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训练营首日培训纪实

音九小 小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助力兴安盟义务教育阶段原民族语言授课试点校语文教师精准把握新课标方向,提升教学实践能力,7月9日,在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二小学,2025年小学语文学科训练营首日培训正式启幕,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杨春艳老师作为主讲,以“理解课标 研读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22年版)》和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开讲,为参训教师带来一场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盛宴。本次小学语文学科训练营班主任为扎赉特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贾楚漪,参训学员为扎赉特旗各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40位教师。</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春艳: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专家组成员,广东教育出版社澳门小学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学校特聘指导教师,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家组成员,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数字课程建设特聘专家,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读演写”课程研发与指导专家组成员,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研究近三十载。</p> 探讨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伊始,杨老师点明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与目的,强调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核心指引,深刻理解其变化与内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她鼓励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对课标的见解与感悟,为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小组代表老师们依次汇报了自己对课标的理解。老师们详细阐述了课标的变化特点,指出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应用,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目标设定上,更加强化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与品格塑造转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探讨过程中,老师们也坦诚地交流了在理解和应用课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老师提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还有老师表示,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如何精准地依据课标要求,制定全面且科学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认真倾听了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给予了专业的点评与建议。她指出,面对课标的变化,老师们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针对存在的问题,她鼓励老师们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p> 课标解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变革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当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好地适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杨老师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展开系列分享,从改革背景到实践路径,从素养培育到课堂创新,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献上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思想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锚定时代坐标,明晰改革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智能互联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等趋势,杨老师阐释课程改革的必然性:既要回应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对人才素养的多元需求,又要破解人类发展困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课程修订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配教育发展新需求,解决现行课程与新形势的适配问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育人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语文育人逻辑!”杨老师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内涵,从提出背景到实践依据,明晰其包含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育人指向。强调核心素养实现从“知识技能传授”到“学生综合发展”的转向,通过素养导向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夯实教育立德树人根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深化课程整合,打破学科边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真实生活对综合能力的需求,杨老师提出“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新融合”。讲解通过大概念、项目化学习统整知识的路径,剖析多学科整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明确课程整合助力学生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创新实施路径,激活课堂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情境驱动:让学习“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创设真实情境”为突破口,杨老师阐释情境驱动的内涵与价值——以真实任务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结合作文情境设计案例,说明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知识应用的作用,为教学设计注入“鲜活因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突出实践:锻造核心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强调“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分享“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实践路径。以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为例,解析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操能力,助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从“书本”走向“生活”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系统推进改革,绘制发展蓝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从课程方案概述切入,杨老师梳理方案内容、变化与意义,强调其对义务教育的顶层指引作用。围绕“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全链条,明晰省级与学校实施方案的协同逻辑,解析教学改革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路径,以及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对专业发展的支撑,构建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完整生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核心素养为基,确定育人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阐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关联与价值,强调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全方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全面发展新人,为语文教学锚定育人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课程目标引领,规划教学蓝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确课程目标是教学开展的基石。杨老师解读课程总目标聚焦学生价值观、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学段目标体现学习进阶,强调教学中围绕目标实施,推动课程目标从三维向核心素养转变,关注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规划清晰蓝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实施方案落地,破解教学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实施需方案支撑。省级方案统筹规划、预留学校空间;学校方案整合资源、落实要求。杨老师剖析方案意义在于保障课程推进、提升质量,也提及协调资源等实施挑战,聚焦课程实施核心议题,助力破解教学落地难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教学改革驱动,创新课堂形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化教学改革是提升质量关键。杨老师分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转变,分析改革需突破传统观念、适应新方式的挑战,强调改革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为课堂创新注入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教师发展赋能,筑牢教学根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高质量保障。杨老师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入手,说明通过多层培训提素养、强教研推经验,同时指出教师需持续学习适应教改的挑战,强调教师发展对提升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关键作用,为教学筑牢人才根基。</p> 小组汇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精准把握课标修订的核心要义,杨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标解读活动。让老师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课标中的“变与不变”绘制思维导图,并派代表上台汇报分享,现场氛围热烈,思维碰撞火花四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六个小组老师们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合作探究。从核心素养的表述变化到学习任务群的新增设置,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贯坚守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革新,老师们时而低头查阅课标原文比对细节,时而激烈讨论厘清模糊概念,老师们快速梳理要点,将零散的思考转化为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40分钟的紧张协作,各小组的思维导图纷纷成型,不仅呈现了课标“变与不变”的核心要点,更融入了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的思考。随后的汇报环节中,每组代表依次上台,结合思维导图娓娓道来,台下老师们认真倾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终,由杨老师和贾老师组成的评审团,从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内容准确性以及汇报的清晰度、团队协作度等方面综合评分,评选出两个最佳探究小组。</p> 教材讲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杨老师围绕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变”与“不变”进行专业讲解。杨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积淀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在场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分享,为新教材的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解中,杨老师首先紧扣“不变”的核心——无论教材如何修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夯实听说读写基础等核心目标从未动摇。这些“不变”的内核,是语文教育传承与发展的根基,确保了教学方向的稳定性与延续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杨老师重点剖析了新教材的“变”。从内容编排来看,新教材更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精选反映时代风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让文本与学生的成长体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结构设计上,强化了单元整体意识,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串联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在教学导向方面,更加强调实践性与探究性,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推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深度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结合具体课文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既要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目标,扎实抓好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基础训练;又要顺应变革趋势,创新教学方法,让新教材的理念真正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讲解让在场教师对统编新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将准确把握教材的“变与不变”,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与育人实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科训练营第一天的培训活动中,杨春艳老师以专业的理论解读、鲜活的实践案例、系统的教学策略,为参训教师搭建起“新课标理解-新教材解读 - 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老师们专注聆听、积极互动,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通透的认知,找到了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本次培训助力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实现课程高质量实施、教学模式创新突破,推动语文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引擎。</p> <p class="ql-block">图文:吴娜仁通拉嘎</p><p class="ql-block">审核:贾楚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