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明人绘《三圣像》,为中国一级文物。画中居中的是“至圣”孔子,“宗圣”曾参、“复圣”颜回分别立于他的左右 。画中人物神态生动逼真,描绘细腻。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人物的衣纹竟是手写的《论语》,《论语》一共有20篇,这幅画上写了16篇 ,其中开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正好在孔子肩膀的位置,堪称是《论语》的“华服版”。</p> <p class="ql-block">圣迹图动画</p> <p class="ql-block"> 蓼河古街夜游船,在夕阳已去,皎月也未来,讨价还价每人55,在燥热的傍晚下了船。开始领略那晃荡着恶心绿色蓼河灯光的滋味了。</p><p class="ql-block"> 夜幕已垂,岸边亮起灯火。从沉闷的夏夜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p><p class="ql-block"> 因着欣赏灯光秀,船慢慢开着,船里像蒸笼,每个人都一身汗塌透,回转时,回来时,船加快,有细细的水珠蹦进,才感觉到一丝丝凉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孔子(宣圣)的赞誉,肯定其文化、道德等方面为帝王与世人之典范 </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最早的孔子模样</p> <p class="ql-block">曲阜的万仞宫墙,这是孔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万仞宫墙” 典故源于孔子弟子子贡赞孔子学问高深,后世为彰显孔庙尊崇而立,是儒家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坊位于曲阜孔庙,名字出自《孟子·万章下》中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音乐角度:“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 。古代奏乐以击钟开始,到击磬结束,金声与玉振代表了奏乐的全过程,象征一首完善的乐曲 。</p><p class="ql-block">- 象征意义:孟子以此为喻,将孔子思想比作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赞颂孔子对文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孔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有始有终、条理通达 。</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造历史: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 年),最初为木质结构 ,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将其改为石柱铁梁。</p><p class="ql-block">- 建筑构造: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高10.34米,宽13米,下设栅栏门,左右接墙垣。圆柱分为上下两节,前后有石鼓夹抱,两节相交处加石戗柱斜撑 。柱头刻云罐,上刻圆雕四大天王像,柱出头用云板;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如同参天立地的天门。额枋明间两层,稍间一层,明间上层与两稍间两侧刻绦环花纹,明间中刻二龙戏珠,稍间刻云鹤,均为浅浮雕,上置圆雕火焰宝珠 ;明间下层两端浮雕云鹤,中刻阳文“棂星门”三字,由清高宗弘历题写。</p><p class="ql-block">- 文化寓意: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 ,古代帝王祭天先祭棂星。孔庙设棂星门,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体现了尊孔如尊天的思想 。也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门下,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星宿相比。</p><p class="ql-block">- 通行规制:古代举行祭祀孔子的大典时,有着严格的通行规定,只有身份最高的主祀人员,才可以从棂星门的中门进入,低级官员走西门,其他工作人员走东门 ;也有说法称中间的门只允许皇帝和新科状元经过,文武百官从旁边的两道门经过,普通老百姓不允许靠近 。</p> <p class="ql-block">孔庙第一道门槛很低</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气坊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的孔庙内,处于棂星门和“至圣庙”坊之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该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全为石质结构,造型是三间四柱冲天式,柱为八角形,前后有石抱鼓夹抱,柱头是仰莲座,柱顶有圆雕鳞甲独角兽 。明间额坊稍高,两次间额坊对称递减,原本刻有平钑云龙图案,但因风雨侵蚀,现已风化严重,图案模糊不清 ,额坊均覆屋盖悬山顶,整石刻成瓦垄形,有脊无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坊上“太和元气” 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 是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 。“太和元气”意在称赞孔子思想体现了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达到至高无上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 ”三字多以梅花篆字书写,在文化和书法上都颇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至:有极致、最高之意,部分写法里上面没有一横 ,或倒写。省略一横象征着孔子思想的纯粹和至高无上,没有多余的修饰,体现儒家“简约”“朴素”之美;倒写则代表着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p><p class="ql-block">- 圣:左边是“耳”字旁,“耳”大,象征“圣人”善于倾听;右边是“口”字,“口”小,象征“圣人”慎言,体现谨言慎行的做人道理 。“圣”字右下部分在一些书法或石刻中,会艺术化处理成像一个人跪在土上,象征着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 ,体现儒家“敬天法祖”和“尊师重道”,强调对圣人及其思想的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 庙:由“广”和“朝”组成,“广”代表房屋,“朝”表示朝廷、朝拜等,寓意这是人们朝拜、纪念孔子这一圣人的地方,是庄重的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外,“至圣庙”名称源于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是对孔子在道德、学问、思想等方面至高无上境界的尊崇,代表儒家学说集大成者,为后世树立极高典范 。其书写字体采用篆书,是秦始皇“书同文”后统一的书体,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是曲阜孔庙的重要建筑,以下为你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造历史: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 年) ,最初为孔庙正门,三间设计。明永乐十三年(1415 年)后成为二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石柱木构。清初它名为“天阶门”,清雍正八年(1730 年),清世宗依据孔子言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将其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弘道门高9.92米,长17.28米,宽8.96米。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七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拱 。梁枋肥宽,平板枋高狭,呈现清代建筑特点,外檐八角石柱侧角升起,则是明代遗物。朱红门上金黄色门钉为纵九横七 。</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弘道”一词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强调人对道德的弘扬作用,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 。弘道门不仅是孔庙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儒家文化传承的象征,人们通过此处可深入学习孔子思想学说,感悟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修养 。此外,门下曾有两座元代石碑,东碑是“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曲阜元代以前历史沿革,有较高史料价值,现二碑已迁至汉魏碑刻馆展示。</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门槛变高</p> <p class="ql-block">孔庙内的千年柏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庙中的古树多为柏树,这些柏树历史悠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柏树本身就象征着长寿、坚毅,孔庙种植柏树,一是体现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尊崇,寓意儒家思想万古长青 ;二是柏树树形挺拔、四季常绿,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契合孔庙祭祀、纪念先哲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这棵树内里已经空了</p> <p class="ql-block">孔庙大门,横竖分别七个</p><p class="ql-block">这扇大门是孔庙常见的朱漆大门,上面的黄色构件是门钉。在古代,门钉不仅仅有加固大门的实用功能,还蕴含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意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庙作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场所,其建筑规制往往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孔庙大门上的门钉数量、排列方式等,都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以及儒家文化所强调的等级秩序。比如故宫太和门的门钉是九行九列共81颗,为等级最高的规制,孔庙门钉规制虽不及皇家最高等级,但也是体现庄重、肃穆的建筑装饰元素 。</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御制碑,很多碑刻文革被破坏,80年代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位于济宁市曲阜市三孔景区的孔庙内,是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北方著名藏书阁 ,中国十大名阁之一。以下是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 ,最初名为“藏书楼”,庋藏宋太宗御书的157幅卷轴及儒家九经等书籍,体现宋代提升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用意。</p><p class="ql-block">- 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人之首,将其更名为“奎文阁”,“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奎主文章”之说。此后历代皇帝不断赐书,藏书日渐丰盛。</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十二年(1499),孔庙遭遇雷火,奎文阁被焚,次年明孝宗下令重修,并扩建成如今规模。</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写“奎文阁”匾额。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翰林院侍读王懿荣奏请“各省将书局所刻经籍解送衍圣公府储藏”,光绪帝批准,此时奎文阁被视为国家文献收藏中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外观布局:现存奎文阁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24.35米、阔30.1米、深17.62米,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外观二层三檐,实际为两明一暗的三层布局,上层跳出平座可供登高凭眺。</p><p class="ql-block">- 结构工艺:采用层叠式木架榫卯结构,所有柱、梁、拱、枋相互交错,组成网络型框架,没用一根铁钉 。南廊立柱八根直达二层檐柱,二层平坐自柱半身伸出并环设木栏游廊。自明代扩建后,历经几百年风雨和上百次地震,依然屹立,如清康熙年间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奎文阁却无恙 ,建筑精巧、结构稳固、技艺高超,被梁思成评价为中国古建筑中“一座不多见的特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藏书意义:自建成后汇聚天下书籍,是中华文化的渊薮,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典章文物与历史文脉。虽历经战乱藏书大部散佚,但其藏书行为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文学创作:一直是文人学士向往的圣地,他们拜谒时留下大量赞颂诗文,如乾隆皇帝的《奎文阁赞》、李东阳撰文的《奎文阁赋》等,表达了对奎文阁文化意涵及“圣道”的颂扬,体现古代士大夫传承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建筑研究:成为建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考察力学和数学等原理的活标本,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和古建筑爱好者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阙里图</p> <p class="ql-block">孔府内宅的“戒贪图”,“贪”指的是图中貌似麒麟的神兽“犭贪”。以下是相关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戒贪图”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戒贪图”是孔子后裔为传承孔子廉洁思想警示后人而作。图中“犭贪”四周彩云里全是它占有的宝物,包括“八仙过海”中八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但它仍不满足,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吞日,最终葬身大海,警示人们不可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子的廉政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子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义,提出“正身、正心、乐贫”的廉政观,强调端正行为、树立榜样,保持健康心态,不盲目攀比、急功近利,恪守非义莫取的道德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门祖训中的反贪思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孔府有规矩,后世子孙中有做官贪赃枉法者、辱没孔门祖先者,死后不得入葬孔林。明朝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失势后想求衍圣公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衍圣公拒而不见,遵祖训不与严嵩同流合污。</p> <p class="ql-block">寿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孔府五柏抱槐:位于孔府后花园,五棵柏树中间生长出一棵槐树,这一自然景象被人们赋予团结和谐的寓意 ,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壁画:是民国时期一位姓张的画匠所作,是一幅3D立体画,从任何角度观看,画中的路都像是对着自己,视觉效果奇特。</p> <p class="ql-block">京师大学堂考题,看看会做不</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孔子博物馆藏,打卡说明我来过</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抄,写的还是很板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