闭了。</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前面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中国非遗湟源排灯展览馆。湟源县是著名的中国非遗排灯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湟源排灯起源于明清时期青海丹噶尔古城的商铺广告灯箱,后演变为融合中原文化与多民族特色的节日灯彩艺术,被誉为“河湟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丹<span style="font-size:18px;">噶尔</span>古城主街,长不足千米,连接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街巷经纬交织,民居院落结构独特,保留了湟源排灯等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城牌坊。</p> <p class="ql-block">仁记洋行。丹噶尔的商业贸易起源于唐代的边关互市,清末民初市场经济繁荣,来古城做生意的有英、俄、美、比利时商人等,他们先后在这里开设洋行。这座欧式建筑就是英国人开设的商行之一。</p> <p class="ql-block">仁记洋行现在成为展览室,展示当年交易场景、使用过的银行汇票、账本等历史物件,并陈列着外商经商场景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洋行后面的平方是“丹噶尔印迹”展览室,主要介绍柏立美及其后代与丹噶尔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柏立美的大儿子柏大卫(David)生于美国,在一岁时随父亲来到湟源生活,会讲湟源话,还能与藏、汉族农牧民沟通。 他自称:“湟源是我的故乡,我是湟源人。”后来曾三十多次返回湟源,为湟源的乡亲们办实事。</p> <p class="ql-block">1998年,湟源县人民政府授予柏大卫先生“湟源县荣誉公民”称号。2003年7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柏大卫先生“青海省荣誉公民”称号,以表彰他对中美民间友谊做出的贡献。2013年,柏大卫先生被湟源人民评为第一位外籍“最美湟源人”。</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流传的童谣。</p> <p class="ql-block">洋楼北面。</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厅署。<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噶尔</span>建于道光九年,民国二年改为湟源县署。丹噶尔厅署是为清代在边疆设定的县级政权建制。</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厅署大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厅署大门里的壁画和大鼓河“公生明 威生廉”字。</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厅署前院,中间是亲民堂,两边厢房六间,过去是六大职能机构,简称六房。</p> <p class="ql-block">赞政房,清政府县级军机处。</p> <p class="ql-block">工房。</p> <p class="ql-block">亲民堂,过去衙门审案办公的地方,中三间为正堂。旁边有两个偏院,摆设相似,都是休息会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亲民堂大堂正中后墙绘有"大海日升"壁画,显得气势磅礴、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现在在原址修复的丹噶尔厅署内每天定期进行署衙升堂表演,艺术的再现当时行政办公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佐官房,佐官相当于县太爷的福手。</p> <p class="ql-block">后院,中间是思捕堂,左右也有两个偏院。思捕堂过去是议事会客的地方,西边偏院是官员休息的卧室,东边偏院是关押犯人的牢房。</p> <p class="ql-block">思捕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牢房。</p> <p class="ql-block">佐官房。</p> <p class="ql-block">丹噶尔老街。明清时期,唐代在日月山设立大茶马互市交易点逐渐转移到丹噶尔古城。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的年交易额超过西宁府的六到七倍。到192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噶尔古城</span>的商业贸易达到高峰,有“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古街新店。</p> <p class="ql-block">关帝牌坊。</p> <p class="ql-block">邮局后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老醋是这里的特产。</p> <p class="ql-block">文庙(孔庙)照壁。丹噶尔文庙建于民国七年至九年(1918—1920年),距今105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中国官方汉文化的延伸至西就到湟源为止,所以,这座文庙就是中国最西边的文庙。</p> <p class="ql-block">文庙门。</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的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供奉孔子等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