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老马识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7443150</p><p class="ql-block">图片:美在临沂</p>  <p class="ql-block">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八百里沂蒙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作为山东传统民歌的典型代表,又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受大众喜欢并广泛传唱,红遍大江南北。它与《茉莉花》并称为中国民歌的世界名片,</span>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这首经典民歌又巧遇脍炙人口的盛事而沸腾、炽热。在</span>数月前,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在金边用流利的中文深情献唱《沂蒙山小调》,6月26至28日珍娜公主又到访临沂《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交流演唱,其悠扬婉转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中国社交媒体的网络空间,收获无数中国网友点赞。7月5、6日,主题为“唱响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演唱会在临沂巡回演出。刀郎用他那沙哑浑厚的声音,把《沂蒙山小调》又演唱的淋漓尽致,在媒体中再次推向高潮,受到了大众和歌迷刀粉及媒体的热捧。</p>  <p class="ql-block">  沂蒙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40年,当时沂蒙山区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日寇频繁“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与反动组织“黄沙会”勾结,对抗日军民造成威胁。为了配合八路军的反顽战役,以揭露“黄沙会”的罪行,鼓舞军民士气,山东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李林和阮若珊在费县的白石屋村创作了《反对黄沙会》。歌曲基于当地民间的花鼓调,歌词主要揭露"黄沙会"对沂蒙地区带来的灾难,同时赞颂了八路军的胜利。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生动,迅速在抗日根据地传播,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歌词不断修改为描绘沂蒙山的自然风光,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将歌词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民歌,定名为《沂蒙山小调》,后被选为山东传统民歌经典。</p>  <p class="ql-block">  6月 26日至 28 日,柬埔寨王室珍娜公主一行六人来临沂,出席第四届 RCEP 区域 (山东) 进口商品博览会开幕式,并专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深入体验沂蒙文化。年仅14岁的珍娜公主不仅拥有精致的容颜、优雅的仪态,还有一副天籁般的好嗓子,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公主的此次临沂之行,源于民间力量的推动,一方面山东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热情邀请公主来临沂游玩、品尝美食;另一方面74 岁民歌传唱人宋守莲公开喊话 “咱们一起唱歌”,这些自下而上的呼声最终促成了王室行程。珍娜公主到行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与三代传唱人宋守莲一道交流学习,现场用熟悉流利的中文进行演唱,再次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热播,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必将为中柬两国经济文化友好交流合作注入全新活力,同时极大提升《沂蒙山小调》和沂蒙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激情如火。 7月5、6日,刀郎2025唱响“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会在临沂奥体公园巡回演出。演唱会从《沂蒙山小调》拉开帷幕,刀郎的演唱仿佛从历史岁月深处走来一般,带着对沂蒙这片土地最赤诚的敬意,伴随乐启,轻声的开唱,熟悉的旋律,如潺潺溪流,缓缓穿过岁月的风霜,直击人心。灯影摇曳,歌迷们随着节奏,不约而同地举起手中的荧光棒,用最热烈的欢呼、最忘情的呐喊,以及声嘶力竭的激情,形成了万人合唱的感人场景。观众粉丝会场内外互联互动,让这首源自民间经典音乐的感动与激情,在临沂这座城市再次得到迅速升温和蔓延。</p>  <p class="ql-block">  沂蒙这块红色沃土,在战争年代为鼓励军民志气,歌颂抗战支前的动人故事,创作了一大批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不仅有《沂蒙山小调》,还有《跟着共产党走》、《沂蒙颂》、《谁不说咱家乡好》等红色民歌,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中《沂蒙山小调》在2003年又被定为山东省临沂市市歌。它不仅是沂蒙山区的文化象征,还是中国民族经典音乐的代表,成为中华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