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诗描写其景: </p><p class="ql-block">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p><p class="ql-block">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p><p class="ql-block">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p><p class="ql-block">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十八盘如一条盘旋而上的天梯,直插云霄。我深吸一口气,迈出了登山的第一步。脚下的石阶被岁月磨得发亮,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脉络上。山风从缝隙间穿行而过,带着松树的清香,也吹动了我衣角。</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走,山势越陡,呼吸也变得急促。走到一处稍缓的平台,我停下脚步,回望来时路,只见山峦叠翠,云雾缭绕,仿佛置身画中。同行的朋友也在此稍作休息,有人靠着石墙,有人靠着树干,脸上虽有疲惫,却掩不住兴奋。</p> <p class="ql-block"> 继续攀登,阳光透过树影洒在石阶上,斑驳陆离。途中偶遇一块刻有“泰山”二字的巨石,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站在它面前,举起手比了个“赞”,仿佛在向这座巍峨的山致敬。</p> <p class="ql-block"> 山间小路蜿蜒曲折,沿途的石壁上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每一处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走到“云路先声”四个大字前,我驻足良久,仿佛听见了千百年来登山者的脚步声,也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 “渐入佳境”四个红字刻在一块古朴的岩石上,仿佛在提醒我: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最艰难的路途中。果然,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山势愈发险峻,游客的脚步却未曾停歇。有人背着行囊,有人拄着拐杖,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丈量这座山的高度。我也不由得加快了步伐,仿佛每一步都在与自己较量,也与这座山对话。</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天门”牌坊前,那一刻,仿佛穿越了天地的界限。牌坊上的“登塔览名胜”和“天下奇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台阶前,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山腰处有一处古柏环绕的石碑,上书“三义柏”,旁边还有一块刻着“万笏朝天”的岩石,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坐在石栏边稍作休息,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有的满头大汗,有的笑语盈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登山故事。</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回望,十八盘如一条巨龙盘旋而上,而我,终于站在了这条龙的脊背上。山风吹过,我摘下墨镜,露出微笑——这一路的艰辛,换来了此刻的壮阔与宁静。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