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景德镇 半部陶瓷史

zmzg蓝月谷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的一座城市。陶瓷是镌刻在景德镇血脉里的灵魂,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青花瓷”不仅是景德镇的靓丽名片,更是中国文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璀璨符号。</span>“中国蓝”成为西方最早认识中国、认知东方美学的文明信使。有着“一座景德镇 半部陶瓷史”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我怀揣着对千年瓷都的无限向往,踏上这片土地,探寻那些藏在窑火与青花里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清晨,踏着小雨走进国内首家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八个展示厅,七层楼,展示了自汉唐以来历代陶瓷珍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通过看文字介绍,让我了解到景德镇能千年独擎陶瓷产业大旗,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母亲河昌江奔流而过,丰富的瓷石与高岭土蕴藏于此,发达的水系不仅为制陶提供便利条件,更架起海上丝绸之路,助力瓷器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它以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华丽,是元代青花工艺巅峰之作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天青釉刻如意耳梅瓶。</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洋彩万国来朝太平尊。色彩鲜艳,绘有多幅山水画及人物场景。</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粉彩兽耳百鹿尊。</p> <p class="ql-block">  《飞天》灵动的造型,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年瓷都的飞天梦想。</p> <p class="ql-block">  粉彩九桃天球瓶</p> <p class="ql-block">  素胎刻花堆塑四灵盖罐</p> <p class="ql-block">  清代宣统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烛台。</p> <p class="ql-block">  窑变花釉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绿釉堆龙纹笔筒。</p> <p class="ql-block">  仿康熙三彩狮子瓷雕</p> <p class="ql-block">  民国的加彩荷叶提篮瓷雕。</p> <p class="ql-block">  白瓷九桃如意摆件,造型独特,展现了景德镇瓷器的创意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现代瓷雕。</p> <p class="ql-block">  现代瓷雕。</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楼展厅的一件罗汉陶瓷雕塑作品“破圈”网络——其衍生出的“无语菩萨”表情包迅速走红,一夜之间火遍全网,吸引无数网友慕名而来,成为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顶流”打卡点。瞧!这蜿蜒如龙的长队。</p> <p class="ql-block">  无语佛的表情包</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呆了整整一上午,让我清晰了解到景德镇瓷业从五代开始生产,到宋元迅速发展,至明清鼎盛,到近代衰落,再于新中国重焕生机的完整脉络。昔日,景德镇瓷器风靡欧洲,成为贵族追捧的珍品;同时,中国制陶技艺也从这里传向四方。这些独特的历史积淀与产业传承,造就了景德镇无可比拟的瓷都地位。</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专为皇宫内苑制作御瓷的官办瓷厂。它在晚唐时期开始制瓷,北宋时期御供,服务明清两朝27位皇帝,历时542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结束。</p> <p class="ql-block">  御窑厂也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内廷恭造,这里主要展示了雍正时期皇家宫廷中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居所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  康寿宫床上的精美瓷器。</p> <p class="ql-block">  皇帝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的精美花瓶,这种壁挂半瓶的花瓶是多么地新颖独特啊!</p> <p class="ql-block">  这里汇聚了各地的能工巧匠,用着最优质的原料,不惜成本地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从青翠浓郁的青花瓷,到精巧雅致的斗彩瓷,再到明艳活泼的五彩瓷,每一件都造型典雅,纹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  2002-2004年,在南麓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2004年整体清理出14座馒头窑遗存,有3座窑炉遗迹存在上下叠压打破的情况,年代推测为明宣德至万历时期,最上8座可能建于明嘉靖至万历时期。窑炉形制和大小相当,由小砖砌筑,有窑前工作区、窑门、火膛等部分。</p> <p class="ql-block">  南麓遗址现场</p> <p class="ql-block">  非常幸运,我们居然赶上了御窑厂开炉点火仪式。</p> <p class="ql-block">  观看的人挤满整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  烧瓷用的木材</p> <p class="ql-block">  国家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保护项目——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p> <p class="ql-block">  御窑博物馆中,有8个多曲面拱体结构组成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景德镇清代独创的蛋形柴窑,使用了280万块窑砖,成为全球首个采用复杂双曲面结构的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里面有图书馆、咖啡馆等。</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大的“丝路传奇”青花大盘,该盘采用手工拉坯、绘制,经1320℃高温烧制而成,拉坯所用泥料达1000公斤,成品重量约500公斤,直径2.48米。2024年10月18日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最大的青花瓷盘”纪录。</p> <p class="ql-block">  晚上,逛了大学生陶瓷文创集市。这里充满了年轻人的创意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  精致的小玩意让人难以相信是陶瓷制作。</p> <p class="ql-block">  鲜艳欲滴的花卉仿佛真的一般!太生动、逼真啦!</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瓷宫坐落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新平村,是由“瓷宫奶奶”余二妹耗时5年打造的独特建筑。它仿客家围屋呈圆形,三层共1200平方米,外墙镶嵌着青花、玲珑等景德镇名瓷,瓷瓶、瓷盘、瓷碟等经巧思拼贴成各式造型,顶部瓷碟经打磨粘合,格外亮眼。</p> <p class="ql-block">  内部陈设丰富,一、二层有“四大名著”瓷板画,三层则是“五百罗汉”等佛教题材作品,古彩、粉彩等技法尽显陶瓷艺术之美。这座融合了匠心与文化的瓷宫,如今已是景德镇的热门打卡地,让人在驻足间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谁能想到,这座精美的瓷宫竟出自80岁的余二妹奶奶之手。受天津‘瓷房子’启发,她决心在景德镇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瓷宫。于是卖掉老宅、倾尽积蓄,带着毕生收藏的6万多件瓷器,在新平村的山头上亲力亲为。5年间,她守在工地茅草棚里监工,克服资金短缺、家人反对等难题,耗资2000万至6000万元,终于在2015年建成这座三层圆形瓷宫并开放。</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钦佩的是,奶奶去世后将瓷宫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份纯粹的匠心与无私的大爱,实在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进瓷宫,像闯进了一座用瓷片砌成的梦境。抬眼望去,四面墙壁竟全是瓷的海洋——青花的幽蓝、粉彩的明艳、颜色釉的醇厚,层层叠叠嵌在墙上,连梁柱缝隙都塞着细碎的瓷片,美得让人移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市井被烧进瓷板,虹桥上的行人、汴河上的商船,连船篷的褶皱都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百子图》里的孩童或嬉闹或扑蝶,粉彩的粉嫩脸蛋透着灵气,形象逼真,简直不可想象艺术的魅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十八罗汉图</p> <p class="ql-block">  160幅大型连续粉彩剧《红楼梦》以陶瓷艺术的形式展现,让人感受到千年瓷都的文学魅力。</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p> <p class="ql-block">  展示了历朝历代100位的皇帝画像</p> <p class="ql-block">  五位伟人</p> <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的陶瓷艺术</p> <p class="ql-block">  屋中连廊的柱子都是形态和色彩不一的龙柱和凤柱。这些柱子展现了千年瓷都的皇家气派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景德镇之行,从博物馆的时光沉淀,到御窑厂的皇家气度,再到瓷宫的匠心独运,每一步都踩在千年瓷文化的脉搏上。那些流光溢彩的瓷器,是时光淬炼的瑰宝,更是民族智慧的见证。而余二妹奶奶的故事,尤其让人动容——八十岁高龄,凭一腔热爱倾尽所有,用五年光阴筑就瓷宫,最终无偿献予国家,这份执着与无私,恰是千年瓷魂最鲜活的注脚。走在街头,看那些年轻匠人守着小作坊钻研技艺,忽然懂了:正是无数像余奶奶这样的守护者,一辈辈将热爱与坚守注入泥土与火焰,才让景德镇的瓷文化跨越千年,依旧生生不息。这份传承,比任何瓷器都更珍贵,更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