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桩雕刻——生命与坚持

石安源

<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木雕爱好者,怀着对传统工艺的深情与执着,亲手雕琢出一件略显稚拙却饱含心意的作品。这件木雕以“寿星”为主题,周围辅以鹿、鹤、喜鹊登梅与灵龟等传统祥瑞图案,寓意福寿绵长、吉祥如意。木雕表面施以淡雅彩绘,色彩虽不浓烈,却透出一种古朴雅致的韵味,流露出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背面则镌刻曹操《龟虽寿》诗文,寄托对人生志向的勉励。</p> <p class="ql-block">在构思这件作品时,我特意将曹操的《龟虽寿》部分诗句雕刻其上——“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字句不仅承载着对生命哲思的深刻表达,更赋予作品一种豪迈不羁的精神气质,使整件作品在祥和中透出一股苍劲之气。</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所用的木料亦颇具故事性。十余年前,我在附近山坡偶然发现一截古槐枯枝,粗壮虬曲,纹理斑驳,估摸已有百年树龄。它曾历经风雨侵蚀,饱受岁月洗礼,仿佛自带一种沉静厚重的历史感。正是这份来自时光深处的质感,使这件木雕更显独特与珍贵。</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将这件掌心摩挲过无数遍的木雕,远渡重洋送到异国他乡的女儿手边。想象它静静立在她那古朴宁静的屋里,纹理间晕开的岁月色泽,替我诉说着总在微信里絮叨的老故事。这木头见过我伏案雕琢时的台灯,也记得她小时候趴在桌边,用蜡笔给未完工的纹样涂色的模样。如今它替我陪着她,在晨昏里与周遭的沉静相映,像把跨越山海的尺子,量着父女俩心头那点牵念——不远,不过是指尖到掌心的距离,是岁月晕色里藏着的那句:无论你在哪,家的温度,总在触手可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放在女儿家书架上。</p> <p class="ql-block">有时我会坐在那张蓝色的椅子旁,静静凝视着木雕上的老寿星形象。他长髯飘逸,右手托着一个寿桃,左手扶着一支龙头拐杖,身旁围绕着鹿、龟、喜鹊与仙鹤,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木雕色彩依旧斑斓,红、黑、白交错点缀,背景是木质的椅子与墙面,古朴中透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截古槐枯枝的纹理至今仍清晰可见,它原本的模样就已带着某种灵性,仿佛在等待一位雕刻者将它唤醒。我曾将它放置在工作台边许久,反复端详它的形态,想象它能成为什么。最终,我决定让它承载一段关于生命与坚持的诗篇,也承载我对传统技艺的敬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雕刻的过程并不轻松,木料坚硬,刀工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整体效果。但我乐在其中,每一次下刀都像在与木头对话,感受它的脉络与呼吸。我尤其喜欢刻画那些细节,比如鹿角的弧度、龟壳的纹路,还有那老人眼中透出的智慧光芒。这些细节让作品有了生命,也让我更贴近它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面对本色正面在构思中。如今,每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雕上,我总能看见它身上的岁月痕迹。那些斑驳的纹理、细腻的雕刻、古朴的色彩,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热爱与传承的故事。或许,这正是传统工艺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只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原木桩侧面</p> <p class="ql-block">临摹的参考图</p> <p class="ql-block">后记:我们于2025年7月27日,跨洋过海把我这个处女作,带到了日本的女儿家,我把它摆放在书架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