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铭记历史(原创)

(盐都圣闲)

<p class="ql-block">  7月6日,在自贡"城市书房″,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宣讲座谈会。主讲人,陈星生先生,现任自贡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参会人员均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大家全神贯注地听取了陈星生老师厚积博发,深入浅出,厚古博今,旁证博引,畅所欲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24日《新华日报》刊登了1938年的国民政府令富荣盐商增加产量,(那时自贡还没建市,隶属荣县和富顺)以应抗战之需求。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与自贡区十万盐工为增加抗战生产而付出的血汗,富荣区生产量增加到每月四十八万担,仍逐年递增,为抗战前线和民用。川盐畅销川,康,滇,黔,桂,湘,鄂等地。全国超过五分之一以上的食盐均为自贡盐场提供。</p> <p class="ql-block">  增产食盐成为抗战生产的核心任务,十万自贡盐工就成了像前方打仗一样的战士,百里盐场如战场,十万盐工十万兵,他们虽缓服兵役,却在敌机狂轰滥炸下的盐场顽强抵抗"为了祖国的生存,他们始终是煎熬的流着汗,在后方为人们的生活增加着盐味″!</p> <p class="ql-block">  双成井,始凿于1866年, 古时人工采卤水(盐水)用的井架,也称"天车″,高19,8米,井深850米,井径14厘米。木制结构。</p> <p class="ql-block"> 古时人工采卤水时,盐工在井架下干活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当年《新华日报》报道:现在大后方每年盐场总额约二千余万担,四川一省占九百九十万担(可供八千二百万人食用)。而自贡两场合计又占全川产量的半数以上,大后方各省军民食盐的供应,自贡两场实占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遵照国民政府令,盐务管理部门组织盐商,盐工兴修完善了井邓,井内,井荣,井叙,荣桥,嘉桥等公路,新建金子凼离堆闸,沿滩庸公闸,邓关济运闸,修理盐井河各堰滩,极大地提高了水路,陆路的运力,夜以继日,将三千八百多万担食盐运到战时销岸。</p> <p class="ql-block">  原中国科院院长,郭沫若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产盐区相继沦陷,海盐断于内运,1938年3月,国民政府令川盐增产加运,特别提出,增加产量首先从自贡盐场着手,自贡民众同仇敌忾,冒着日机17批次狂轰滥炸,积极开凿新井,淘复旧井,添锅设灶,盐产量大增,抗战八年,自贡共生产食盐193万吨,上缴盐税约21亿元。盐总产量及盐税收入都稳定地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为粉碎日军"盐遮断″战略企图,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国民节约献金总会会长的冯玉祥将军两次来到盐都自贡募捐资金,发动全民抗日爱国献金运动。他四处发表演讲,动员募捐,希望自贡盐业资本家及各井盐生产大户,全市人民,以国家民族为重,慷慨捐献,共度抗日难关。仅此一次,自贡全市人民,不分妇儒老幼,共捐献法币1,2亿多万元,自贡人均献金达五百元之多,居全国人均捐款首位,成为全国献金抗战之典范。</p><p class="ql-block"> 1943年,冯玉祥将军见到自贡人民的捐献热情,异常高兴,亲题"还我河山″榜书,并对当时的自贡市长刘仁庵说道:"自贡人杰地灵,卧虎藏龙,民心可用,不得了,不得了啊!″。后来"还我河山″这四个字被摹刻于龙凤山石壁上并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自贡人民积极献金抗日,1942年,自贡盐工捐购"盐工号″,"盐船号″战机两架,学生捐购"青年号″战机一架。1943年,1944年抗战最艰苦之时,冯王祥将军又赴自贡发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自贡"人不分男女,民不论贫富″,倾其所有,献金1,2亿元,金银首饰796件,黄谷2210担(石),全市献金总额,人均献金数额,个人献金最高纪录,均为全国之冠。</p> <p class="ql-block">  自贡市抗战后援会制,《还我河山》倒映在釜溪河畔,特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自贡盐场及富荣地区有近3万人慷慨从军,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有近1000名盐都优秀青年奔赴滇缅战场,陕北抗日根据地抗敌救国。据《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名录》载,八年抗战期间,牺牲的自贡藉官兵有1942名。</p> <p class="ql-block">  80多年前,为川盐增产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巨大贡献的盐工,工程师,厂商和经销商及管理人员,已随古老盐都的转型而远去。80多年后,翻开当年巜新华日报》读着他们的故事,发现这不是一部简化了的历史,"深心的人,可以从盐粒中舔尝出他们的汗液″,可以在新征程上获取博击惊涛骇浪的自信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  燊海井,凿成于公元1835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仍在进行传统熬盐生产的井盐生产遗址。1988年,燊海井被评为全国重点文扬保护单位,让自贡井盐传统生产技艺得以存续和保护。鉴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燊海井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肓基地,自贡市廉洁文化基地,有盐业历史"活化石″之称,蜚声中外。</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笫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这一伟大胜利,开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将全民族的生存利益置于首位的最广泛的政治大联合。《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党报。为我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新华日报》对自贡盐场持续八年不间断的采访与报道,书写了一部以盐工,盐商,盐业管理人员为主体,统一意志,共同抗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生产救国纪实。这是一部珍贵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记录的抗战历史经典。</p><p class="ql-block"> 抗战以来,以《新华日报》对自贡盐场的持续报道为参照,向前看20年,向后看80年,将会看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在最广大的人民一边,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而可以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复兴伟业核心力量的历史必然性。</p> <p class="ql-block">  注:本集中有部分资料根据陈星生老师讲解整理,略记,并致谢!关于盐都人民抗日救国的事迹这里只是冰山一角。</p><p class="ql-block">作者:盐都圣闲,2025年7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