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胡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十几天前我还在微信群看到他写的一个字:好!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常常能看到正文兄在微信群里表达“好”的信息,大家看到后总有一丝欣慰,感觉他身体还不错。没想到这次的消息来得这么突然:他已经驾鹤西去。</p><p class="ql-block"> 心里空落落的,我悄悄走到院子里,任由烈阳爆晒,禁不住泪眼模糊,可老胡的音容笑貌却依然清晰……</p><p class="ql-block"> 那是青春的校园,在操场上,小桥边,教学楼的办公室,学生宿舍的走廊上,我们曾无数次相遇相见,“同窗”,成了我们一生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啊,五十八年前那个漆黑的夜晚,老胡在千年古塔下舌战群“儒”的声音一直响在耳旁,龙华塔保住了!百忙之中的周总理为此在人民大会堂西厅接见了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那年春天,我去总政歌舞团大院探望几位老战友,也顺便走进了正文兄临时的“家”,一进门,就看到一块“爱国同心”的匾额摆放在客厅正中。正文悄声告诉我,那是总政领导赠送的。我心生敬意,正文却随意挥了下手说,不足挂齿啊!这背后的故事,我是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正文兄利用自己的国际背景,为总政歌舞团出访穿针引线,使演出和文化交往活动取得特别成功!</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四川中路33号轻工业局工作。中午休息时,常常到位于同一条路的白厦宾馆去看望老胡,他那时从澳门回到上海。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那颗躁动的心无法平静,他说要“下海”做一些实事,于是白厦宾馆成了筹划“中心”。一群老同学围聚在老胡身边,一起出主意做调试,奔波工商登记,联系厂房设备,最终定位在杨浦区周家嘴路3200号正式开工。当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时,各界朋友纷纷前来祝贺,“胡老板”他开心得笑颜绽放,那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了。</p><p class="ql-block"> 胡正文走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从学校出来,他曾在澳门摆地摊求生,几经蹉跎,又回到上海兴办实业。期间,他以民间身份,投身祖国统一大业,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心血;他也是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战士,曾为香港、澳门回归做出特殊贡献,他因此受到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接见。但所有这些,正文兄生前总是避而不谈!</p><p class="ql-block"> 正文从小受家父影响,酷爱收藏。说起青铜、碧玉及历史文化,他胸中有“天下”,绵亘数千年,才华横溢、如泉喷涌。他是一位名至实归的文物收藏大家。</p><p class="ql-block"> 在正文的同学、朋友和亲属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老胡是上帝派来的,冥冥之中让他去保护龙华古塔;随后他一生都和祖国文物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图: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接见胡正文</p> <p class="ql-block">习仲勋和胡正文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下图自右向左依次是杨白冰、胡正文、相守荣(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张玉凤和李纳到周家嘴路3200号看望胡正文</p> <p class="ql-block">登上舞台祝贺彭丽媛、郁均劍和毛阿敏等演出成功。</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总政歌舞团”向胡正文赠送的“爱国同心”匾额</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年报》往事版刊登“保卫龙华塔”一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