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优秀代表 --忆与兄长生活轶事

凡夫子

我的同学、同乡、挚友、兄长陈规声去世已经17年了。他的去世让我万分悲恸,从此缺少无话不说、交心的知己。他去世以来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我们在一起时的件件趣事。仅以此文怀念我的兄长陈规声!<br> 我和陈规声不是血缘关系兄弟,可却胜似亲兄弟,是一辈子的兄弟。我与他认识很早,他是我义父的继子,比我年长3岁,我们兴趣相投,十分合得来,情投意合如同一人。 一、宁静的美丽家园<br> 兄长家住湖南省东安县大庙口镇,沿杨江河而上的杉木坳的一沟岭的半山腰上,是舜皇山的一部分,距我家白沙约18里多地,大山深处就他一家人,上下两栋木制平房,是他祖辈留下祖产,吃的水是山上的山泉水,水甘甜清凉,由半片毛竹相接把水引入厨房旁边,涓涓细流。离他家不远处还有一个村子,大概也只有3、4户人家。 舜皇山山口茂密的植被,青山绿水 规声家藏于山林和竹林之中,屋后尽是一片天然毛竹林,若隐若现,向山下看去,长流不息杨江河和村庄尽收眼底,可谓风光无限好,美妙别无处。每天早晨醒来听到的就是鸟儿歌唱,夏天的气温,比山下明显低月3、4度,绝对是度假、休闲的最佳去处,世外桃源,在这里度假一定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美的记不得时间了。<br> 他家我去过好几次,其中三次记得很真,前两次就是在这山中的老屋。第一次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可能10多岁吧。是义父带我去的,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堂屋和一个篾匠在编织晒谷席,手法熟练,非常认真,不说话,屋里很静,只听得竹片的沙沙声,不一会就织了一大片。他也曾教了我好一会,可是我没有学会。<br> 我与他很投缘,不一会就成了好朋友无话不谈,他带我进山林和竹林,告诉我如何挖冬笋和春笋,如何抓竹鼠,用竹筒如何做二胡,如何用寿竹做笛子;他聪明手巧,能吹也能拉,动手能力很强,还会一点小魔术,曾在中学时的一次班上联欢会,表演过在众目睽睽下变出花生;他给我讲过许多山里的故事,有许多趣事,我原先根本就没有听说过。<br> 第二次去他家,那是1956年插田以后,我与他共同复习功课,迎接1956年秋季升高中的考试,我从家里带去几十斤大米,我俩一起复习了三个来月时间,还与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在大庙口街上,搞过一次自画的漫画展览,引得许多民众观看看。<br> 第三次去他家是60年代了,我去看望他的母亲,1958年以后因为大跃进,他家已经从山上搬到山下新修的公路傍边,见到了他的两个可爱的儿子和女儿已经长大,跟我一起玩耍。<br>1952年初,我和规声兄相约一起参加东安县中学升学考试,考试地点在东安县城(白牙市)的龙溪小学。 <br> 当时东安县的教育是十分落后的,全县只有这一所东安中学,在芦洪市唐生智家的住地,解放前叫耀祥中学,招生两个班80来人。<br> 当年参加考试学生相当多。后来得知,大约是21个人录取一个,还有周边县的学生参加,参加考试的有应届毕业生,也有以前毕业及同等学历的学生,我的兄长陈规声,报考东安中学时用的是自己的朋友陈旺先小学毕业文凭,所以上学时一直用名陈旺先;他早我3年就读于白沙书院,一起参加这次考试。考试一天时间,考试科目为语文和算数,我自己对考试很有信心,考试结束我立即回家了,我的兄长陈旺先留在县城看出榜。 1953年东安中心同学和老师的合影,后排左起四就是兄长陈规声,中排右二是老师是唐生仁,中排右四是黄松龄老师,前排右二是樊开意,前排左二是黄力子,后排右三是陈保初 兄长陈规声1958年在北京618厂职工宿舍前 二、中学的学习生活<br> 考试后的第四天,我的兄长陈旺先从东安县城来到我家,向我报告了好消息,我和他都考上了。到了上学的时候才知道,我们那一片周围包括我和兄长,大约还有4个人考上了,分别分在两个班,陈保初等人分在初21班、我和兄长分在初22班。<br> 东安中学,距东安县的重镇芦洪市约8里地的赵家井。是原北伐名将,湖南省反蒋军阀,他和程潜、陈明仁一起策动湖南和平起义,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唐生智先生,于1939年所创办的私立耀祥中学。1949年,唐生智先生将自己创办的耀祥中学,交给东安县人民政府续办,更名为“东安中学”,后又曾改为“东安县第二中学”。1989年,召开了纪念唐生智先生诞生100周年和耀祥中学建校50周年大会,东安县人民政府将“东安县第二中学”恢复为“东安县耀祥中学”的名称。 <br> 该校是唐生智先生为了纪念其父亲唐耀祥,取名为耀祥中学,解放后改名为东安中学,它集高中、初中、初等师范、完全小学于一身。中学居中(面对学校大门而言),右边是原唐生智故居“树德山庄”,是一个面积很大的花园式的院落,四周高墙围绕,十分壮观,墙院内有一片很大的草坪,院内的规划、房屋的建造非常豪华、典雅、别致、动中有静,建有戏台等,我们上学时,已经没有住人,只作为当地的屯粮仓库。<br> 东安中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紧邻古镇“芦洪市”8华里。它背靠郁郁葱葱的“大王岭”,假日常有学生们爬上主峰。 <br> 前临川流不息“卢洪江”,开辟了学生游泳区,夏日男女学生游泳者甚多;学校外有苍翠的树林和果园,有人说这里的美景可以醉人,这不仅仅是赞美,而确实名不虚传。 <br> 树德山庄”的傍边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泉水井,井的出水量大,水质优良,清澈甘甜,我们学校当时千余人和周围的老百姓和行人都吃喝这口井的水,即闻名遐迩的“赵家井”;“树德山庄”到“赵家井”间,保存着成片的高大繁茂古樟树,可惜后来被一场蒸馏樟脑油而砍光殆尽。成为破坏生态的最早例证。 <br> 学校的规模宏大,规划得非常严整,所有教室都是两层楼的砖(砖墙)和木质混合结构,进学校大门便是大的操场,从操场向左往里看,是一组非常大、十分典型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呈南北向的长方形,进门后又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前方是宽大的舞台,舞台的正后方便是宽大、雄伟的礼堂,广场可作学生们的课间活动,也是全校各种集会、演出的场所;广场四周便是各种教室、房间等,一般是楼下是教室,楼上是学生们的宿舍,十分方便。广场四周栽有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绿树成荫,就是炎热夏天,教室里依然感到一丝清凉,学校所有教室、水房、厕所都以走廊相连,就是下雨天也不会淋雨。<br> 学校还专门设有卫生室,可以治疗一般的头疼脑热的,这也是我最早所见到的用西医治病,兄长陈旺先曾因与同学戏闹,造成左手弯关节脱臼,就是靠学校卫生室的治疗,打了一个多月石膏而痊愈。<br> 校园内也十分优美,学校里还有幽雅的公园(当时叫苗圃),有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各种鱼儿游玩的水塘,四周的垂柳,占地很大的樱桃和扁桃树园,以及那一溜溜的葡萄架,组成了一幅非常难得的风景画,每到清晨同学们或在水塘边,或在葡萄架下,或在樱桃园里读书声,有时还能听到兄长那悠扬的笛声和萧声,使人感到陶醉,把人熔入了大自然之中,熔入那知识的海洋之中。<br> 当时,全国都实行春季招生制度,而在我们毕业时,国家对招考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1955年开始实行夏季招生,因此我们1954年毕业的带来重大损失,只好回家种田等待机会了。<br> 1955年春节后不久,东安县政府办公室发来通知,要求1954年底毕业的初21、22班的学生到县政府报到,我和兄长陈旺先同时参加了培训;这次在县里学习了三天,我以为培训是选拔工作人员,培训后都回家等待通知,我和兄长怎么等也没有等来我们想要的通知。后来得知参加工作的人早已报到工作了,如离我家很近的同学陈保初,被分配到了县公安局;而我和兄长都落选了,原因我是富农出身,兄长陈旺先家是小土地出租成分不好,这是那时党的政策。我们只有在劳动中等待半年,等待着机会的到来。<br> 1955年的秋季升学考试,是废除春季招生,实行秋季招生的第一次,也是我们初中毕业第一次参加升高中的考试。考高中上大学是我的志向,但当时对考试没有足够的重视,本以为我的学习基础好,只要梢加复习,考上高中应该不是问题。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复习, 由于准备不充分,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我的这一次升学考试失败了,名落孙山,我的兄长陈旺先也没有考上。<br> 国家1955年的招生考试改革,对1954年毕业的学生而言,是一次灾难,因为半年在农村参加艰苦的农业劳动,很难有安定的复习功课环境,考不上高中那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没有选上参加工作,只能一辈子在农村而含恨终生了。<br> 1956年在完成了大田的插秧后,我没有忘记使命,那就是要准备复习功课,为考高中早作准备。为了吸收上一年的教训,我与兄长陈旺先商议,提前去他家复习功课,把自己封闭起来提高复习效果。<br> 我带了30多斤大米,去兄长陈旺先的家里,在那环境优美、寂静,绝好的避暑胜地,更是清静的读书的地方。在他家我俩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复习了3个多月,又一次踏上参加统考之路。<br> 这一次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很快收到被零陵一中录取通知书。我和考上零陵一中的黄力子同学,一起去零陵体检,准备入学。<br> 在我从零陵体检回到家就得知兄长陈旺先,已接到北京618厂录取的通知,已经赴北京参加工作去了。 <br> 收到零陵一中入学通知后不久,又收到青海石油勘探局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我的意外之喜,突如其来,当工人并不在我的理想之中。<br> 我是上高中,还是到青海去工作呢?这是关系到我个人前途的重大抉择。我经过了反复考虑,父母年富力强,非常勤劳,家中无其他负担,可算得上是自给自足,勉强也能送我上高中、上大学,但毕竟需靠父母种田,供我上学还是困难的。如去青海石油勘探局当工人,可以拿工资,这不但可以不需要家里负担,反而可以接济家里,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最后选定了去青海工作。 2007年时面对卢洪江的原东安中学大门,与原来的大门大致同一个地方 兄长陈规声1959年在北京618厂职工宿舍楼 三、愉悦的北京生活<br> 1957年9月我进入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在北京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的兄长陈规声,<br> 618厂是一个军工厂保密单位,后来知道是生产坦克的工厂,兄长长期从事于电工,肩负全厂的供电系统,工作努力。旁边还有一个军队营房大院,后来改建成了炮兵学院。<br> 兄长是我一生中最要好、最亲近的同学、朋友和兄长。长期以来我们之间虽不是一奶同胞,但胜似亲兄弟,上初中时我俩就同睡一个被窝。我在北京上学的四年,得到了他的照顾,他成了我的依靠,碰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是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br> 兄长知道我到了北京上学后,他就急匆匆赶到学校看我,同叙一年不见的思念,那种兴高采烈无以言表,高兴得说不出话来。<br> 我在北京学习的四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愉快、最亲密、最幸福、最有意义的四年。大部分假期,特别是暑假都是在兄长这里度过。<br> 我第一次去长辛店看望兄长,是1957年的寒假是在兄长这里度过的,回忆起了好像就在昨天,历历在目。我记得冬日的哪天天气晴朗,太阳带来温意浓浓,按兄长告知的地址是丰台区长辛店。<br> 按兄长告诉的乘车路线,学校出来承公交车转到广安门外,换乘去长辛店的公共汽车,一路上经过“八一电影制片厂”门口,那些激烈战争场面的电影都出自这里;路过宛平县城,当时城墙还完好无损,车是穿城而过古色古香的铺面;公交汽车从雄伟壮观的卢沟桥而过,从窗外看去桥面大块的石块平整而坚固,桥面两边石狮子活灵活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数不清的石狮子;桥的北头矗立《卢沟晓月》石碑,那是清乾隆皇帝亲书的四个大字,《卢沟晓月》是老北京的八大景点之一,感到特别兴奋,伟大的《七七事变》抗战,就发生于此;后来在宛平县北口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供世人永远纪念。 <br>当我在长辛店公交站下车后,没见到兄长来接,我便继续往前走,看到兄长后他突然大笑,兄长说“我在汽车站没看到你,就知道你一定在长辛店这里下车了,我赶紧走过来接你,应该在前面的朱家坟站下车”。就这样我们俩边走边说,走过长辛店街上,走过兵营,来到他们厂的职工宿舍。<br> 1957年寒假我是在规声兄这里过的,这次又是我俩睡在一张床上,彻夜长谈,还与兄长一起去兵营大院看电影,除夕夜我俩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烟花表演,一起参加他们厂子的大型舞会,第一次看到男女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 <br> 兄长还经常带我游览了很多地方,北京的好多地方都留下了我和兄长的足迹,吃过许多北京的美食,逛过东安市场、西单市场、西四大街、前门大栅栏、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一切开销都由兄长出的,因为我是穷学生!<br> 他对我真如亲弟弟一样,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无所顾忌,无话不说。他还十分关心我的婚姻大事,他知道我在土地改革前曾与大庙口石峰村李家姑娘相过亲,他听李克耀同学说过李家姑娘很不错,劝我应该与她取得联系,在他的一再督促下,在他这里给李家姑娘李夏香写了第一封信,表示希望与她取得联系,果然不久就收到李夏香的回信。在北京的四年中,我与曾在青海同学姜俐生逐步建立了关系,最终我与李夏香还是分手了。<br> 我俩也常常谈起他的婚姻,他说到时候会回老家办理离婚,我知道他对自己的包办婚姻很不满意,离婚的意愿非常坚决,我也始终同情、尊重他的想法。 我和兄长陈规声1959年北京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右是兄长陈规声,左是樊开意 我和兄长陈规声1960年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合影,左是兄长陈规声,右是樊开意 我和兄长陈规声1960年 在北京北海公园合影,后面是北海白塔,右是兄长陈规声,左是樊开意 在我们的这种愉悦的生活中,有几件令我难忘怀的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久久牢记心头。<br> 1、我第一次品尝到美味的三鲜水饺。1957年10月的一天,兄长从长辛店赶来看我,并带我去北京游玩。饿了,我记得是在西四的一家小饭馆里吃的是三鲜水饺,内有猪肉、虾肉和韭菜,我觉得味道非常鲜美,可以说没有比了,直到后来我也觉得没有比它更好吃的水饺了。这也许是我第一次吃水饺的缘故,也许是后来没有那时的真才实料,也许是现在嘴巴要求太高的原因,总是忘怀不了。<br> 2、我第一次一顿饭吃了一斤窝窝头。那是1960年的困难时期,我在学校的的粮食定量每月27斤,因为我是班干部,每月要节约一斤粮食支援国家,所以吃到嘴里的只有26斤,吃饭要精打细算,每顿饭后要喝一大碗开水酱油汤,可没有多久肚子又饿了。这年冬天我在兄长那里度假,兄长和我去长辛店玩,走过一家饭店门口,闻到从饭店飘出的香味,兄长问我想不想吃饭,我当然同意吃饭了,这时的我顿然胃口大开。当时的饭店并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极普通的炒白菜和玉米面的窝窝头,兄长把菜和饭买好后,我就如狼似虎似的吃了起来,兄长并没有吃,只是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很快把一斤窝窝头(5个)吃完了,兄长说你真的饿了!我不好意思的说:“我真的不知道能吃这么多”。这是我记忆中一生吃的最多的一次。这次经历我作为笑料给好多人讲过,我忘记不了困难时期的这段难忘经历。<br> 3、我和表哥差一点掉进昆明湖。好象那是在1958年的2-3月间,即春节过后不久,兄长和我第一次游览颐和园,我们从佛香阁下来,想从冰面上走过到对面的龙王庙去玩,在我们前面已有不少人从冰面上走过,我们以为是没有关系的,可当我们边走边说走到一半时,不时听到冰下吱吱作响,我们开始害怕了,不敢继续往前走,也不敢往回走,不知到应该怎么办,进退两难,很多游人说往前走,要轻轻的慢慢的往前走,我们俩只能听他们说的小心翼翼往前走不回头。就这样战战惊惊,慢慢地,轻轻地,有选择地,摸索着前进,提心吊胆地到达龙王庙。这是一次不应该有的教训。<br> 4、两次观看京剧演出。我和兄长对戏曲都很感兴趣,在老家时就爱看戏,到北京后我们总想看看著名京剧演员杜进芳的演出,我记得第二次可能是1959年的暑期,我们为了她看演出,兄长和我专门住到前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在前门的一个戏院买票看戏,好象连续看了下午和晚上的两场戏,有杜进芳的断桥以及三打祝家庄等,非常过瘾,每当看到高潮之处,全场一致喊出“好!好!”,我们也跟着喊。从此后,我每当出差到哪个大的城市,都要想办法看看戏,活跃一下自己的生活。<br> 1964年4月16日俐生到东安县人民医院作产前检查,她一个人走了15里山路,改坐火车30来里,到东安县人民医院;产期未到却突然临盆,没有预料生产,没有一切必要的准备,一没有定饭,二是没有带小孩的衣服,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有带,三是预先没有商量给孩子取名字。孩子生下来后,孩子没有衣服穿,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孩子裹起来。因为没有定饭,她只好饿着肚子,一天没有吃饭。<br> 好在我的兄长,从北京回老家处理私事,哪天也在县医院看病碰上,全凭兄长的帮助才度过难关。帮助俐生买来如小孩衣服,手纸,买来吃的和日用品,他还与俐生相量,帮助给孩子起了名叫樊庆田,因为我们有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经历,含大庆油田之意。还是兄长把我爱人,从县医院接回白沙老家。<br>兄长还帮助我的父母,操办我女儿满月酒,接待客人,收礼记账,忙前忙后。<br> 1967年8月大港油田发生大规模武斗,我被迫逃出油田转到北京,我在出逃时没有带衣服和一切随身用品,也没有随身带钱,在兄长家住了两天,是兄长帮我置办了两身衣裤和用品,给了我一百多块钱,我才能回湖南老家,接回爱人姜俐生和女儿及初生的儿子,躲过和免受道县疯狂滥杀潮的威胁。<br> 1969年8月我母亲随我的同学黄力子的父亲,把我的大儿子送到了大港,这时正是我在大港地质指挥所受批判之时,我没有时间送母亲会湖南,我只好请了个短假,把母亲送到北京我的兄长家,请兄长帮我卖火车票回湖南。我的兄长非常热情地给了我极大帮助,兄长待我母亲如同己母,带我母亲在北京住了三天,还买票送母亲上火车回到湖南老家。 我和兄长陈规声1960年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合影,左是兄长陈规声,右是樊开意 我和兄长1961年在北京颐和园合影,右是兄长陈规声,左是樊开意 1964年4月我爱人姜俐生,回湖南东安白沙生产前与兄长在颐和园万寿山合影,左是兄长陈规声,中间是姜俐生,右是樊开意 四、平凡普通进入北京大学<br>兄长陈规声有许多优秀品质。他对母亲十分孝顺,是一个大孝子,以父母之唯命是从,早年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年纪轻轻就要有支撑这个家,十分艰难。<br> 兄长结婚很早,是父母的包办婚姻,父母定的是娃娃亲,妻子是个童养媳,比规声还大好几岁,他十分痛恨这庄封建婚姻,根本谈不上有感情,但他没有反抗而选择了顺从,把不愿意埋在心里。<br> 我所见到的是,他与婆娘的关系很僵,平时也基本不说话,但我也没有听到他们吵过架,表面上保持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并无波澜。<br> 兄长生有一双儿女,儿女都长得很好,一表人才,聪明伶俐。在东安中学上学时,我曾问过兄长“你们为什么不说话?其实你婆娘人不错,能干还挺贤惠的”,他说:“她比我大好几岁,我们没有感情,没有共同语言,说不到一起,不喜欢她”。我又问他“你们为什么又生了孩子呢?”他的回答相当有趣“干柴见火那有不燃之理?”<br> 2017年9月我曾回老家,探望老家亲人和亲朋,规声的儿子陈小平见到我很是亲密,曾问我“我父亲为什么要和我母亲离婚?”我知道他是不理解他父母离婚的原因,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我只是告诉他“你父亲对待婚姻问题是很严肃的,你不要怪他”。他说“我原先是有些怪他,现在我作了父亲算是理解了”。<br> 规声兄对待自己的婚姻十分严肃,而且理智,法制观念很强。在东安中学读书时,他时常与我谈起他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婆娘没有感情,是父母包办的,很是苦恼,不想在家呆着,就想出来,不想见到自己的婆娘;读书之余他常常偷看婚姻法,有时很高兴地对我说:“我可以依靠政府,向政府提出离婚,是可以离婚地”。<br> 我们在北京相处的四年,没有看到他交过什么女朋友,他的生活圈子是远离女同志,见到女同志很是腼腆,他不想出现意外,他是在等待时机通过正规办法,办理了离婚手续。<br> 他离婚以后,在北京工作的618厂,与本厂的张惠荣女士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幸福美满,又生有两个女儿,家庭和睦。<br> 规声参加工作那时起,基本上每个月都按时给母亲寄钱回去,还抽时间回乡看望母亲和儿子,看望自己还需要照顾、半残疾的弟弟。<br> 八十年代,还专门把母亲接到北京,同自己一家同住了很长时间,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两个女儿也十分孝顺奶奶,一家人其乐融融,同享欢乐、幸福生活。两个女儿也专程回到湖南老家,看望奶奶、大哥和叔叔;规声的孙女到北京工作后,还常到长辛店看望奶奶和两个姑姑,互敬互爱,堪称和谐、美满、幸福之家庭。<br> 兄长一生就非常诚实,对同事非常谦和,从不和别人对立,表里如一,胸怀坦荡,说一是一,没有藏着掖着,没有花花肠子;他胆子小,对人友善、热情、大方,北方人叫实诚。<br>兄长一辈子的工作就是电工,负责全厂的电力保障,他责任心极强,普普通通但工作出色,一辈子没有出过纰漏,成为领导最信得过人。他看到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琢磨,技术上精益求精,喜欢钻研技术并很有成效,他曾写信告诉过我,有几项小的技术革新成果,对改善全厂电力系统很有帮助,多次受到厂领导表扬,还获得技术革新成果奖,而我称之为小发明。<br> 他这种爱琢磨的劲头,爱动手的小聪明是他与生俱来的,他曾说过一件事,“我们家乡有个大地主叫邓燕子,手中常矗着一根文明辊,其实是根防身武器,辊内藏着一把尖刀,我也定要做根这样的文明辊防身用”。<br> 这件事他一直记者,1993年我去看他时,他非常神秘地拿着一根文明辊对我说,“你看看这是什么?,我做成了。”他把那根文明辊拧开,抽出明晃晃的一把尖刀。我非常感叹他真的挚着啊!<br> 由于兄长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和广泛、和睦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同事、组织上的高度信任和褒奖,文化大革命后期被选拔成为工农兵大学生,他被选派到北京大学学习两年,当时叫工人参沙子,这是无限荣光的事。规声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是他的意外之喜。<br> 我有次去北京参加石油部有关进口仪器分配会议时,专程去北京大学看望我的兄长,他带我在北大校园参观,与我一同游览了北大未名湖畔,同享北大新风。<br> 兄长规声的一辈子,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工,但平凡中方显出他平凡的伟大,平凡中显示出他的高贵品质,在平凡中弹出动人的生命乐章,平凡中显出雨后的彩虹,他最终成为了别人想入而不得资格,他却成了人人向往的北大学生。实践证明脚踏实地的工作,一心一意作好自己,就会验证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谚语。<br> 2007年4月间,我第二次去加拿大前,我和姜俐生带孙子去长辛店看望兄长,告诉他我要离国内一段时间,带孙子去加拿大。我与兄长又一次睡在一张床上畅谈到半夜,谈到了许多往事,仍然是滔滔不绝,心潮澎湃,有说不完的话。我俩相约,等我从加拿大回来,一起回老家看看,要一起回到他一沟岭的老家原址,看看那美如仙境搬的故居地;要一同攀登舜皇山,了却儿时没有攀登舜皇山的遗憾;要一起去“赵家井”,回到我们想往的东安中学美丽的校园,一起登上学校后面的“大王岭”,一起参观唐生智的故居“树德山庄”,再喝一喝“赵家井”甘甜的矿泉水。<br> 我们离开他家时,兄长还专门给我孙子,送了好多只他养的蚕宝宝和一些桑叶,让孙子养着玩。 2017年兄长陈规声的儿子陈小平带我游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左一是陈小平,右是我的妹夫李盛忠,中间是樊开意 2017年兄长陈规声的儿子陈小平带我游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左二是陈小平,右二是樊开意。右一是李盛忠,左一是司机 2017年兄长陈规声的儿子陈小平带我游东安舜皇岩,这是兄长陈规声儿子陈小平 2017年兄长陈规声的儿子陈小平带我游东安舜皇岩,左是陈小平,中间是樊开意,右是我妹妹毛春艳和孙女 然而,我在加拿大时,在一次给他打电话时,得知了他不幸患病去世的噩耗,感到太突然一时无法接受,情绪非常低落,我小儿子问我怎么了?我说你北京伯伯走了,他也感到很难过!<br> 2017年9月,我有幸回到湖南老家探望亲人,我看到了兄长的儿子,几十年没有见面了,这时相见格外亲切,见面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又见到了兄长,看到小平酷似当年兄长的模样,高大帅气,兄长后继有人了!<br> 在小平的引领下,游览了已经开发成旅游区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可这次只到了舜皇山的半腰,我没有能力爬上舜皇山顶峰了;也到了从山上搬到公路傍的房子了,看到了兄长半残废的弟弟,也算了却我和兄长约定要登上舜皇山的遗愿了;我也回到“赵家井”,可遗憾的是现在的耀祥中学已经把原来宏大、端庄、美丽的四合院式建筑,已被破坏殆尽,不复存在了;那口甘甜的“赵家井”已变成了死井,一片凋零,只留下新立“赵家井”石碑了;还好唐生智的故居“树德山庄”已开放成旅游地了,而且也在大力修缮。<br> 兄长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祝愿兄长一切都好!在天堂无忧无虑,佑我中华,天佑他的子孙和爱他的大家。<div> 祝兄长一路平安!</div> 这里原来是东安中学校舍中心广场,原来的两边都是高大的梧桐树,树的两边都是两层楼的教室楼下是教室,楼上是学生宿舍,后面原是高大雄伟的大礼堂,不知何时都已全部拆除了,太遗憾了 2017年时我回乡看到的东安中学不远的出水量很大、清澈甘甜“赵家井”,现在已变成了死井,供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