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6月,我们用16天时间深度游览了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意大利的美景,特别是世界遗产让我们目酣神醉。因为种种原因,意大利北部我们没有去,但北部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让我们欲罢不能 。加之紧邻意北的浪漫法国南部也令人神往,于是今年我深耕攻略,制定线路,与朋友们再启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6月22日,我们依旧跟随深圳携程国旅,依旧在杨海峰领队的率领下从广州白云机场乘坐土耳其航班,在伊斯坦布尔转机后,于欧洲时间23号上午9点多飞抵意大利北部古城博罗尼亚。</span></h1> <h1> 午饭后,我们跟着杨导步行进人博洛尼亚古城(意大利规定旅游大巴不能进城)。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其始建于公元前 534年,曾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伦巴得人和法兰克人等统治,后隶属于意大利王国。</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行于大街小巷,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时代感,特别是大街上空横七竖八地拉着有轨电车的电线,地上的铁轨闪闪发光。据记载,这座中世纪古城,从来都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所以它</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是欧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h1> 双塔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由阿西内利塔和加里森达塔组成,这两座高耸的中世纪砖塔见证了城市的辉煌历史。博洛尼亚双塔约建于1169年,是中世纪180多座塔楼中仅存的少数几座中的两座。作为博洛尼亚的象征,双塔不仅展现了中世纪建筑技术的精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h1> <h1></h1><h1> 博洛尼亚的马乔列广场是城市的核心地标,始建于13世纪(约1200年),周围环绕着文艺复兴时期和中世纪建筑群,包括圣彼得尼欧教堂、市政厅、海神喷泉等历史遗迹。我们来到广场旁,见到广场上摆满座椅,并搭好了台,估计晚上有活动。</h1> <h1> 马乔列广场周边遍布咖啡馆、酒吧和各种商店,人来人往非常热闹。</h1> <h1> 位于马乔列广场北侧的海神喷泉由法国雕塑家吉安·博洛尼亚于1566年创作,高3米多。海神波塞冬手持三叉戟,脚下有四名小天使与海豚嬉戏,象征风的力量,而四名女海妖则代表海洋形成前的四个大陆。喷泉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也隐喻着博洛尼亚作为贸易枢纽的繁荣历史。<br></h1> <h1> 位于广场南侧圣彼得尼欧教堂是博洛尼亚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为了纪念博洛尼亚的守护圣人圣彼得罗尼欧(431-450年间博洛尼亚的第八位主教)而建造的。</h1> <h1> 圣彼得尼欧教堂始建于1390年,其原始设计方案规模要超越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后因梵蒂冈教廷干预缩减了建造范围,大教堂不得不由原来的十字形教堂改为长方形教堂,而且至今尚未完工,教堂的外立面只装饰了一半,而另一半仍然是石砖墙。</h1> <h1> 教堂有三座门,门框及门楣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正中的门特别高大,正上方有圣母玛利亚的雕像,米开朗基罗认为这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圣母玛利亚雕像。</h1> <h1> 大教堂下午三点才开门供参观。走进大教堂,宽敞明亮,一系列哥特式拱顶高大简洁,温馨的暖色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内部并不像其他天主教堂一样有华丽的装饰,有些墙面还未完工。</h1> <h1> 教堂内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晷,由屋顶上的一个小洞和地板上的一条长线组成,它不仅能够标识出正午,而且也能标识出相应的月份和日期。因为太阳在一年中所处的高度不同,所以从洞口射出的光圈沿着这条线以不同的尺寸出现,在夏天,阳光几乎直接低于天花板上的洞,而冬天,光圈则接近教堂的前墙。</h1> <h1> 圣彼得尼欧教堂的日晷由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设计,这是早期学者的惊人成就。长达67米的经线比当时用望远镜测量要精确得多。</h1> <h1> 大教堂中迷人的光影。</h1> <h1> 教堂内漂亮的花窗。</h1> <h1><p> </p> 我们来到博罗尼亚市中心的阿奇吉纳西欧宫大门口。阿奇吉纳西欧宫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欧洲学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1563年建成后成为博洛尼亚大学首个固定校址,是16至19世纪初博罗尼亚大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1803年博罗尼亚大学搬迁后,该建筑于1838年起成为市公立图书馆,名为斯特比尔纳图书馆。<br></h1> <h1> 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1088年,如今是意大利的一所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所拥有完整大学体系的学府,享有“世界大学之母”的盛誉。1988年欧洲430所大学校长签署的《欧洲大学宪章》正式确认了这一地位。阿奇吉纳西欧宫不仅仅是博洛尼亚大学的一个历史建筑,更是“大学之母”的古老心脏。</h1> <h1> 在1563年至1803年的两个多世纪里,这里是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学中心。宫内设有10个普通教室(用于法律、艺术等常规教学)和2个大型教室——法学家教室和艺术家教室。</h1> <h1> 走进大门,我们径直上了二楼,宽敞的走廊的天花和墙上全是鲜艳的壁画,显得特别古老和美观。从窗口望出去,这是一幢“回”字形的建筑。</h1> <h1> 首先,我们参观人体解剖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体解剖实验室,是古老的博罗尼亚负大学最负盛名的地方。这里的解剖实验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圣地。<br></h1> <h1> 解剖室由安东尼奥·保莱蒂于1637年设计建造,用于进行公开的人体解剖教学,以促进医学研究。中央的白色大理石解剖台特别引人注目,周围是供学生和观众观看的五层阶梯状雪松木制的看台。我们静静地坐在看台上,环视着这里的一切,被一种神圣且庄严的氛围所感染。<br></h1> <h1> 解剖室的墙壁、天花、地面全是木制的,在教授讲台的正上方两侧各耸立着一具被剥去皮肤的男性木制雕像,它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体全身的肌肉结构和筋膜。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解剖学教具“,其作用非常直观。</h1> <h1> 解剖室四周的墙壁的壁龛中矗立着许多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的雕像,营造出一种庄严的学术氛围,也告诉人们,解剖学知识从古传承至今。</h1> <h1> 解剖室顶部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群像,中间最大的是药神阿波罗。</h1> <h1> 离开解剖室,我们经过长长的挂满纹章的走廊,前往图书馆。</h1> <h1> 来到图书馆阅览室大门口,门楣上的装饰颇具艺术感,但不明什么意思 ,后来经查询:最上面中间的是教皇庇护四世的徽章,它象征着教皇的权威、庇护和对知识与教育的支持。其他的装饰元素都是象征知识、学术、力量及胜利等。</h1> <h1> 我们走进了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分两部分:阅览室和书库。阅览室非常宽敞,中间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椅子,四周靠墙是一圈精美的木质书柜,里边存放着极富年代感的藏书。<br></h1> <h1> 阅览室极富吸引力的是四面墙壁上的装饰,庄严、华丽,令人印象深刻。据查阅:这些墙上密密麻麻、各式各样的都是纹章和铭文。这些都是曾经在此就读的学生留下的。很多刻着拉丁文的铭文则是为了纪念著名的教授和杰出的学者。</h1> <h1> 阿厅吉纳西欧宫图书馆阅览室的墙壁就是一部用纹章和拉丁文写就的大学史,它显示了历史的层积和学术的荣耀,这是一个充满学术灵魂的神圣空间,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极致体现。</h1> <h1> 穿过阅览室便可以到达书库,这个书库收藏了超过50万册书籍、手稿和珍本。因为这是一个研究型图书馆,一般不向公众开放,所以我们只能隔着铁栅栏门向里张望。</h1> <h1> 据说书库里悬挂着荷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数十位名家大师的半身雕像,与下方的书籍类别相呼应。</h1> <h1> 走出阅览室,我漫步在阿奇吉纳西欧宫宽敞、极具特色的走廊里。这里的墙上、甚至天花上都装饰着纹章,这些纹章共有6000多块,都是曾经在博罗尼亚大学就读过,而且是学业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毕业生的家族或个人的纹章。他们留下这些精美的纹章是为了感恩与纪念,也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荣耀。</h1> <h1> 我边欣赏边感受着这所古老大学跳动了近千年的脉搏。</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意大利博罗尼亚的拱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整个城市的拱廊总长度超过60公里,且风格各异。2021年,博洛尼亚的拱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漫步大街小巷的拱廊下,感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h1> <h1> 博罗尼亚的拱廊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行走于大街小巷,看着那各式各样、或长或短的拱廊连接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我不由得赞叹博罗尼亚的独特魅力!</h1> <h1> 博罗尼亚的拱廊总长度超过62公里,由12处代表性拱廊及其周边建筑组成。2021年7月28日,该建筑群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意大利第58项世界文化遗产。</h1> <h1> 博罗尼亚的拱廊始建于12世纪,当时多为木质结构,高度限制在约2.66米。文艺复兴时期转向砖石建造,拱顶高度提升至4.5米。二十世纪开始基本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了。自1969年开始,当地政府实行整体性保护措施,对许多拱廊进行了修缮。</h1> <h1> 我们行走在高大、宽敞的拱廊中,不仅不用担心日晒雨淋,还能欣赏这不同样式,不同风格,不同装饰的拱廊,真好!</h1> <h1> 圣卢卡拱廊,世界遗产。这是一条长达3.8公里的漫长柱廊,连接着博洛尼亚老城边缘的萨拉戈萨门和城市西南部瓜尔迪亚山山顶的圣卢卡圣母圣殿朝圣地。是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这座拱廊全长约3.8公里,由666个拱门组成,是世界最长的连续拱廊。</h1> <h1> 6月24日上午,我们从圣卢卡拱廊中段的梅隆切洛拱门出发,游览圣卢卡拱廊。</h1> <h1> 圣卢卡拱廊始建于1674年,其建造目的是为保护朝圣者免受风雨侵袭,同时便于运送圣像。这是一项宏大的公共工程,得到了整个博洛尼亚从贵族到普通市民的资助和支持。工程历时近一个世纪,于1725年完工。</h1> <h1> 圣卡卢拱廊用红砖砌成,它蜿蜒向上,爬升高度约220米才到达的瓜尔迪亚山顶,远远望去蔚为壮观。</h1> <h1> 徒步, 这是体验拱廊最经典的方式。</h1> <h1> 红白相间的一系列拱门、柱廊,一眼望不到头的拱顶曲线与山势起伏形成独特的视觉韵律。</h1> <h1> 阳光射入一个个的拱门,光影交错,如梦如幻。</h1> <h1> 一路向上,开始只是斜坡,后来越走阶梯越多,我气喘吁吁,步伐渐缓。但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我费劲地登上一级级台阶,不时看一眼拱门对着的白墙上的数字,500……550……600……快了!胜利就在眼前!</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即将到达山顶,从拱门眺望,博罗尼亚城区一览无余。</h1> <h1> 我们杨领队拍摄并制作的视频棒棒的!</h1> <h1> 终于到达,圣卢卡圣母圣殿雄伟地矗立在山顶!</h1> <h1> 圣卢卡圣母圣殿建于1723年,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是博罗尼亚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教堂内供奉着一幅据传由福音传道者圣卢卡绘制的圣母像,它被视为博罗尼亚的守护圣物。每年春天,那幅珍贵的圣母圣像会通过圣卢卡拱廊迎接到博洛尼亚主教堂举行为期一周的宗教庆典。</h1> <h1> 站在教堂门口的平台上眺望远方,蓝天下,一层层远山一层层绿,美不胜收!</h1> <h1> 低头俯视,有不少人在幽美的花园里静坐、休息。</h1> <h1> 下山途中,迎面遇到一拨又一拨当地的男女老少,他们步伐坚定有力,一路向上。我能感受到他们那健康的体魄,特别是那种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h1> <h1> 博罗尼亚,一个被许多游客忽略了的古城,它实际是意大利旅行的宝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