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刘唯力老师 余三定

国学教授刘唯力(欢迎加粉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唯力老师(1936、5—2024、12)由山东的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中文系调到岳阳师专(今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我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那是1985年上半年,当时岳阳师专中文系主任段德森老师代表学校先去了一趟聊城师范学院,和刘唯力老师面谈,刘唯力老师表示很愿意来岳阳师专任教,但他们学校不同意放人,也不会放档案,于是学校决定重新给刘唯力老师做档案。学校和段德森老师安排我和同事刘晓南去聊城师范学院收集有关重新做档案的材料。我1985年4月18日的日记写道:“学校安排我和刘晓南往山东聊城师范学院、湖北孝感师专出差,为几位老师的招聘了解情况。”据日记记载,我们于18日下午在岳阳坐上往北的列车,先在郑州转车,第二天又到邯郸转车,从邯郸坐汽车于20日下午6时到达聊城。我20日的日记写道:“晚,和刘晓南去了刘唯力老师家,告知因用正常调动的方法不行,我们学校将采用招聘的方法。刘老师很是高兴。刘老师很热情。”据我的日记记载,21日我们主要是收集能够证明刘唯力老师身份和业绩的材料。22日取到关于刘唯力老师“现实表现”的证明材料。23日上午我们离开聊城转往湖北孝感联系工作。回到学校后,我们即将取到的有关刘唯力老师的材料交给学校,学校重新为刘唯力老师做了档案。不久,刘唯力老师和夫人(夫人在工厂工作,是正常调动)就正式调入我们学校,他全家5口也搬来我们学校。我在这里重点说说我对刘唯力老师的三点突出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唯力老师热爱学术研究,学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刘老师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汉语。在聊城师范学院任教时,曾参与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撰,他共撰写1186个词条,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调入岳阳师专后,先后在《中国语文天地》和《中国语文》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编了《大学语文》等教材,出版了《〈周易〉美学》等著作。他教学优秀,先后任教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公关语言艺术、《周易》美学等课程,受到历届听课学生的广泛好评。他退休后的近三十年间,一直没有停止学术研究,完成了关于《周易》研究的新书稿,在网络(微信)中时常发表有关《周易》和传统文化研究的短文章,累计起来数量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致力于高校学报的改革创新,成绩显著。大概在1985年底,刘老师被学校任命为《岳阳师专学报》主编,接任主编后,他别具创意,精心筹划改革。首先是,从1986年第1期开始,将《岳阳师专学报》的刊名改为既新颖、又藴含岳阳历史文化特色的《云梦学刊》,请书法家题书了刊名。其次是,在栏目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前的《岳阳师专学报》完全按学科分类设置栏目,刘老师接手主编后,除按学科分类设置栏目外,还先后设置了“当代学者研究”“屈原研究”两个特色栏目,这在当时全国高校学报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当代学者研究”后来在1999年改名为“当代学术史研究”, “当代学术史研究”于201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在学术界的影响持续至今。“屈原研究”栏目在学术界也影响甚大。再次是,切实进行编辑工作的改革。刘老师担任主编后,聘请学校各学科学术水平较高的老师担任兼职编辑,并积极主动向校外学术名家约稿,使《云梦学刊》由岳阳师专老师的“学术自留地”改变成为了面向全国学术界的真正的高校学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挚爱舞蹈的准舞蹈艺术家。刘老师很会跳舞,特别是擅长跳蒙古舞,在学校和中文系的晚会上,他多次上台表演他的独舞,动作优美,其艺术水平与专业的舞蹈家相比差不了多少,每次总是引来特别热烈的掌声。舞蹈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退休以后,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音响来到学校广场或学校办公楼前的大坪里,一边放音乐,一边随着音乐跳舞,渐渐地,一些学生和青年老师也会跟在他身后学跳,成为了湖南理工学院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毕业后离校多年的校友返校后常常会问起这位舞姿优美的刘老师,显示出由衷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刘老师退休之前,我和他联系甚多,经常在一起谈各自的学术研究情况。刘老师退休以后,联系渐渐少了,但还是有些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刘老师打电话给我,向我讲他《周易》研究的心得体会,有时还送他写的文章和书稿给我看;我和他同在的一个微信群里,有段时间几乎天天可以看到他发的阅读《周易》心得体会短文;感觉他在学术研究上始终没有退休,他是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5月5日稿毕</span></p> <p class="ql-block">刘唯力 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 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p> <p class="ql-block">余三定,1956年出生,湖南岳阳县人。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余三定1980年毕业于岳阳师专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他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进修学习,曾任岳阳师专中文系主任、岳阳师专副校长、岳阳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2013年任湖南理工学院校长,2016年不再担任该校领导职务。同时,他还兼任《云梦学刊》主编、湖南师大文艺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他先后出版《文坛岳家军论》《当代学术史研究》等二十余部著作,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评论4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10篇。他曾主持完成“中国悲剧论”等国家及省级社科研究和教学改革课题。</p><p class="ql-block">余三定获得了诸多荣誉,如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6年获首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曾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