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的紫云山寺和十隍殿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走进洱海边的古镇喜洲,我们今天要参观喜洲的紫云山寺和十隍殿。</p> 喜洲古镇,被誉为“白族第一古镇”,是传统文化在海西坝子的深厚根基。清末民初,喜洲商帮带来了西洋元素和现代文明,形成了“小小的大理,大大的喜洲”的骄傲。 <p class="ql-block"> 沿着喜洲古镇的地图前行,仿佛走进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地图上绿色标记的河流蜿蜒穿行,植被繁茂,各个景点如星辰般点缀其中。从紫云山寺到十隍殿,再到其他古迹,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走进紫云山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飞檐翘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门楣上悬挂的牌匾映着蓝天,两侧对联书写着典雅的诗句,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刹的岁月。门内供奉的神像静静伫立,神像前的香炉中袅袅升起一缕轻烟,仿佛连接着人间与天界的桥梁。周围的树木与青瓦相映成趣,让整个氛围更显肃穆。</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的牌匾上写着“白族第一镇”与“紫云山寺”的字样,中间的玻璃清晰地介绍了这座寺庙的历史。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这里不仅是佛教的圣地,更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重要宗教建筑。它承载的不仅是信仰,还有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牌匾下方标注的保护单位,也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们对历史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的牌匾悬挂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上,圆形的木质边框衬托出其历史的厚重。红色字体书写着“十隍殿”三个大字,下方详细介绍了它的建造历史——始建于1927年,由当地善男信女自筹资金修建,如今已成为喜洲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牌匾周围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与红色木质结构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殿堂的信仰与传承。</p> 在云南喜洲古镇旅游,也顺便看了几座寺庙。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本土崇拜,第二种是佛教,第三种是道教。这是一个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寺庙紫云山寺院,建立于明朝,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前的建筑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顶装饰精美,檐下雕刻繁复,门楣上悬挂的红灯笼随风轻摆,为这座庄重的建筑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门前的石阶上摆放着红色花篮,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前来参拜的信众。两侧对联书写着典雅的诗句,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p> 寺门融合了当地民居的特色,富于装饰的门楼中含有许多白族民居元素。如重檐第一阶的装饰物是凤凰,寓意着庙里供奉的主神是女性--斗母。“斗”指北斗众星,“母”(通姆)指母亲。 <p class="ql-block"> 走进紫云山寺的内部,一尊身穿红色战袍、手持武器的神像矗立在中央,神像前的香炉中青烟缭绕,供品整齐摆放,两侧的红色对联映衬着门框上方的精美雕刻。地面由石板铺成,脚步轻踏,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整个空间弥漫着庄重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 在十隍殿内,三尊色彩鲜艳的神像并排而立,中间的神像手持宝剑,威严凛然,两侧的神像分别持盾与武器,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神像前的供品与鲜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背景的彩色流苏随风轻扬,仿佛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的入口处,一块写有“纲维化造”的牌匾高悬,两侧红色对联书写着祝福的话语。建筑内部隐约可见雕像的轮廓,门口的供品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这座古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紫云山寺的某一殿内,四尊神像分别端坐于不同的位置,神像前的供品与鲜花摆放整齐,背景墙上绘有山水画,色彩鲜艳,仿佛将人带入了一幅灵动的画卷。神像姿态各异,庄重而神圣,让人不禁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的庭院中,一座木质结构的建筑映入眼帘,门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门内壁画色彩斑斓,庭院内几棵高大的树木绿意盎然,石板铺就的地面整洁而宁静。庭院一角的几盆鲜花随风摇曳,为这片古朴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的一扇雕刻精美的木质大门缓缓开启,门内一尊色彩鲜艳的神像静静伫立,上方悬挂着写有“长流远源”的牌匾,神像前的供品与鲜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整个空间弥漫着庄重而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在紫云山寺的某一殿堂内,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几尊神像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鲜花,整个空间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信仰与艺术交融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十隍殿的一座中式建筑前,台阶之上供奉着一位神像,神像前的供品与鲜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建筑两侧的对联书写着典雅的诗句,整个空间弥漫着宁静而肃穆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p> 十煌殿这里供奉着白族的本祖神,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前的建筑屋顶飞檐翘角,装饰精美,门框上的红色对联映衬着阳光,门两侧的石柱上刻有对联,建筑前的石阶左侧点缀着红色花朵,整个空间显得古朴典雅,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庄重。</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的门楼高耸,飞檐翘角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的光芒,门额上悬挂的牌匾映着蓝天,两侧对联书写着典雅的诗句,门楼前的石碑静静伫立,周围行人缓缓走过,天空晴朗,阳光洒落在每一寸土地上,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p> 在白族同胞眼里,高大茂密的树木象征着古镇的长期繁荣,这是一个好兆头,因此成为大理重点保护古树。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的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前,石墙上挂着写有“正武门”等字样的牌匾,旁边有石碑与信息牌,建筑前的石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整个空间弥漫着古朴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的一座传统建筑前,屋顶飞檐翘角,装饰精美,门框上的红色灯笼随风轻摆,门两侧的石柱上刻有对联,建筑前的石阶旁有石碑与信息牌,树木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整个空间显得庄重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 在十隍殿的一座传统建筑前,屋顶飞檐翘角,墙壁为白色,门框为红色,门前几棵树木与灌木丛相映成趣,灰色石板铺就的地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整洁,整个空间弥漫着宁静而庄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的一座传统建筑前,屋顶飞檐翘角,装饰着精美的彩绘图案,墙壁上绘有山水画与动物图案,门框上方雕刻着复杂的木雕,整体风格典雅古朴,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在十隍殿附近,一块刻有“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字样的大石头静静伫立,周围绿意盎然,阳光洒落在小石子铺就的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紫云山寺旁的一座传统凉亭静静伫立,红色的柱子与屋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周围几棵棕榈树随风摇曳,凉亭内的木质长椅上偶尔有信众歇息,整个空间弥漫着宁静而古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十隍殿的一扇雕刻精美的木质大门前,门框上方复杂的木雕图案令人惊叹,两侧的红色对联随风轻扬,门上悬挂着装饰物,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前来参拜的信众,整个空间弥漫着庄重与神秘的氛围。</p> 总之,喜洲古镇虽然不大,但它保留了大理的文化,同时又进行了现代商业化改造。与双廊相比,这里更能让你感受到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