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浩湖(Lake Tahoe)是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Mountains)最大的高山湖,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太浩湖湖面海拔1,897米,面积500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最大的五大湖。它的最大深度达501米,是美国第二深的湖泊,仅次于俄勒冈州的火山口湖。太浩湖还是北美最古老的湖泊,形成于230万年以前。把全世界的湖泊按年龄顺序排列,太浩湖名列第三!</p><p class="ql-block"> 太浩湖是旧金山湾区居民的热门目的地,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夏天可以在湖里玩水或到湖周边的高山徒步。冬天可以滑雪或走雪地。因为开车只需要三、四个小时,一天来回也不是太难。</p> <p class="ql-block"> 环太浩湖山径(Tahoe Rim Trail, 简称TRT)是一条165英里/266公里的环形山径,环绕着太浩湖,穿过多个州立公园、荒野和国家森林(见下面的地图)。它提供了多样化的地形,包括湖泊,森林、草地和众多的高峰。其最高点是接力峰(Relay Peak),海拔高度达3151米!</p> <p class="ql-block"> 早在2018年就有朋友邀请我走这条环湖山径。但由于时间原因和对自己信心不足,没能参加。但从那时开始,TRT就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我的必走路线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我终于决定走TRT。因为TRT没有名额限制,前几年在申请更热门的几条路线的时候都把它作为备用路线。幸运的是不管是JMT,North Circle Loop还是North Cascades, 我们都能拿到背包许可。作为备用路线的TRT也就一直没有走。</p><p class="ql-block"> 既然要走,就有几个决定需要做。第一,准备几天走完全程。根据我们的实力,8、9天完成是可行的。我们背包走得最多的一次是2年前在冰川公园:2天走了95公里。但那是无奈之举,因为我们只在中间拿到一个晚上的营地。TRT的营地没有名额限制,沿途都很漂亮。我们没有必要拼命走路而不看风景。于是我做了10天或11天走完的计划,到时再看大家的情况再决定。第二个决定是从什么地方出发,沿途住哪些营地。通过与土人和文斌(他们2018年走过TRT)交谈以及研究网上的信息,对沿途水源和营地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个决定是:要不要中途补给,在什么地方补给。由于徒步时间在10天以上,要背着10多天的食物确实太难了。中途补给很有必要。事实上,第二和第三是密切相关的。</p><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TRT经过太浩城(Tahoe City),是最方便取补给的地方。当然取补给的地方应该在整个行程的中间位置。这样一分析,最合理的出发点就是大草甸(Big Meadow)。</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决定就是什么时候走。考虑到湖的东边缺水,我们决定6月19-29日去。这个时候高山上许多地方还有雪,给徒步带来不便,但希望在内华达州的部分季节性的小溪还有水。</p>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我们团队7人分成2车从旧金山湾区赶到大草甸的停车场。伟明夫妇为大家准备了美式早餐,美女Jane特地包了大肉粽子,Jason为大家带来了水煮蛋。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接下来一个多星期可没有这么好吃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10点3刻,Daniel给大家拍下这张出发前的合影。我们的TRT背包旅行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TRT第一天:从大草甸到星湖</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阳光明媚。山径在树林中徐徐上升。在没有树林的地方,黄色的骡耳朵花成片地盛开,里面夹着少量的鲁冰花。</p> <p class="ql-block"> 大草甸的海拔大约是2225米。我们一路爬升700多米到达海拔2957米的菲雷尔山口(Freel Pass)。从这里可以遥望浩瀚的太浩湖。</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我们来自低海拔地区的缘故,到了菲雷尔山口都觉得挺累的,虽然我们才走了大约22公里。从菲雷尔山口到菲雷尔峰(Freel Peak)只有1.5公里。菲雷尔峰是整个太浩湖地区的最高峰, 海拔高度为3318米。不用多想也可以知道山顶的风景有多好。可是当我问谁想顺便去爬菲雷尔峰时,只有Daniel和Jane愿意和我一起去。这要在平常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啊。</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上爬,都看见峰顶了。可是Daniel却停下了脚步。可能他觉得时间不早了。我们便一起掉头赶往星湖营地。</p> <p class="ql-block"> 7点半左右,我们3个爬菲雷尔峰的人到达星湖(Star Lake)营地。</p> <p class="ql-block"> 因为营地的海拔大约在2800米,太阳西下,气温较低而且风大,我不想生火煮面,吃了点干粮就睡了。</p> <p class="ql-block"> TRT第二天:从星湖到吉若阿</p> <p class="ql-block"> 早上5点多,天就亮了。我听到驴友们起床的声响。感觉到天气较冷,我稍微赖了几分钟。起来后,我独自来到湖边想把今天的饮用水过滤好再吃早餐。可是我的过滤器出水特别慢,过滤了2升水就花了很多时间。等我回到营地,发现动作快的人已经快准备好了。赶紧 吃干粮,收帐篷。结果我是最后一个准备好出发的人。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我原来用的是一顶很容易收放的帐篷。因此我常常是第一个准备妥当的。我这次换了新帐篷。和同伴相比,收帐篷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看来我要和大家一样早起,免得拖后腿。</p> <p class="ql-block"> 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这丛山峻岭之中,似乎只有我们7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p> <p class="ql-block"> 这根木柱告诉我们:我们走出了加州,进入了内华达州。</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火。</p> <p class="ql-block"> 天堂(Heavenly)滑雪场的缆车。</p> <p class="ql-block"> 没有雪的滑雪道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满山的小白花有着淡淡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由于20日晚上的营地没有水,我们决定在边木溪(Edgewood Creek)停下来补水,煮午饭。过了这条小溪直到天黑都不会有地方取水了。我们在边木溪总共停留了大约90分钟。有一件事令我们感到意外:队友文斌和Jane始终没有露面。我们推断他们一定走错路了。但他们是我们团队体力最好、最能走的人。即使走错一段路,怎么可能这么久都没发现,没赶上队伍?</p> <p class="ql-block"> 独具匠心的TRT路标:蓝色的路标镶嵌在一块天然的岩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 又见太浩湖。</p> <p class="ql-block"> 在天然看景台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傍晚5点多,我们5人先后到达吉若阿峰(Genoa Peak)下的扎营地点。这一天我们背着30-40斤的背包走了34公里。个个都累得够呛。</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水,晚餐只能吃干粮。等到6点,还是不见Jane和文斌的身影,我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我和Jason打个招呼就马上往来的路去寻找他们。走出了大约一英里,看到他们一前一后地往营地赶。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原来他们走错了6-7公里路,一路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TRT第三天:从吉若阿到双子湖</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上午六点半我们开始了背包行的第三天。昨晚的营地是个鞍点。今早一出门就是爬坡。爬上山脊赫然发现太浩湖就在左手边的远方。虽然寒风凛冽,但风景太美。我们都很兴奋地拍照。</p> <p class="ql-block"> 拍了这张照片后,我们就开始了5公里长的下坡路。我们的目标是斯布纳湖(Spooner Lake)。由于昨晚的营地没有水,我们准备在那里补水和吃午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布纳湖并不在TRT旁边,需要离开TRT走2公里才能到达。但那是最近的水源,别无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 顽强地生长在林间的鲁冰花。</p> <p class="ql-block"> 又见太浩湖。</p> <p class="ql-block"> 这种花的正式名字叫Ceanothus velutinus,俗称雪刷(Snowbrush),是Rhamnaceae科的一种灌木。它原产于北美西部,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加利福尼亚州再到科罗拉多州。</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下山。就在快到50号州际公路的路口的地方,遇到TRT志愿者。这是一位70岁左右的男子。我们告诉他我们对TRT的良好印象,并请他给我们照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斯布纳湖边的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 斯布纳湖。</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 9点半左右,我们到达湖边的野餐区。这里宽敞干净,设施完备。是我们整个行程最好的。我们在这里洗漱、补水和用餐。一个小时后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过:斯布纳湖离TRT有两公里。我告诉同伴我们不必原路返回,可以往北走到马勒特湖(Marlette Lake), 再右拐就回到了TRT。我的提议立即得到Daniel的支持。于是我们还没出发的4人就沿着北崖路(North Canyon Road)一路往北。</p> <p class="ql-block"> 马勒特湖。</p> <p class="ql-block"> 从林间空隙可以同时看到2个湖:马勒特湖和太浩湖。</p> <p class="ql-block"> 回到TRT后,我们相信我们已经走在文斌和伟民夫妇的前面了。因此留下“文斌加油”四个大字,希望后面的队友能够看到。</p> <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雪!正当我们翻越马勒特峰(Marlette Peak)和贺兰峰(Herlan Peak)的时候,天上飘下了雪花!</p> <p class="ql-block"> 雪越下越大。我们不得不穿上雨衣。</p> <p class="ql-block"> 雪一直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止。这时我们已经翻过了2座山峰,开始下坡了。</p> <p class="ql-block"> 一场突然降临的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给山脉戴上了面纱。</p> <p class="ql-block"> 可是当我们下到双子湖(Twin Lakes)的时候却傻眼了。湖完全干涸了!这怎么可能?才6月下旬呢。我们都以为双子湖里有水,也就没有在马勒特湖加水。虽然饮用水还有,但煮饭和漱洗是不够的。我马上搜集了一点雪让它融化,以备不时之需。</p> <p class="ql-block"> TRT第四天:从双子湖到泥湖</p> <p class="ql-block"> 双子湖的夜晚是这几天最寒冷的。早上起来帐篷里的水汽很快变成了冰。我用昨天化雪而来的水漱洗,很快手就冻红了。虽然太阳已经升起,却感觉不到热度,似乎太阳也变得柔弱不堪。由于没有水,大家匆忙吃了点干粮就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翻过这道山脊,就开始了下坡路。</p> <p class="ql-block"> 太浩湖再次出现在远方。</p> <p class="ql-block"> 昨天那场雪还留在背阴处。</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走了将近14公里,才在太浩草甸(Tahoe Meadow)的欧菲尔溪(Ophir Creek)旁停下。这里青草芳芳,溪水潺潺。先把湿乎乎的帐篷和睡袋凉在草地上。然后泡脚、煮饭。太浩草甸人来人往,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在太浩草甸呆了一个小时,Jane, Jason和我才离开。其余四人已经离开许久。</p> <p class="ql-block"> 下午1:06,我们到达玫瑰山步道口(Mount Rose Trailhead)。</p> <p class="ql-block"> 2点半我们三人到达格兰纳瀑布(Gelena Falls)。我的原计划是在这里住第四晚。但走在前面的四位队友不见踪影。而且附近也没看到有营地。我们了解到要去登海拔3285米高的玫瑰山来回需要3-4小时,毅然决定放弃。</p> <p class="ql-block"> 既然不在格兰纳瀑布扎营,那就必须翻过接力峰到泥湖(Mud Lake)扎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往上。山径状况时好时坏。有的地方有几尺深的雪。有的路段一点也没有。这个路牌显示到接力峰还有一英里(1.6公里)。</p> <p class="ql-block"> 但风景依旧那么美丽 </p> <p class="ql-block"> 前面的最高点就是接力峰。它是TRT全程的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 登上接力峰!</p> <p class="ql-block"> 从接力峰到泥湖全是下坡。</p> <p class="ql-block"> 虽然乌云密布,但最终还是没有下雨或下雪。</p> <p class="ql-block"> 泥湖。</p> <p class="ql-block"> 泥湖的水比想象的好。虽然湖不大,水底有淤泥。但水却是清澈透明的。在湖的另一侧,湖底是砂石。我们纷纷舍近求远到那边去取水。在连续两晚住在无水的营地后,我们格外珍惜这里有可以任意使用的干净水。我们在沙滩上扎营、煮晚餐、漱洗,充分享受有水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 TRT第5天:从泥湖到华生湖</p> <p class="ql-block"> 虽然泥湖是那附近唯一的水源,却没有进出的山径。我们都是在山坡上各显神通,自行寻找选择适合的地方进出的。回到TRT不久,绕过一个山坡,太浩湖的北面就展示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有大片的骡子耳朵花。也许是审美疲劳,也为了节约用电,我减少了拍摄。我的重达450克的充电宝已经使用过半了。</p> <p class="ql-block"> 硫磺花(Eriogonum umbellatum是一种野生荞麦,俗称硫磺花荞麦,或简称硫磺花)。</p> <p class="ql-block"> 自然力量的巨大可见一斑:这么粗大的树居然被风吹成一个拱门。</p> <p class="ql-block"> Snow plants。</p> <p class="ql-block"> 油刷子。</p> <p class="ql-block"> 蒲公英花。</p> <p class="ql-block"> 华生湖,第五晚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只走了29公里。因此早早地到了营地。我把前几天没有洗的衣服和袜子全都洗了。好在我带了4套衣服和4双袜子,否则就没有干净的衣袜可换。天气已经转暖。估计明早衣服能够干。</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