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绿水青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号:15192483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天夏晚吃饭时,闻着从窗外飘进来一缕炒面的油香味,就随口说了一句:“老伴明天你炒一点油茶面吃呗”,老伴唠叨了一句:“你呀就是嘴馋,爱吃香的”,她哪知道我的心事,是窗外的炒面油香味儿,让我想起了上高中时母亲给我炒的油茶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一年初中毕业后,我们班五十多名同学就有四名同学考上了高中,又有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当年县高中是面向全县范围招生,那一年招了四个班,学校所在地就在县城里,能够进入县高中读书是所有同学们都梦寐以求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高中后,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都得住校了,住校就涉及到了钱。那个年代农村都是公有为主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社员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参加生产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我们家人多孩子小劳力少,加上父亲身体有病,每年年底决算时都是亏钱户,不用说学费,住校的饭费都很难筹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做小工勤俭学,自己解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永远都是爱儿女的,知道家里困难拿不出钱给我,深知男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怕饿着儿子,每次回家时,都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准备几斤油茶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炒的油茶面,可不是现在商场里卖的油茶面,什么三仁、五仁、黑芝麻的精制营养品。只是把面炒熟了再加上一些糖精,就是油茶面了。炒出来的油茶面,用的还都不是一样的粮食,有时是玉米面炒的、有时是小米面炒的、有时是高粱米面炒的、有时是三面合到一起炒的,虽说油茶面看似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很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说把粮食磨成面吧,那时还没有机械化磨面,只有到碾子上去磨面,每次母亲都是推着碾杆碾面,碾碎了,再用箩筛面,筛出粗渣再放回碾盘上继续碾,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把米变成面;要是用小米磨面,还要先把小米放进水里泡一段时间,控净了水后,半干不干时再拿到碾子上磨成面,然后再把面晒干,最后才放到锅里炒熟,就是油茶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炒的油茶面,只所以能让我终身难忘,在高中读书的几年里,母亲每个星期都要给我炒上几斤带着。每一斤面母亲要围着碾盘磨道转上多少围、每一斤面都渗透着母亲的汗水、每一斤面都成载着母亲的爱,在我的心里母亲炒的油茶面永远都是最香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过去了,有时还会想起当年吃油茶面时的场景,每次吃油茶面时都要经几次的思想斗争,由于舍不吃呀。每次都是实在饿的不行了才用开水冲上一碗,母亲炒的油茶面是我一生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