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药杵

乐土

<p class="ql-block">作者:乐土</p><p class="ql-block">摄影:乐土</p><p class="ql-block">美编号:440990117</p> <p class="ql-block">  1574年,万历二年。皇帝10岁,大学士张居正首辅。这一年,北方建州女真骚扰侵犯边境,东南倭寇侵犯宁波、温州、台州等地。 多地水旱成灾,国家动荡不安。山西、江苏等地水患尤为严重。徐州、扬州等地河水泛滥,大雨成灾。老百姓饥寒交迫,瘟疫蔓延。这一年,药铺生意奇好,店家大量购置药材,添置制药器具。包括药碾子、杵臼等等。400多年后,我在扬州个园古玩市场淘到了那个杵臼的杵。</p> <p class="ql-block">  这个杵呈上窄下宽的圆柱形,上口直径8厘米,底部直径10.5厘米,高7厘米。杵上书有“万历二年甲戌仲春之吉南溪置”字样。意思是万历朝第二年,也就是甲戌年的农历二月,有个名叫南溪的,置办了这个杵臼。显然,南溪不像人名,倒像店铺名号。而杵臼除了药铺常用,好像其他店家基本不用。可以想象,这杵臼基本就是药铺使用的器具,也就是药用杵臼。那杵镶上木柄就是药杵,用于舂捣药材。</p><p class="ql-block"> 药杵内膛无釉,镶上木柄有利于与无釉内膛摩擦系数更大,使用起来更不宜脱离。底部由于常年使用,磨蹭的相当光滑,已形成弧形,并有些不规则。药杵青花淡雅、釉面薄亮,文字书写虽大小不一,但古朴自然。口沿处有一圈不够工整的花边,整体感觉不够精致,实为一般店家使用的普通器具。</p> <p class="ql-block">  杵臼,看似普通,却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想象,药工们手握木杵,舂捣药材,直到药材成为细腻的粉末。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析出,才能使中药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p> <p class="ql-block">  “精选良方细杵磨,夜阑犹未入南柯。银丝遍覆眸皆赤,研得灵丹渡劫波”。小小的药杵,不仅是中药炮制的工具,更是中医悬壶济世精神的象征。药杵尽管看上去有些粗陋,但那舂捣形成的光滑底面,不仅体现了研磨药材药工的辛苦与专注,而且也反映了救助病人数量之多。药杵的功绩不能忘,那是老祖宗的智慧,应当一直铭记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