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p class="ql-block">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通过研究,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普通人每天平均产生约六千个念头,而这其中超过80%都属于精神内耗。</b></p><p class="ql-block">更引人深思的是他指出,这些精神内耗中,有90%以上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固执地用“应该”对抗“本来”,用“理想”否定“现实”。</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那些消耗你能量的纠结、猜疑和崩溃,归根结底都源于你对人性规律的无知与对抗。</p><p class="ql-block">正如作家王心傲所说:活得痛苦的人,往往是对人性认知浅薄的人。</p> <p class="ql-block">经典名著《红与黑》里说: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p><p class="ql-block">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每个人最爱的永远都是自己,利益面前最优先考虑的也永远是自己。</p><p class="ql-block">认不清这一点,只会陷入理想化的困境,徒增失望与伤害。</p><p class="ql-block">导演张艺谋曾有过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他与制片人张伟平合作16年,无论工作上还是私下,都对张伟平倾心相待,还多次公开称对方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兄弟。</p><p class="ql-block">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他一直以来掏心掏肺的人,竟然背着他私下转卖电影版权,虚报票房分成,还通过偷偷爆料自己私人生活来牟取利益。</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的行为让张艺谋又失望又痛心,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彻夜难眠。</p><p class="ql-block">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再提及这段耗尽心力的关系,他疲惫而释然地说:</p><p class="ql-block">“我把心都掏出来了,结果发现对方只是在算账,这对我是一段惨痛的教训。</p><p class="ql-block">让我意识到不能高估真心换真心的力量,也不能低估人性中的利己本能。”</p><p class="ql-block">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你帮过的人反咬你,你掏心的人伤害你,你以为真心能感动对方,结果被当做理所当然,你以为将心比心有用,结果别人只在乎自己。</p><p class="ql-block">于是你不断痛苦,纠结,在自我消耗的怪圈里打转。</p><p class="ql-block">却忘了利己是人性本能,自私本是人之常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李诞有句话说得好:“等你接受了人性本就自私这个真相,你就能停止自我拉扯的内心戏。因为你知道问题不在你,而是人就这样。”</b></p><p class="ql-block">人各为己,当你真正参透人性的暗礁与航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很多事也就想通了。</p> <p class="ql-block">作家陈雨曾讲过自己表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她的表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初入职场,表妹谨小慎微,处处谦卑。</p><p class="ql-block">同事找她帮忙的时候,她永远都是有求必应,时间久了,她却因太好说话常常被塞许多额外工作。</p><p class="ql-block">工作上做出成绩被夸奖时,她马上连连摆手谦虚说:“其实都是大家的功劳。”</p><p class="ql-block">结果好几次功劳被同事抢走,她还被上司批评缺乏魄力。 </p><p class="ql-block">表妹心里委屈至极,但每次都忍气吞声。</p><p class="ql-block">因为那时她天真地相信善良会被尊重,忍让会被善待。</p><p class="ql-block">然而现实却是,她的善良被当成软弱,谦让被当成好欺负,示弱时被趁机踩一脚。</p><p class="ql-block">崩溃过无数次之后,表妹才明白:无底线的温和善良,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好拿捏,柿子捡着软的捏,不是笑话而是人性。</p><p class="ql-block">自此,她变得锋芒毕露,不再畏畏缩缩不断低头,而是适当展现棱角,反而获得了尊重。</p><p class="ql-block">人性都是慕强的。</p><p class="ql-block">你越是低头,别人越是把你当成弱者,毫不客气地踩上去,你越是强大,别人对你越是敬畏有加。</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列国失败穷困潦倒归家时,家人连饭都不给他留。</p><p class="ql-block">而当他后来佩六国相印再次回乡时,家人匍匐相迎,嫂子甚至蛇形匍匐称“不敢仰视”。</p><p class="ql-block">人性慕强,是写在基因里的代码,就像尼采所说:人类崇拜强者,就像植物追逐阳光,都是生命的本能。</p> <p class="ql-block">著名心理学家Festinger曾提出一个社会比较理论,他指出:</p><p class="ql-block">人类天生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我价值,当看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同事或朋友过得更好时,就会触发内心的自卑或嫉妒,进而通过贬低对方或期待对方失败来缓解焦虑。</p><p class="ql-block">见不得别人好,是人性不可避免的本能反应。</p><p class="ql-block">电视剧《平凡的荣耀》里,主人公吴恪之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因能力突出,常常被身边人针对。</p><p class="ql-block">当他凭借努力争取到优质项目时,他的上级为了削弱他的影响力,故意将他的项目截胡;</p><p class="ql-block">当他在部门会议上主动分享过去的成功经验,试图帮助团队避免踩坑时,同事却觉得他并非真心分享,而是在借机凸显资历,暗示其他人能力不足;</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无语的是,团队遇到棘手项目,吴恪之主动接手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同事却认为他是在刻意“逞能”,想要通过解决难题炫耀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甚至还鼓动其他同事一起拆台,在他提出合理建议时集体无视他。</p><p class="ql-block">一次又一次被人下绊子,吴恪之为此心累不已,他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处处被针对?</p><p class="ql-block">好友一句话道出真相:“因为你能力突出,反衬出其他人的平庸,所以他们把你视为异类。</p><p class="ql-block">他们才不关心你努力了什么,只在乎你为什么比他们强。”</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越突出,越容易被周围人嫉妒针对,过得越好,越遭身边人眼红排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性的幽暗面就是如此:对外人的风光与辉煌毫无感觉,但熟人的成功与发达却令自己失落与不甘。</b></p><p class="ql-block">理解并接受这种人性的复杂性,那些琐碎多余的内耗,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查理·芒格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气和厌恶,不过是在惩罚自己。</b></p><p class="ql-block">这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带着各自的残缺行走,有的自私,有的刻薄,有的当面捧场转身就使坏,有的早上称兄道弟晚上就翻脸。</p><p class="ql-block">你若执意盯着这些缺陷看,便如同俯身泥沼,愈挣愈沉。</p><p class="ql-block">真正成熟智慧的人,知人性有瑕而不嗔,见世态炎凉而不怒。</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明白,那些人性的缺陷不会因你的内耗而改变半分,与其夜不能寐地反复纠结,倒不如省下心力,把自己活顺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