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味道】妈妈做饭的难处

羊羊(陈胜利)

<p class="ql-block">呢称:羊羊(陈胜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4868726</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中,儿时的生话总是与物质匮乏紧密相连,记忆中小时侯的生活如同旧的老照片,虽不鲜艳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在那个年代,妈妈的饭桌上没有山珍海味,而那时的饭菜,却蕴含着妈妈满满的爱与生活的智慧。每一道菜都仿佛有着独特的故事,虽然每一个季节,妈妈都面临着做饭的难题,然而也正是这些难题,铸就了我独一无二的儿时味道。</p> <p class="ql-block">  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食材丰富的季节,但对于那时的家庭来说,却存在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冬天的存粮逐渐见底,新播种的粮食还未成熟。当大地开始复苏,田野里会长出各种各样的野菜。妈妈总会带着我去挖苦菜、蒲公英马齿苋等野菜。那时候,挖野菜就像是一场寻宝之旅。我蹦蹦跳跳地在田间寻找着那些嫩绿的野菜,而妈妈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辨认。</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妈妈会把多余的野菜晒干备用,准备吃的苦菜洗净焯水后凉拌。妈妈用简单的调料,油、盐、醋、蒜,让这些野菜变得可口,却因为苦菜本身的独特口感而别有风味。然而,在吃这些野菜的时候,我心里也清楚,这是因为家里没有太多其他的食材可做,这是能够解饥的唯一选择。</p> <p class="ql-block">  夏天,院子里自家种的蔬菜豆角、青椒、茄子、西红柿都逐渐成熟,可选的新鲜食材相对春季增多吃起来便捿,但剩余部分储存不好就会烂掉。我记得,母亲带上我拎着装满豆角等蔬菜的筐子,去院对面的训练大队去卖,五分钱一斤的豆角尽没多少人购买。妈妈用她的聪明智慧,用擦子把豆角切丝晒豆角丝,把茄子切片晒茄子干,吃不完的西红柿开水锅过一下,去皮熬成浓稠酱装罐头瓶,在蒸锅里真空。她做这些可以用于淡季蔬菜应接不暇。</p><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妈妈会熬绿豆小米粥,为我们消暑降温。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在家里要储存过冬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这些食材也是妈妈犯难的地方。对于我们家来说,分的是原粮并没有太多的余粮,只能以粗粮为主辅以土豆白菜。玉米、土豆成了主食。妈妈会把玉米磨成玉米面,做成玉米饼,或蒸玉米面发糕。那玉米饼有着独特的粗糙口感,吃起来有点扎嘴。但玉米面发糕做好了软糯可口。但却是当时重要的能量补给。</p><p class="ql-block"> 土豆可以煮在 玉米糊里吃,也可以焖着吃。妈妈还会把土豆煮熟去皮捣成泥,做成叫作山药精精的食品,加上佐料就着妈妈腌的咸菜非常美味。我们当地饭店仍保留这一菜品,因为顾客喜好。</p> <p class="ql-block">  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储存的食物越来越少。妈妈会把晒的干豆角、茄子干补急。秋天腌制的咸菜拿出来,就着玉米粥或者二面馒头吃。过年过节偶尔能吃到一点腥荤,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妈妈会把肉切成薄片,和着白菜一起炖。那肉的香味渗透到白菜里,白菜也变得格外好吃。我曾天真的问妈妈这菜我们吃到多会儿,妈妈调侃的说吃到地窖里的白菜没了。</p> <p class="ql-block">  在物质匮乏的儿时,妈妈一年四季为做饭所犯的难,都是生活的考验。那些看似简单甚至有些粗糙的食物,却蕴含着妈妈深深的爱。这些儿时的味道,是我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母爱的最温暖的诠释。即使如今食物丰富多样,那种在艰苦岁月中妈妈做出来的饭菜的味道,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一段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