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之旅—-塞尔维亚(1)

老羊

<p class="ql-block">大巴一路向东驶入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也是前南斯拉夫六个联邦共和国之一,是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所在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各联邦国独立后,塞尔维亚失去了所有海上出口,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国。八个巴尔干国家把它紧紧围在中间,好在它水资源丰富,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给我的印象有点破旧,仍能看到三十年前战争的痕迹。但它终归曾是一个大国的首都,就其规模来说,也许是我们此行到过的最大的都市。</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印象是,尽管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相通,而且南斯拉夫时期的官方语言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但这两种语言的文字形式截然不同。山河导游说,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白俄罗斯、黑山、马其顿、保加利亚同属希尔语系,而克罗地亚属于拉丁语系。另外,塞尔维亚曾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近五百年,其语言吸收了数千个土耳其词汇。难怪在克罗地亚有时可以猜出一些词义,而在塞尔维亚是完全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印象是,这里有不少用中文标写的商店。山河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斯拉夫总统米勒舍维奇与中国交好,当时有十几万中国人移民到此。九十年代内战爆发,大多数华人都跑去了其他欧洲国家。如今仍能看到不少中国人开的手机店、餐馆、修车行、副食店等。可惜我们来去匆匆,没来得及多拍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印象是,俊男靓女遍地开花。导游提醒大家,塞尔维亚女子是巴尔干最漂亮的,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欣赏。可惜我手机里没有美女的照片,只能借用两张团友的吧。</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 Church of Saint Sava 是贝尔格莱德最主要的景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和其他巴尔干国家一样,塞尔维亚在其历史中也不断遭到强国的占领和文化侵蚀。它曾被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占领,受其影响改信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就开始筹划修建圣萨瓦教堂,但真正动工要到1935年。由于其后不断的战争和政权更迭,整个外部建造工程直至2003年12月才完成,但内部装修仍在继续。据导游山河介绍,教堂的主要投资人是俄罗斯政府。教堂的修建是为了供奉塞尔维亚在拜占庭时期的东正教创始人圣萨瓦,教堂的设计自然是采用了拜占庭式的标志性穹顶。穹顶之大据说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巴尔干之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装潢华丽,色彩明亮,24K金箔镶嵌,称其为金色大厅一点都不为过。即使有了俄罗斯这个金主爸爸,教堂的修建速度仍很缓慢。导游山河说,战后巴尔干各国从联合国和欧盟得到大笔的重建资金,但官员贪腐严重,重建项目一拖再拖,圣萨瓦教堂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为什么选在这里?这就需要回顾一下塞尔维亚的历史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一样也曾沦为欧洲列强的附属国,后来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强大了起来,他们灭了拜占庭帝国后继续西进。公元十四世纪,奥斯曼挑起了征服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并于十五世中叶完全占领了塞尔维亚。在此后近五个世纪的伊斯兰教的统治下,对东正教实施了最严厉的打击,1595年奥斯曼首相焚烧了塞尔维亚东正教会创始人圣萨瓦,焚烧地点就是今天圣萨瓦教堂的所在地。导游山河因此称它为圣萨瓦神庙。如今,国家领导人和重要人物的葬礼也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原来东正教堂里是没有座椅的,人们都是站着祈祷,也不唱经,而是放音乐。另外,在里面是看不到花玻璃的,花玻璃窗都是朝外的。以后就知道了,如果大厅内摆满了排排座椅,那就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堂,肯定不会是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般都有地下室,去世的主教们都埋葬于此。圣萨瓦教堂的地下室金碧辉煌,四周的壁画记录了东正教在塞尔维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主教们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就像从壁画中走出来似的,他们到这里来上课,宗教课?历史课?绘画艺术课?都有可能吧。</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要塞一定要去打卡。要塞坐落在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依山势而建。是公元三世纪在这里定居的凯尔特人修建的军事据点,后来成为巴尔干半岛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从初建到十九世纪,要塞在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中遭受重创并多次易手。所以现在的要塞建筑融合了多个时期军事防御工程的特征,包括上下城堡和卡莱梅格丹公园群。要塞内还设有军事博物馆,保留了大量古代和近代武器。</p> <p class="ql-block">要塞入口矗立着感谢法国纪念碑 Monument of Gratitude to France,于1930年落成,纪念塞尔维亚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友谊与合作。</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门,或称奥斯曼拱门,是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胜利纪念碑。建于1928年,纪念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p> <p class="ql-block">碑上站立着的裸体青铜男子,左手上的猎鹰代表着和平,右手持剑但剑头插入地面,象征着放下屠刀,从此和平。</p> <p class="ql-block">要塞内的露天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要塞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高地,可以俯瞰多瑙河蓝色水域与萨瓦河黄色水流交汇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远眺贝尔格莱德市区。</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道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地堡</p> <p class="ql-block">原汁原味的要塞残骸。</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有一条被称为“波西米亚风情区” 的老街 ,它就是斯卡达里加街。街道两边林立着无数家餐馆、咖啡馆、画廊、花店和各类小作坊。</p> <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小看了它,贝尔格莱德就是从这条用鹅卵石铺成的步行街发展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十八世纪,一些手工业者开始向这里聚拢,铁匠铺、修鞋铺、首饰铺、裁缝铺、妓院……相继出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鱼龙混杂,当然也成为最理想的情报传递平台。</p> <p class="ql-block">一些人渐渐富裕起来,他们搬出这里,在外面盖了新房安家。城市规模就这样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大都市贝尔格莱德。</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氛围也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夏日的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光,经常有乐队演奏塞尔维亚民间乐曲,为街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风情区街口的中餐快餐馆。</p> <p class="ql-block">而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悠闲氛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傍晚到这里走一走,坐一坐,品一品最地道的塞尔维亚美食,和朋友聊一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美好生活不过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的行程并未结束,我们将前往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去体验这座被称为“雅典”的迷人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