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兰县(英语:Purang County),隶属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位于东经80°27″-82°30″,北纬30°00″-31°13″之间。</p><p class="ql-block">普兰县总面积1.319万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吉让社区。普兰县辖1个镇、2个乡:普兰镇、巴嘎乡、霍尔乡。共有10个行政村(社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兰县常住人口为12242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普兰县退出贫困县。</p><p class="ql-block">2019年,普兰县地区生产总值3796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52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03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898万元。</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普兰的名称解释众多:一叫“不让”,象雄文献记载:“不”最初指头,“让”指马;另一说“不”在象雄语中意为“雪”,“让”意为“山”,是指被雪山所包围的区域。藏语意为“一根毛成独毛”。</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普兰在公元初始就成为象雄国中心辖区之一,后来又成为吉德尼玛衮的发迹之地。</p><p class="ql-block">1959年以前,称为普兰宗。</p><p class="ql-block">1960年将“普兰宗”更名“普兰县”,建立了中国普兰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归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政府驻普兰镇。</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截至2010年,普兰县全县辖1个镇、2个乡:普兰镇、巴嘎乡、霍尔乡。共有1个社区、9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吉让社区。</p><p class="ql-block">普兰县区划</p><p class="ql-block">普兰镇辖1个社区,5个村:吉让社区,多油村,仁贡村,细德村,科加村,赤德村。</p><p class="ql-block">巴嘎乡辖2个村:岗沙村、雄巴村。</p><p class="ql-block">霍尔乡辖2个村:贡珠村、帮仁村。</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普兰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冈底斯山和西喜马拉雅山之间,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位于东经80°27″-82°30″,北纬30°00″-31°13″之间,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普兰县面积1.319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万亩。</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普兰县海拔3900米。地处马甲藏布流域,具有山地灌丛草原景观。县城地形特殊,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是阿里地区中“雪山环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普兰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相对也较大,气温低,降水少。年均温3℃,极端最高温26.5℃,极端最低温为-27.5℃,年日照时数约为3153.2小时,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份。</p><p class="ql-block">地质</p><p class="ql-block">普兰县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为主,灌丛、沼泽、荒漠草场分布少。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等为主,有机质、氮、钾含量高。</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马甲藏布河位于县驻地西北部,藏语意为“孔雀河”。汉字曾译马甲咯布、麻楚河、孔雀河。源于境内西南部,东南流出国界入尼泊尔境,改名为呼那卡那里河,汇入恒河,最后注入印度洋。在中国境内全长110千米;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人口民族</p><p class="ql-block">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919人,其中普兰镇5026人、巴嘎乡1208人、霍尔乡1685人。</p><p class="ql-block">截至到2014年,总人口1万人。主体民族为藏族。</p><p class="ql-block">2019年,普兰县户籍人口8446人。</p><p class="ql-block">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兰县常住人口为12242人。全县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10095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45人,汉族人口为190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1383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62人,汉族人口增加1040人。</p> <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水资源</p><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内。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湖水矿化度400毫克/升,属淡水湖,含有硼、锂、氟等微量元素。以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湖岸线平直,周长83千米,岸线发展系数1.15。</p><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普兰县县境内有众多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植物有高山柳、锦鸡儿等。普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阔。普兰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黄羊、野牦牛、野驴、黄羊、羚、岩羊、盘羊、狼、猞猁、山豹、旱獭、黑颈鹤、雪鸡、黄鸭、野鸽、野驴、野牛、岩羊、雪豹、金雕等20余种。有约1万余头(只)。集中活动的区域在公珠错、霍尔、巴嗄地带。</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普兰县矿藏资源分布较广。探明的煤炭、铜、稀有金属矿储量大。西部门士有煤矿开采。其境内的石灰岩、硅岩、铅、锌、锰亦有开发价值。</p> <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普兰与尼泊尔、印度相邻,是阿里从古至今通往尼泊尔、印度进行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对外贸易通道,也是中国12个3国交界的边境县之一,中国边境贸易和陆上运输口岸。又是西藏自治区2个边境口岸之一,为国家二类口岸。临近印度、尼泊尔,有边境通道21道,国道219线贯穿东西,连接着日喀则市,众多的县道、乡道,交通便利。普兰县城南距中尼边境约10千米,北距狮泉河镇398千米,且乡乡公路相连。</p><p class="ql-block">斜尔瓦边境口岸:中国、尼泊尔建交已有55年,该口岸离县城约25千米,有中尼界桩10棵,界标1个,对面是尼泊尔的雨莎。雨莎是印度民间香客及三国团队到神山圣湖朝圣朝拜的中转站。尼方直升飞机时常在这里接送游客。</p> <p class="ql-block">旅游</p><p class="ql-block">山水</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胜景山峰</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主峰,海拔6656米,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属高原山地气候。冈仁波齐的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圆锥状外貌。冈仁波齐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延伸至山脚,景色壮观。</p><p class="ql-block">西藏第一神山,冈仁波齐峰,真的是传说中的世界中心!</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p><p class="ql-block">从霍尔向南行驶15千米就是玛旁雍错。玛旁雍错湖面海拔4587米,湖水深77米,水域4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在佛教经典中只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的母亲”,所指的就是旁玛雍错。藏语的玛旁雍错就是“不可战胜之湖”。</p><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位于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峰的东南20公里处,湖面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玛旁雍错汇集了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峰的冰川融水,每一滴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滋养着广袤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孔雀河谷</p><p class="ql-block">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形成了青藏高原难见的湿润气候,孔雀河谷之中有大片的绿洲,绿洲之中有村庄。</p> <p class="ql-block">遗迹</p><p class="ql-block">古宫</p><p class="ql-block">贤柏林寺遗址所在山巅之下的山腰,蜂窝似地布满着窑洞,有古旧的楼台悬空伸出,其上斜挂数条经幡迎风飞舞。</p><p class="ql-block">普兰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距离县城5千米的多油村里有一座古老的白塔,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p><p class="ql-block">据传说:1840年初冬,道格拉斯军队在英国政府的怂恿下,从新疆入境,矛头直指攻打普兰县城。攻至距普兰县城五公里的多油村外扎营。普兰县人民浴血奋战全力抵抗外来入侵,道格拉斯军队难以前行。经过几天的激烈交战,道格拉斯军队依然负隅顽抗。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震天,天上下起了暴雪。瞬时间,大地一片雪白,到处是厚厚的积雪,道格拉斯军队此时被困在雪海之中寸步难行。在大雪困顿之下,道格拉斯军队没吃没喝,加之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这支一百多人的军队最后全军覆没。最后当地人民将他们的尸体埋在白塔之下,并割下首领的头颅悬挂在白塔上,祭祀神灵。据说是因为道格拉斯人的行为亵渎神灵,引起人神共怒,天神显灵突降大雪,惩罚入侵者。此战役表明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团结,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p> <p class="ql-block">寺庙</p><p class="ql-block">基乌寺</p><p class="ql-block">基乌寺位于玛旁雍错西边,是环玛旁雍错8个寺庙之一,是转湖人的起点。寺庙坐落在山顶上,由两处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南边主要是念经与烧香拜佛处,北边主要是马尼堆的地方,此处有排列整齐的各种颜色的马尼堆和刻有经文的牛头。寺庙位于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中间,在从寺庙向东望是玛旁雍错,西望可看见拉昂错(鬼湖)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科迦寺</p><p class="ql-block">科迦寺北以冈底斯山脉为屏障,南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是名副其实的“雪山环抱之寺”。科迦寺还是中国、印度和尼泊尔边境上的一座重要寺庙,三国信徒共同信奉。29</p><p class="ql-block">科加寺规模很小,年久失修的佛殿,外表看上去难免有点班驳。建于公元11世纪,仁钦桑布所建,开始属噶当派,后改宗为萨迦派。寺内供奉有一尊经高僧仁钦桑布迦持过的文殊菩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遗犬洞:位于科迦寺。它是冰山组成的一个洞,洞内有很多动物塑像包括十二生肖,都是天然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p><p class="ql-block">冈仁波仁正对面山麓有一座依山而筑的寺宇,由于此寺的主供是曲古佛像(天然生成修行所成之究竟果位法身),故称之为曲古寺。曲古佛像至今仍供奉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内,另外,寺庙内还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像、甘珠尔经籍、沙布龙阿旺朗杰像等。</p> <p class="ql-block">直热普寺</p><p class="ql-block">冈仁波仁北面正对面的仲隆(野牦牛出没的境地)山南麓,有一座规模不大、坐北朝南的古刹,这就是直热普寺,此寺是由竹巴噶举派有名的大师古仓巴创建。</p> <p class="ql-block">尊追普寺</p><p class="ql-block">冈仁波仁东面有一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设色古雅、坐西朝东的庙宇,尊追普(神通幻术洞)寺。寺内主供是银质的米拉日巴像,还有聂拉朗巴、至尊热琼巴、大成就者藏巴加热、大师阿旺朗杰等的身像及众多的经籍、佛塔和藏巴加热大师亲自加持过的青稞粒等。</p> <p class="ql-block">江扎寺</p><p class="ql-block">冈仁波仁南面有一座寺庙,名为江扎寺,其周围有为数众多的圣迹,星罗棋布的奇形怪洞、泉眼等,诸如被信徒们分别成为:直贡派大师古雅岗巴修行过的城堡建筑;释迦牟尼在神山给龙王传法时坐的发台即一座顶部平秃若台的小山;直贡坚阿大师、成就者布琼、成就者森格益西、成就者热巴那布以及众多名僧的修行静室、寝宫、护法殿和饮泉;直贡派祖师觉巴·杰丹贡布给僧众授记处的伞状孤峰;在腹腔中曾取出过打开转神山转经道钥匙的蛤蟆状磐石等。</p> <p class="ql-block">贤柏林寺</p><p class="ql-block">在县城之西,孔雀河西边,有一座巍然矗立的山,山上有一座座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古老遗址,这就是普兰达拉喀城堡和贤柏林寺的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