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雨声凉到梦(22)

<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陈文述的《夏日杂诗》:<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箫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夜的清凉画卷,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秋天即将到来的微妙感知。</p><p class="ql-block"> 首句“水窗低傍画栏开”,诗人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观察点——低低的水窗旁靠着画栏。这个视角的选择,不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到一个临水的居所,还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水窗低开,似乎是为了更好地迎接窗外的自然景色,无论是潺潺流水还是轻轻摇曳的荷叶,都能毫无阻碍地映入眼帘,增添几分诗意。</p><p class="ql-block"> 第二句“枕簟箫疏玉漏催”,进一步将画面聚焦于室内。诗人躺在竹席上,耳边传来稀疏的箫声和玉漏的滴答声。这里的“箫疏”与“玉漏”不仅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悠远,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声,感受到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一夜雨声凉到梦”一句,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雨声淅沥,带来了一丝丝凉意,这种凉意不仅穿透了肌肤,更深入梦境。诗人通过“凉到梦”三个字,巧妙地将外界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与宁静。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或许会梦见什么,或许是过往的记忆,或许是未来的憧憬,这些都随着雨声一起,悄悄地渗透进梦乡。</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句“万荷叶上送秋来”,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整首诗意境的一个升华。雨后的荷塘,荷叶上积满了晶莹的水珠,它们在晨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秋天的到来。这里的“送秋来”不仅是指季节的更迭,更是一种心情的转变。夏天的热烈与喧嚣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宁静与收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