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地理的坐标系中,瀑布的量级常以宽度、落差与流量定义。公认的 “世界三大瀑布”—— 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北美洲的尼亚加拉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恰如三颗明珠镶嵌在赤道两侧。其中维多利亚瀑布以 1.7 公里的宽度与 108 米的落差,在三大瀑布中独树一帜,更因赞比西河的野性滋养,成为自然力最磅礴的注脚。它横跨赞比亚与津巴布韦边境,平均每秒 5000 立方米的流量砸向 108 米深的峡谷,轰鸣声在 20 公里外便能震彻胸腔 —— 当地人唤它 “莫西奥图尼亚”(MOSI-OA-TUNYA),意为 “霹雳之雾”,这四个字远比任何形容词都更贴近它的魂魄。站在瀑布边缘,水雾化作细密的珍珠扑面而来,恍惚间会觉得整座峡谷都在震颤。那些被水流裹挟而下的枯枝、落叶,在坠入深渊的瞬间,仿佛也成了自然交响乐中跃动的音符,诉说着赞比西河千万年来未曾停歇的史诗。 <div>为看到全貌的维多尼亚大瀑布,2025.6.2~6.5 我们特意来到赞比亚利文斯通和津巴布韦维多尼亚瀑布城,不仅从陆地,还乘坐直升机从天空俯瞰,一睹芳容。</div>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赞比亚段的栈道是触摸瀑布脉搏的最佳路径。雨季时,整个峡谷被水雾笼罩,人行其中如穿云踏浪,衣裤瞬间湿透,镜头却能捕捉到彩虹在水雾中碎成千万片的奇幻。最窄处的 “魔鬼泳池” 悬于悬崖边缘,胆大者跃入其中,便成了 “中流击水” 的勇者,脚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苍穹与碧水的混沌交融。枯水季则另有风骨,岩壁裸露出古铜色的肌理,水流如银链分岔而下,露出被冲刷得光滑如玉的河床,此时方能看清玄武岩断层的狰狞原貌,那是亿万年地壳运动刻下的怒容。</p> <p class="ql-block">大树村藏在赞比亚腹地的稀树草原边缘,几十座泥草屋如散落的贝壳,嵌在猴面包树与金合欢之间。村子的灵魂是那棵需十余人合抱的猴面包树,树龄已逾千年,树干被掏空的部分成了村民议事的 “树屋议会”,晨光透过树缝洒在泥土夯成的坐台上,老人们的烟袋锅里火星明灭,诉说着祖辈与草原共生的故事。一进村,一段极具特色的欢迎舞蹈,瞬间调动了我们的情绪,大家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食品和小礼物,在大树村小朋友的簇拥下分发,个个都仿佛是散财童子一般,其乐融融。</p> 在赞比亚利文斯通市的心脏地带,一座融合殖民风情与非洲本土韵味的建筑静静矗立 —— 利文斯通博物馆(Livingstone Museum)。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打开非洲探险史与本土文明的钥匙。<br>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始建于 1905 年,原是殖民时期的行政办公楼,赭红色砖墙与白色拱窗勾勒出维多利亚时代的优雅轮廓,门前两棵百年火焰树在旱季绽放如霞,成为摄影镜头里的经典构图。馆内常设的 “利文斯通与探险” 展厅,完整呈现了苏格兰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的传奇人生:他穿越非洲的皮箱上还留着丛林藤蔓的刮痕,手绘的赞比西河地图标注着 1855 年发现维多利亚瀑布的精确坐标,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他临终前随身携带的《圣经》,扉页上用铅笔写着 “愿上帝保佑非洲”。最震撼的是展厅中央的场景复原 —— 利文斯通 1873 年在班韦乌卢湖畔病逝时的帐篷,帆布上凝结的露水痕迹被特殊技术永久保存,仿佛这位探险家的呼吸仍在时空里回荡。 <p class="ql-block">赞比亚利文斯通的 Radisson MOSI-OA-TUNYA LIVINGSTONE RESORT,恰如其名紧依 “霹雳之雾” 而生。酒店以玻璃与原木为骨,现代建筑线条与非洲草原的曲线奇妙相融,每间客房的露台都正对瀑布峡谷 —— 清晨推窗,水雾裹挟着朝阳漫进房间,长焦镜头能捕捉到水雾中闪现的鸟影,宛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的秘境具象。</p><p class="ql-block">酒店的泳池露台是拍摄瀑布全景的绝佳机位。碧蓝池水与远处白练般的瀑布构成冷暖撞色,午后常有羚羊从草坪踱步而过,身影倒映在水面,与瀑布的倒影形成双重镜像。黄昏的露天餐厅最是惬意,刀叉碰撞声里混着瀑布的轰鸣,夕阳穿过水雾在餐桌洒下金斑,镜头聚焦时,杯中的红酒竟盛着半盏彩虹。我去过世界52个国家,入住的酒店已不计其数,可这家酒店却给我留下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印象,面积之大、风景之美、设计之精妙,无出其右。夕阳西下,水天一色,大地一片金黄,慵懒的我半躺在泳池边的摇篮里,手持一杯冰镇的啤酒,目光清澈、心若止水,人生莫过如此。。。</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津巴布韦段的观景台藏着另一重惊喜,当晨雾尚未散尽,阳光斜切过峡谷,瀑布蒸腾的水雾便成了流动的金纱。1~15号观景台各有各的精彩,当然有几个观景台的水雾确实太大,对摄影却是不太友好的,几个呼吸之间,相机镜头就开始往下滴水了,即使我们早有准备,用上了防雨罩也是枉然,只好收起相机,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br></p> 乘直升机盘旋时,可见整个瀑布群如展开的银色折扇,由西至东分布着 “主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 等段落,每一段都有自己的脾气 —— 主瀑布最是暴烈,水幕垂落时如千军万马奔袭;马蹄瀑布则绕着岩柱回旋,生出 “大江东去” 的苍茫。机身掠过峡谷底部时,能瞥见墨绿色的赞比西河在崖底蜿蜒,像被遗忘的绸缎,静静承接这场持续了万年的狂欢。 <p class="ql-block">往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西北五公里,矗立着世界最古老的猴面包树。碳十四检测显示它已在此扎根 5000 年,树干周长超 50 米,需三十人手拉手方能合围。树皮皲裂如青铜铭文,深深浅浅的沟壑里嵌着时光的刻痕 —— 有殖民时期马队留下的缰绳擦痕,有百年前洪水漫过的水线,更有当地人献祭时涂抹的牛油与红土。树洞能容纳二十余人,传说十九世纪探险家曾在此躲避暴雨,如今仍能找到被篝火熏黑的岩壁。</p><p class="ql-block">晨光斜照时最宜拍摄这棵 “大地的活化石”。阳光穿过稀疏的枝叶,在树干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沟壑如时光河流般蜿蜒,镜头凑近可看清树皮缝隙里生长的多肉植物,是苍老与新生最温柔的相拥。黄昏时分,树影在红土场上拉成长长的帷幕,当地向导会在树下讲述它与瀑布共生的传说,旁边还有一个卖石雕的、木雕的集市,大名鼎鼎的津巴布韦石雕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津巴布韦的 Elephant Hills Resort Victoria Falls(大象山维多利亚瀑布度假村),则是自然与优雅的完美共生体。度假村依偎在玄武岩山坡上,赭红色建筑群如自然生长的岩石,茅草穹顶与远处的猴面包树冠浑然一体,无人机升空时,会发现整个度假村恰似嵌入草原的宝石盒。度假村的 “瀑布餐厅” 以半开放式设计惊艳世人。落地窗外就是奔腾的峡谷,食客品尝鳄鱼肉排时,能看见犀鸟从水雾中掠过。深夜的篝火酒吧最具非洲风情,当地乐手的鼓点与瀑布的轰鸣共振,酒液在杯中摇晃出星光,恍惚间便懂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 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客房的露台是私藏的宝藏。推开百叶窗,晨雾中的象群正沿着河道饮水,长焦镜头能捕捉到它们睫毛上的水珠;而雨季的夜晚,躺在床上就能听见瀑布的轰鸣裹着雨丝而来,仿佛整个非洲的心跳都在枕边。</p><p class="ql-block">下午从维多利亚瀑布参观回来,摄影背心早已湿透,晾晒在阳台之上,没想打开的阳台门竟成了猴子的欢迎词,三蹦两蹦就进了房间,仿佛它才是这个房间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非洲四国之旅最后一个项目是赞比西河日落游。当我们乘坐游船驶向赞比西河中央时,落日正将天空烧作琥珀色。河道在船底展开绸缎般的褶皱,船头劈开的浪尖缀着金箔,而两岸的猴面包树正将影子浸在水里,像饮醉的巨人。河马在船侧翻出灰黑色脊背,鼻孔喷出的水珠在夕阳里亮成碎钻,惊起的水鸟驮着霞光掠过桅杆,快门连响时,才惊觉镜头已装不下这满河碎金。</p><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时最是动人。太阳沉入对岸的丛林,余温将云层染成绯红、橘橙、茄紫,层次分明如莫奈的调色盘。游船的剪影与水鸟的翅膀叠在一起。夜幕降临,酒店后面的院子里会升起篝火,木柴噼啪声里混着瀑布的余响,酒壶传递间,有人唱起古老的河歌,此时镜头转向水面,会发现整个天空都掉进了河里 —— 原来 “长河落日圆” 的意境,在非洲的土地上有着更野性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相机存储卡里,有瀑布水雾中朦胧的剪影,有树屋晨曦里伸展的猴面包树枝,更有大树村小朋友头顶跃动的光斑。这些影像终将与文字缠绕,成为 “此景只应天上有” 的永恒见证 —— 毕竟,当镜头对准大地的褶皱时,我们记录的从来不止风景,更是生命本身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此,非洲四国游2025.5.16~6.6圆满结束,意犹未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