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由隋唐大运河水系与历代城壕连缀而成。最早的水系可追溯至隋代,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疏浚与开凿,最终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今日之基本格局。在七月酷暑中,湖水悠悠,仿佛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流转。</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所撰《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它融汇南方之秀美与北方之雄浑,素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七月的烈日下,湖光山色依旧清丽动人,仿佛在炎炎夏日中为游人送来一抹清凉。</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园林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五亭桥。这座清代建造的桥梁,融合了北海五龙亭与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建筑风格,桥上五座风亭错落有致,桥身十五个卷洞在中秋月圆之夜洞洞映月,堪称中国最美之桥。即便盛夏时节,桥影与月光的幻影仍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与五亭桥遥相呼应的,是巍峨挺拔的白塔。它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仿照北京北海白塔形制,高28.5米,塔内曾藏有辽代舍利石函与百余件珍贵文物。在七月的阳光下,白塔如玉,直插云霄,为湖光山色增添一抹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白塔由两淮盐总江春主持建造,民间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传说。据说当年盐商为迎合乾隆皇帝南巡时的感慨,连夜以盐包堆砌成塔,后改建为砖石结构。这则传说虽未必属实,却为白塔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也为酷暑中的游人带来一丝趣味。</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出自唐代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如今的桥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与吹箫亭相连,桥身曲折蜿蜒,桥畔柳丝轻拂,仿佛箫声仍在耳畔回荡。即便在七月的烈日下,这里依旧诗意盎然,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二十四桥为汉白玉单孔拱桥,桥长24米,栏杆24根,台阶24级,处处呼应“二十四”的数字意象。漫步其上,仿佛走进了一首诗,也走进了扬州千年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熙春台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亦是乾隆南巡时的行宫之一,更是他为母亲祝寿之地。整座建筑采用绿色琉璃瓦、朱红梁柱与白玉金顶,尽显皇家气派。在盛夏时节,这里依旧庄重典雅,仿佛时光未曾流转。</p> <p class="ql-block">钓鱼台原名吹台,是瘦西湖一处著名景点。这里不仅是欣赏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地,还流传着乾隆皇帝在此垂钓的趣闻。盛夏七月,湖风拂面,站在此处,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帝王的闲情逸致。</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皇帝曾在此垂钓,久未得鱼,盐商便命人将活鱼挂于钩上。皇帝心疑,宠臣和珅引明代谢缙对联“凡夫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鱼”作解,皇帝听后大悦。这段传说为钓鱼台增添了几分趣味,也为酷暑中的游人带来一丝轻松与欢笑。</p> <p class="ql-block">钓鱼台是一座亭子,也是瘦西湖中少有的运用借景艺术的建筑。它以框景为画,美不胜收。站在亭中,正前方可见五亭桥,左侧圆洞象征白塔,与钓鱼台共同构成“三星拱照”的景致,寓意福禄寿三全,令人倍感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长堤春柳是瘦西湖沿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阳春三月,花团锦簇,柳丝婀娜,美不胜收。即便在七月酷暑中,柳荫下的长堤依旧清凉宜人,仿佛春天未曾远去。</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是瘦西湖中的一座小岛,原名长春岭。门口一对明代石狮憨态可掬,被称为“笑狮”。岛上还有两幅扇面石刻:刘墉手书范仲淹的《道服赞》与吉亮工的狂草字,文化气息浓厚,为夏日游览增添一份文雅。</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前的船形钟乳石盆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在酷暑中,它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令人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徐园是瘦西湖的一大亮点,建于1915年,原为军阀徐宝山的祠园。门额“徐园”二字,一楷一草,别具风味,为吉亮工所书。园中幽静雅致,盛夏时节也显得格外清凉,仿佛时间在此停驻。</p> <p class="ql-block">“听鹂馆”前的铁镬重约三吨,为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镇水之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馆内楠木罩阁精雕细刻,是木雕艺术中的精品。即便在酷暑中,这里依旧古意盎然,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唐罗城西门遗址为唐代扬州罗城十三座城门之一,采用玻璃幕墙保护考古遗址,并复原部分城墙结构。遗址周边水域面积约36公顷,陆地面积132公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在七月的阳光下,遗址与湖景交相辉映,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内涵。它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记录着扬州的沧桑变迁;它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描绘着江南园林的绝美风光;它是一首悠扬的诗篇,吟唱着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抱负。在酷暑七月,走进瘦西湖,仿佛走进了一段清凉的时光,也走进了中华文化的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