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片段如璀璨星辰,历经岁月沉淀,仍散发出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山野二所”,这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却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淮海区孙圩一带军民携手共渡难关的非凡记忆。它不仅是战火中的“生命方舟”,更是镌刻着军民鱼水深情的永恒丰碑,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烽火仁心”之歌。</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战烽火刚刚熄灭,解放战争的序幕悄然拉开。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共中央军委作出战略调整,命令各解放区迅速抽调骨干力量,组建野战兵团,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运动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应运而生,由陈毅元帅、黎玉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凭借顽强的战斗作风与卓越的指挥艺术,迅速成长为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1947年,随着战局不断推进,山东野战军主力遵照中央指示挥师南下。其所属的第二野战医院因救治任务繁重且战略需要,被迁到在当地,成为后来被孙圩人民亲切称为“山野二所”的战地医疗机构。它的到来,为饱经战火洗礼的孙圩再次开启了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传奇篇章,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山野二所”的到来,对宁静的孙圩而言,既是严峻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面对大批伤病员,医院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但孙圩人民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军民之间的情感纽带悄然生根,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刹那间,孙圩小学的琅琅书声被炮火中的呻吟声取代,教室被腾空为临时手术室和治疗室;村民们纷纷打开家门,将堂屋、厢房甚至卧室腾出,作为伤病员的休养病房。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每一份付出都显得弥足珍贵。全村男女老少自发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妇女们夜以继日地熬药、煮粥、洗衣、缝补,用母爱般的温情温暖着战士们的心;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传递信息、送水送饭,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坚毅;许多村民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房东孙增新更是从一名普通农民迅速成长为熟练的护理员,让伤员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心。</p> <p class="ql-block">在“山野二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军医们不仅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挽救战士的生命,更在无声中播撒着希望的种子。青年左言功在这所特殊的“大学堂”中耳濡目染、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掌握初步医疗技能的助手,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成为南京制药厂的技术骨干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山野二所”医学薪火相传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军医张业生以高超的医术为指战员解除病痛,更将仁爱之心延伸至百姓之中。他利用工作间隙为缺医少药的乡亲诊治,分文不取。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他与当地女青年张培英相识相爱,最终结为革命伴侣。战争结束后,张业生选择转业扎根这片红色热土,继续守护百姓健康,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动容的是抢救小汪守华的故事。当时医疗条件极其落后,儿童脑膜炎几乎等同于绝症。在汪守华高烧不退、生命垂危之际,“山野二所”的军医们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了这个幼小的生命。这不仅是一场医疗奇迹,更是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生动诠释。类似的故事在“山野二所”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温暖着人心,也照亮了那段艰难岁月。</p> <p class="ql-block">战争无情,尽管医护人员和孙圩人民倾尽全力,仍有一些重伤员未能摆脱死神的魔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烽火岁月中。如今,在孙圩八组柴塘干渠堆上,一片静谧的墓地长眠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无名烈士。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后人缅怀的英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那些在“山野二所”得到救治的伤员,康复后或重返前线,为新中国诞生浴血奋战;或选择留在当地,融入这片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土地。泗阳籍战士范同兴伤愈后,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和人民,毅然决定留下,用余生回报救命之恩。这是军民情谊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也是鱼水深情的延续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山野二所”由简陋的民房和校舍临时改建而成,虽已完成历史使命,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如燎原星火,在淮海大地代代相传。它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经历,深刻诠释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印证了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在“山野二所”的日子里,地方工作和谐融洽,军民亲如一家,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拥军爱民”之歌。</p> <p class="ql-block">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山野二所”的故事和精神,如明灯般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它提醒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发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本文参阅中国革命相关资料,根据地方老干部金洪涛先生提供相关材料,采访汪守荣老人整理而成。)</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编写:王汉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