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8760</p><p class="ql-block">美篇名:张理敬</p> <p class="ql-block">今日喜获美篇精选创作者电子证书,感恩烛光老师推荐,更谢各位朋友点赞、美评、献花支持,你们的鼓励是我前行不竭的动力,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8日</p> <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喧嚣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曾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下乡务农的知青。退休之后,他们用热爱和坚持,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照亮了无数人的生活,他们就是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近十年来,她们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更怀着一颗奉献的心,活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欢乐,为社区的活动增添色彩 ,为需要温暖的人们带来慰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日下午3点多,一则消息让整个团队都沸腾了起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鲜语视频号报道了《远方的故乡》第三季: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故事,那一刻,激动与自豪涌上心头,所有的付出仿佛都得到了最美好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想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鲜语栏目二位记者千里迢迢奔赴上海的那天,天上时而还漂着小雨。这次采访得到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采访地点定在奎照街区的江湾会客厅。二位记者用心倾听我们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温暖的瞬间。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的温暖故事得以传扬,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对远方的故乡延边的热爱,看到志愿者精神的熠熠光辉。</p><p class="ql-block"> 如今,视频号后面已经积累了180多条暖心的留言。这些留言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每一条留言都是一份认可,一份鼓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美篇中,我展示了当时采访的一些场景。感谢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汪惠华和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金耀国,随记者采访时现场拍了一些照片,那些画面,定格了我们与记者交流的时刻,定格了我们讲述故事时的专注与深情。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平时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他们同样是这个温暖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未来,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将带着这份荣誉与感动,传递更多的爱与温暖,让志愿之花绚烂绽放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接受央视采访的部分成员与记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采访开始前,央视记者具瑞琳接到远方的电话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的右边是央视记者朴敏杰。二位记者的热情、谦虚和朝鲜族对待长者特有的礼节,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王慧君,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队长,共产党员,面对记者的镜头,她的笑容像初夏的阳光般明媚。她身上有种热忱,那是深耕志愿服务的执着,是带领团队起舞时的笃定。她用舞姿串联起善意,用行动诠释着奉献。每一次温暖的微笑里,都藏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她让舞蹈不止于舞台,更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她用热忱与坚持,书写着志愿者最美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采访结束后她立即开车赶回去,第二天要去参加一场比赛。</p> <p class="ql-block">严惠芳手捧鲜花,那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映着她眼角的笑意,也映着半世纪来未曾褪色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这位从上海市民政局副处级岗位退休的老党员,此刻正身着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马夹,向记者娓娓道来那段温暖往事——当年,生产队的朝鲜族乡亲来沪看病,她立刻约上伙伴卓玛、雪莲花,一次次奔忙于医院的走廊,送去贴心陪护与家常问候,让异乡求医的乡亲们,在黄浦江畔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她从岗位上的勤勉公仆,变成舞蹈队里的热心志愿者,但那份党员的担当与热忱始终如一。无论是昔日为民服务的坚守,还是如今传递温情的步履,都在诉说着一名老党员对“初心”最质朴的践行。</p> <p class="ql-block">张素文的人生,藏着一份温润的力量。曾任院总承包公司财务部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干练中透着亲和,大家总爱唤她“文文”——这称呼里,藏着她能文能舞的灵动,更藏着那份由内而外的柔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乡岁月的馈赠,在她心底扎下了感恩的根。退休后,她三赴延边和龙县,只为寻觅当年曾温暖过她的乡亲,将深埋心底的惦念化作一次次奔赴。正如她在《长白故乡情》中写下的:“那份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远方的故乡,那缕眷恋,永远在心底温柔生长。”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是善良最动人的注脚,让她的美,从心底漫溢,清澈而绵长。</p> <p class="ql-block">2004年派驻鞍钢工作时的张素文。</p> <p class="ql-block">她的这张照片被记者选中制作在“热爱延边的我们”视频号中。</p> <p class="ql-block">这张黑白老照片诉说着一段 半个世纪前朝鲜族乡亲与上海知青的故事。被央视记者编入视频号,那年初夏,生产队为集体户盖新房,朝鲜族社员南吉风不慎从房顶跌下摔成重伤,生产队派懂医的千金哲护送其远赴上海治疗,那段日子里文文的父母、姐姐、弟弟都给予他俩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南吉风手术之后被文文父母接到家里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于是在回延边之前拍下了这张照片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照片后排(中)为朝鲜族乡亲千金哲,后(右)为南吉风,</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为文文的姐姐、(中)是文文的弟弟,前排(右)和后排(左)是经常来帮助照顾伤员的石库门里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江国良,共产党员,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中的大哥,待人热情豪爽,大家习惯称他“将军哥”,看到他今天发微信给我:</p><p class="ql-block"> 尽管岁月不饶人,也要活的似顽童,</p><p class="ql-block"> 乐观向上心态好,长寿健康不老松。</p> <p class="ql-block">孔祥珊的人生,写满了硬核与柔美交织的精彩。曾身着警服,在省公安刑侦支队的岗位上,她以一级警督的专业素养,于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用果敢与智慧破解迷案,守护一方安宁。</p><p class="ql-block"> 褪去警服,她在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绽放别样光彩。作为编舞,她将刑侦生涯的敏锐融入艺术,让每一段舞姿都藏着刚柔并济的力量;闲暇时执起相机,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细碎美好,定格人间温情。美丽是她的底色,聪慧与能干则让这份光彩跨越角色,始终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纪连慧,在延边珲春县春化草帽顶子下乡务农,她给自已起了个好听的网名:雪莲花。</p><p class="ql-block">从珲春乡野到中铁建工管理岗,纪连慧用坚韧书写人生答卷。田间汗水滋养担当,职场历练铸就品格,她活泼可爱,退休后化身“雪莲花”,以舞蹈传递温暖,每一步都闪耀着奉献的光。</p> <p class="ql-block">这张身穿朝鲜族服装顶着缸的照片上了央视视频号。</p> <p class="ql-block">雪莲花和卓玛(右),56年前曾在边疆农村草帽顶子一个集体户下乡。</p><p class="ql-block">相隔四十多年,缘分又让她俩走到一起,成为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在去年有一次慰问敬老院的活动后,她们来到黄浦滨江,我为她俩这对几十年后仍在一起的老同学拍照留念。上图是雪莲花,下图是卓玛。</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5月志愿者团队在美馨敬老院慰问演出,最左边的男士叫钱洪明,他不仅跳朝鲜族舞蹈功底深厚,还有一手表演魔术的拿手戏,所以大家称他为魔术哥。</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舞者是钱洪明,虚岁已经76 岁,依然精神抖擞!</p> <p class="ql-block">程瑛,下乡在延边和龙县,曾任长春市教委处长,既是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成员,也是浦东花木街道侨联志愿者,喜欢唱歌、弹琴、朗诵,从延边田埂到教委干部,初心不改。舞苑绽芳华,侨联献热忱,歌琴诗韵里,藏着对生活最热忱的告白。这是她与央视记者朴敏杰在交流。</p> <p class="ql-block">程瑛下乡后拍的第一张身背草帽的照片,成了她一生的收藏。最近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白故乡情》第26 页由程瑛写的文章“风华正茂”刊发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黄惠英,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成员。她的青春,在延吉县的乡野间绽放。下乡岁月里,她以吃苦耐劳的韧劲扎根沃土,用骨子里的善良温暖邻里,身兼大队“赤脚医生”,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用双手守护一方安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段淬炼初心的经历,成了她前行的铠甲。返沪后,她凭过硬本领在厂里担任厂医,将医者仁心延续;退休后,又走进上海同济医院成为志愿者,鬓角染霜仍步履不停,用一生践行着“守护”二字,让善意跨越时光,始终温热。</p> <p class="ql-block">在边疆农村当武装民兵时的张理敬。</p> <p class="ql-block">从午后一点一刻到下午四点一刻,整整三个小时的采访,在真挚的倾诉与专注的聆听中悄然流淌。那些沉淀着岁月温度的故事,那些闪耀着初心光芒的瞬间,都化作了心底难忘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者朋友已订好今晚返程北京的机票,此刻,我谨代表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向你们道一声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用镜头与笔端,珍视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记录下这些平凡却动人的时光。愿归途顺遂,期待这些故事能如星火般传递,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纯粹与热忱。</p> <p class="ql-block">感谢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汪惠华老师,今天冒雨开车到虹口江湾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全程记录了央视记者采访虹馨志愿者团队的过程,为大家留住了那些暖心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延边知青联谊会会长曾丽馨正和汪惠华老师在交流。</p> <p class="ql-block">记者让我选几张回延边第二故乡的照片,上面这张是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和亲友团,打着队旗正步入首届延边国际旅游文化节现场。</p> <p class="ql-block">以上这张照片为2018年7月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应邀参加东北亚(延边)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前在舞台上接受省电视台记者简短采访。</p><p class="ql-block">摄影:王志芬。</p> <p class="ql-block">获得最佳表演奖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图们江畔的风拂过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身影。我们围在中国图们江边境大理石碑两边,身后是奔流的江水,我举着鲜艳的队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将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与热忱,定格成一幅永不褪色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记者具瑞琳又让我从微信再发些照片供她编辑时备选,于是我又提供了下面这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两位老党员,曹家茂(左)和江国良,在慰问美馨敬老院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在上海祝贺第二故乡的网络春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9年6月,由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与党建联建单位江湾工行、市场监督管理所在中共四大海派中心的主题党日活动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7 年与某部武警部队联欢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建军节之前,慰问驻军导弹部队演出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3 年慰问滨江澜悦长者公寓时留影。此照片由上海知青交流圈主持人烛光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慰问吉祥居民区演出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0年邀请百老讲师团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英模孙佑民一起去崇明沈家湾。</p> <p class="ql-block">2025年五四青年节那天,虹馨舞蹈志愿者团队的伙伴们相聚杨浦滨江,红白相间的志愿马甲在春光里格外鲜亮。我按下快门定格下这一幕,又特意做了美篇存念,标题就叫“心若年轻,岁月不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刻,便以这张照片和这份心意作结尾吧——无关年龄,无关聚散,这群始终热忱的身影,祝他们永远踩着青春的鼓点,把志愿的舞步跳成夕阳途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现场拍摄:汪惠华 金耀国</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张理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