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晨曦微露,社区厨房内已漾起人间最初的温馨。四人小灶间,热气袅袅升腾,人影在朦胧中舞动,宛如古老的皮影戏般繁忙而有序。关尔女士,这位食堂的灵魂人物,穿梭于采购、清洗、烹饪、盛餐、收银之间,一人身兼数职,犹如陀螺般不停旋转。她的衣衫被汗水浸透,汗珠沿着脸颊滑落,却难掩那份源自心底的满足与安宁,仿佛那些汗珠都是灶火赋予的珍珠,每一滴都承载着生活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 随着食堂大门的缓缓开启,食客们便如归家的游子,带着欢声笑语涌入这片明亮的天地。一声声亲切地称呼:“大哥”“小妹”“叔叔”“阿姨”……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关尔女士,这位曾管理过千人大餐厅的佼佼者,如今却甘愿在这方寸之地挥洒汗水。五月的一个清晨,她带着三名员工,踏进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在人潮涌动中,她穿梭其间,只有在食客稍显稀疏的片刻,才得以稍作喘息。即便如此,她仍不忘挨桌询问食客的口味,弯腰倾听那些细微而真挚的反馈,将每一份需求悉心收藏,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中老年食客的饮食习惯,食堂在面食上下足了功夫。面案上,发面与烫面各展风姿,海菜、芸豆、芹菜等馅料轮番登场,韭菜盒子金黄诱人,南瓜饼香甜可口。炎炎夏日,厨房内的温度更是直线攀升,但她们仿佛忘却了炎热,汗水如瀑布般倾泻,只为将那一份份热腾腾的烟火气融入面食之中,让每一口都能唤醒味蕾的记忆。绿豆汤与鸡蛋汤在桶中静静等待,为食客们带来一丝丝清凉,宛如沙漠中的绿洲,滋润着干涸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食堂内,饭菜的咸淡恰到好处,蒸笼一掀,包子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那熟悉的味道仿佛穿越时空,唤醒了食客们沉睡的记忆。有人品尝后,不禁感慨:“这就是妈妈做的味道”。是的,在这个食堂里,他们终于找回了那份久违的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关尔女士与同事们揉着酸痛的臂膀,望着这片充满温情的天地。炉火虽已熄灭,但余温犹在。灶台静默无声,却似乎仍在诉说着白日的欢声笑语。这灶火所煨暖的,不仅仅是食客的腹胃,更是一颗颗渴望归属与温暖的心。那一笼笼面点、一勺勺汤羹,都是用心编织的归途。在这个钢筋水泥构建的都市丛林里,有人以食物为线,缝补起一方心灵的家园。这里,店小二的勤勉与家庭餐桌的温馨融合,以没有预制菜和预制面食,美食全部现场制作的承诺,家的边界在烟火中悄然延伸,直抵社区深处,成为众人共同的精神慰藉。</p> <p class="ql-block"> 是的,在炉膛中跳跃的,是薪火相传的温情与希望。人心虽小,但只要愿意点燃一灶真诚的火苗,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每一个寒夜中的孤独行者。在这片充满爱与温暖的食堂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李和平,笔名昕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沙河口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先后在《海燕》《芒种》《中国诗人》《吉林日报》等期刊和报刊发表。有作品入选大连市优秀作品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