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味道】 舌尖上的童年

donkey

<p class="ql-block">  要说“舌尖上的童年”,哈尔滨上幼儿园、山西老家的短暂生活、长沙读小学这段时期应该算。七十年代前后,谈不上吃好,吃饱还可以。能留在记忆中的美味不是大鱼大肉,而是最普通的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在哈尔滨记忆深的就是冰棍了,老太太的“冰棍,三分,五分”的叫卖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现在的冰棍比那时候的品种多多了!</p> <p class="ql-block">  上幼儿园时是全托,每周末被接回家呆一天。轮到妈妈接我时,会直接到她上班的食堂蹭一口吃的,通常是一小节香肠和一块面包。那味儿一想都流哈喇子。</p> <p class="ql-block">  69年的珍宝岛事件,哈尔滨的很多家属小孩被送到内地躲避可能的战争风险,我和弟妹也被送回山西老家生活了三个月。那时老家的一日三餐以红薯和玉米为主。奶奶、二爸、三爸、小爸、大姑、小姑、姥姥、小舅等这些长辈们对来自城里的我和弟妹非常关心,不管到了谁家都拿出最好吃的给我们。用自家不舍得吃的白面给我们做碗扯面,拿出过节才做的“粸炒豆”当作点心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  每次到姥姥家,小舅都要宰只羊,做的羊杂豆腐汤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  平时在奶奶家为了让我少吃粗粮,常常做“绿豆面”面条给我吃。那可是当时家里的细粮啊!</p><p class="ql-block"> 老家亲人们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会记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跟随哈军工搬迁长沙那巳是1970年的事了。那时上小学二、三年级,在吃上面没什么自主权,大人做啥咱吃啥。最好吃的一是煎荷包蛋,二是馄饨。除了饺子,馄饨就算家里的大餐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仍喜欢吃这两样!</p> <p class="ql-block">  有时周末大人会带着出去逛逛街,偶尔下下馆子。最常吃也觉的最好吃的就是长沙小吴门的中山路百货商店对面小饭馆卖的蒸饺! </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家里常做的、好吃点的、就算是老爸最拿手的几道山西的家乡饭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摊馍馍。</b></p><p class="ql-block"> 鸡蛋加面粉调成糊状,平锅放点油,一汤勺一个摊成两面微黄即可,软乎乎的出锅蘸着山西陈醋趁热吃!</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次回家,老妈还专门做给我吃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米淇儿</b></p><p class="ql-block"> 用黄豆、面片、小米为基本搭配煮成粥状,放点盐调味即可。记得当年邻居还调侃“那是做给人吃的吗?”,现在才知道是山西特色美食! 那味儿谁吃谁知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浇汤面</b></p><p class="ql-block"> 手擀面煮熟捞出,一人一碗,用炒锅炝汤后浇入碗中,鸡蛋摊成薄饼切成小方块、少许挂面用油煎成金黄色并捏成小段、韭菜切成碎沫,三样一并放入碗中,我家的浇汤面就这么成了!</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还常照着老爸的方法做这道面!</p> <p class="ql-block">  当然吃的还有很多,但这几样我印象最深!从童年的美食中感受老家和父母的养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