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1日,游览娘子关。娘子关,又名苇泽关,关城(关口)位于阳泉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西距阳泉市中心40公里。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守此地而得名。</b><span style="font-size:20px;">娘子关是晋、冀之间的天然屏障及主要通道,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地扼守太行山绵河隘口,高山夹峙,地势险要。北魏置苇泽关,唐代设承天军,宋代建承天寨,金代始称娘子关,明代筑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壮美的山河形成了文化丰厚、景色宜人的特色旅游风情。景区由娘子关关城、绵河平阳湖、水帘洞瀑布组成。关城以军事防御体系文化遗存为主要景观,包括关城、长城、烽火台、庙宇、民居等丰富的历史建筑群落;关城北侧为平阳湖景观,其间千米悬瀑喷珠溅玉,湖光山色,代表性景观娘子关瀑布位于其中;位于平阳湖崖壁之上的娘子关村为“晋冀古道商贸中心”,村中泉眼四出,曲水人家,人称“北国江南”、“水上人家”。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娘子关在抗日战争中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八路军在此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涌现出“磨河滩钢铁英雄连”等英雄集体。</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娘子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绵河铁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驿道,关城南门前,这条大约45度倾斜的石坡古道是由晋入冀“秦驰道”中的一部分,史称古驿道,当地人称“南大道”。唐高祖时期关内长期有士兵驻守,将士们骑马出入运送粮草物资,客商们用马匹运送关内外贸易货物,经年累月,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马蹄坑。关城古道历经无数战役下的铁蹄和战车,向我们诉说着娘子关的千年历史沧桑,漫步于此不禁让人眼前浮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行军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城南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修建,门额石匾楷书</span><b style="font-size:22px;">“京畿藩屏”</b><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门青石砌墙,拱券门洞,城墙高9.1米,城门高3米。南门上高矗一座城楼名宿将楼,相传为平阳公主登楼御敌之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城,关城原名苇泽关,相传以唐代平阳公主驻兵于此而命名至今。关城襟山带河,两翼长城蜿蜒,历为三晋门户和交通要隘。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筑,长方形制,南北长400米,东西宽150米,有南、东两座关门和长650米的城墙。关前是近百米的石铺古驿道,城内有宿将楼、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其中民宅,街道保持原貌,居民多为明清军户后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娘子关长城,娘子关长城分布于关城两翼,垣堞依山势叠起呈锯齿状,是现存较完整的长城之一。南侧长城长约600米,城墙成70度斜坡蜿蜒直通峰巅,峰顶烽火台高高矗立,登临其上,可一览晋东山川形胜,为景区登高观景最佳处。凌晨日出或夕阳西下,霞光映照,城堞披金,关山壮美,“长城迎旭”“烽台夕照”分别为娘子关十六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碑,娘子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初期的娘子关防御战、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攻坚战都发生在这里。百团大战是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为打破华北日军的封锁政策,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娘子关地处正太铁路中段,扼守着华北的重要交通命脉,而且娘子关一带地势险要,日军依仗易守难攻的地势,修筑了堡垒,布置了火力点,攻克娘子关成为百团大战中的关键一仗。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多管齐下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艰苦战斗攻占了娘子关,民工队抓紧时间毁铁路、抬铁轨、炸桥梁和涵洞、割电线、拔电杆。娘子关战役首战告捷,把日军妄图围困抗日根据地的“囚笼”砸开了个大口子,极大的鼓舞了八路军战士,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突出战果。为纪念抗日英雄,娘子关人特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净高8.8米,平台高1.05米,总高11.85米。碑形为三角形,碑面为黑色花岗岩,平台边长0.6米,寓意娘子关解放60周年。碑体正面如抽象的旗、刀、枪,意为雄关上的巨笔书写烈士壮丽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关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城老街,关城内自南门至东门之间的老街是连通晋冀的古驿道,老街呈南北折东走向,宽约2-3米,青石铺路。两侧四合院民居多为明、清建筑,曾为古代守关将士及其家属的住宅,现住户大部为当年守关将士的后裔。“关城古道”为娘子关十六景之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