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再游紫竹院公园

王均

<p class="ql-block">盛夏时节,我们再次踏入皇家园林——紫竹院公园。园中绿意盎然,草木葱茏,仿佛每一寸空气都沁人心脾。天边的云朵如梦似幻,时而舒展,时而聚合,为这片静谧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人文与自然在此完美交融,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皆是岁月静好的注脚。我们用镜头定格这夏之美景,只为将这份诗意永存心间。</p> <p class="ql-block">紫竹院公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畔,毗邻首都体育馆,南接国家图书馆。它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的明清古刹“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总面积达45.73万平方米,自2006年7月1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市民与游客共享自然与文化之美的城市绿洲。</p> <p class="ql-block">园中造景自然天成,山石嶙峋,亭台轩馆错落其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公园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达300余种,吸引着50余种鸟类栖息繁衍,为这座园林注入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紫竹院公园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首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多项殊荣。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它的自然之美,也彰显了其深厚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步入园中,古典建筑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假山叠石错落有致,四季皆景,尤以夏日最为动人。微风拂面,绿意盎然,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踏入紫竹院,夏日的炎热仿佛被满目翠绿悄然驱散。眼前是一片碧波荡漾的荷塘,荷叶层层叠叠,宛如铺展至天边的绿毯。微风轻拂,荷叶轻轻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夏日的私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紫竹院以竹闻名,园中植有80余种、逾十万株竹子。无论是挺拔如剑的毛竹,还是纤细柔美的菲白竹,皆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尽显风华。漫步于竹林小径,阳光透过竹叶洒落,光影斑驳,竹香四溢,令人心神俱清。</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多次到访紫竹院,却始终未能踏足紫竹行宫与紫竹禅院。今日终得如愿,走进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静谧之地,感受时光流转中的皇家风韵与禅意悠远。</p> <p class="ql-block">紫竹行宫为清代皇家行宫,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万寿寺下院,乾隆年间扩建为皇家驻跸之所,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紫竹行宫的主要建筑包括主殿紫霄殿、报恩楼及左右四斋堂,布局严谨,古意盎然,展现了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妙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如今,紫竹行宫正举办“中国雅事——茶文化艺术展”。展览以茶叶品评、制茶技艺、茶具艺术、品茗书画等为主题,通过影像资料与实物藏品,多维度呈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报恩楼一层设有展厅,集中展示大运河文化与紫竹院的历史渊源。展览旨在弘扬大运河文化,让公众深入了解紫竹院段所承载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永恒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展览第一部分“旷世遗产——大运河”,系统介绍了大运河的演变历程,以及长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风貌,令人感受到这条千年水道的磅礴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傍河皇家奇苑——紫竹院”,则聚焦紫竹院公园的前身,讲述其从明代庙宇到皇家行宫的演变历程,勾勒出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展览最后一部分“紫竹院新生”,讲述了公园自1953年建园以来的发展历程。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文化资源,紫竹院已从昔日的皇家园林,蜕变为集休憩、科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紫竹禅院为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当时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也在此修建庙宇作为其下院,供奉观世音菩萨,成为紫竹院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再游紫竹院公园,盛夏的竹韵与灵动的水景交织成一幅幅诗意画卷。这座京城中的园林,虽无江南之名,却尽显江南之韵,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不入江南境,却赏江南韵”的奇妙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