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拥翠山庄印象记

光照摄影

<h3> 苏州拥翠山庄是虎丘山风景名胜区里最具特色的一处园中园,主要体现在:在虎丘的五座园中园里,它属于苏州园林中唯一的“无水”园林;它属于台地式园林;它最初属于“众筹式”园林;它是占地面积最小的园林;它是“最会讲故事”的园林;它是具有“最强隐喻性”的园林;它是客流量相对最大的园林。<br> 拥翠山庄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仅有一亩多。它顺应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br>  如果采用比较正规的“公文类”句式来描述拥翠山庄,是这样的: 苏州拥翠山庄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的“无水园林”,其景观特色融合了山地地形、人文典故与巧妙的借景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台地式园林风貌。 </h3> <h3>  首先“验明正身”:拥翠山庄在《苏州园林名录》中的身份和编号以及它在文保系统中的地位和级别。▼</h3> <h3> 游览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客人大多是从南门进入的,过了二山门,如果沿着中轴线蹬道跟着导游一直往云岩寺方向走的话,您可以从导游嘴里听到有关“憨憨泉”、“贞娘”、“试剑石”特别是“千人石”、“虎丘”、“剑池”等精彩故事后拜访云岩寺,最后到达此行的“终极目标”——虎丘塔(即“云岩寺塔”),拍照留念喊“茄子”或回答“甜不甜”后原路返回,结束虎丘之行。但如果您是“散客”,您完全可以穿过二山门后马上左转,从旁边的“拥翠山庄”向上到达虎丘塔,这路程上的故事可能更精彩。<br>  接下来我自己单身拾级逐层而上,去一探拥翠山庄前世今生的表象和意境。▼</h3> <h3>  首先我看到:拥翠山庄园门居南,西侧有高墙,门下有长石阶。园门左右两壁白墙上嵌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相传为咸丰八年桂林陶茂森所书,气势磅礴、格局宏大,给我以足够的震撼。据说,这四块石刻由他处移置于此,作者可能不一定是一个人。▼</h3> <h3>  门楣“拥翠山庄”四字系正楷书就,其中“庄”字多了一点,据说是清末名媛赛金花所加,意为自己不是洪钧的正妻,属于洪家多余的人。</h3> <h3>  拥翠山庄的第一层即最低一层:入门前厅名“抱瓮轩”,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轩东有花窗粉墙环绕,墙外即知名度极高的“憨憨泉”,轩后边门可通井台,因井泉犹如一盛水的瓮而成轩名,寓意“抱瓮灌园”的淳朴生活哲学。轩内原有刘墉撰对联一副,曰:香草美人邻,百代艳名齐小小;茅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意谓轩对面是真娘墓,有幸与之为邻,因为真娘与名妓苏小小齐名,一泓清洌甘美的泉水从何处来,只有去问憨憨和尚了。轩内还有对联云:“塔铃声寂思无住,岩桂香飘好再来”。意思是:佛塔上挂铃的铃铛声沉寂之时,令人产生无尽遐想,木樨花的清香飘满山岗之时,悟禅的人们想转世再度皈依佛门。对联用听觉和嗅觉先将我们的感官打开,暂时放下俗事,去感悟这四时变化。寓意十分深刻,到此一游时,我感到自己书还是读少了。▼</h3> <h3>  过抱瓮轩,循石级而上到第二层平台, 为四角形的“问泉亭”。脚下的铺装有一个青蛙,蛙头的朝向对着古憨憨泉。亭敞三面,东南面对古憨憨泉,因泉而置。内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壁置“废山瀑布”挂屏及诗条石碑两块。亭之西北两面堆叠太湖石假山,形似龙、虎、豹、熊,与入园处外墙题字相呼应。峰石之间,蹬道宛转,沿路配置白皮松、石榴、紫薇、黄杨,散植花卉,自然有致。围墙隐约于树丛间,墙内墙外森木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图景。我到此处,即使不醉也要装醉,被美景弄得几乎窒息了。▼</h3> <h3>  第三层园景是“月驾轩”,西侧上方有轩一座,轩南北各接以小轩,整体如同小舟,遂取《水经注》的“峰驻月驾”句意题为轩名。轩内壁间嵌清代史学家钱大昕隶书“海涌峰”石碑,书风端丽古朴,不愧为大家手笔。轩内旧有题额“不波小艇”,现尚有苏州状元陆润痒撰书楹联一幅,曰: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上联由清浊之分写出自然可爱,人世混浊;下联勾画了月驾轩的形态特征:似屋非屋,似舟非舟,不知是陆是水。我有些先天性怕水晕船,在此处不敢久留,马上登到上一级。▼</h3> <h3>  由月驾轩而上为第四层园景,有拥翠山庄的主要建筑“灵澜精舍”。“灵澜”即有“美泉”之称的“憨憨泉”。旧时精舍前泉石茂林环抱,可见大河缓流水面波澜,林中绿波交相辉映 ,故名。精舍内有对联云:问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为虎阜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据说此联原为洪钧所撰。上联写出有关虎丘的三个故事(狮子回头望虎丘;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憨憨泉),下联则描写山庄的自然景观,衬托出山庄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澜精舍东侧有平台突出园墙外,围以青石低栏,形制古朴,既可纵观虎丘山麓,又可仰望虎丘古塔。台下即为上山之路,游人络绎不绝,以静观动,别有一种趣味。灵澜精舍前廊有“琴心”“剑胆”的题额,琴心中空,有虚怀若谷之意,剑胆指威猛的胆识,合起来理解就是刚柔并济,文武全才。我走到这里,顿感自己卑微了,因为我既不具琴心,也不怀剑胆,平凡之躯内部,装的多是水和草!▼</h3> <h3>  再往上去还有一个景点即送青簃,它在山庄最高处,意指送来青色的小屋。它阔三间,进深六架梁,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与灵澜精舍和两翼山廊形成一个四合院式样的建筑。匾额两侧有清康熙妙联: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上联从听觉入手,为我等营造了一种自然的背景,下联写视觉,跟随岚光从远处的云雾看到近处的笔床,对联将原本的自然感官化。理解了此联,再来看送青簃周围青葱的环境,俯瞰整个拥翠山庄就能理解园林的奥妙了。虽然人已“登顶”,但因为学识跟不上,我环顾四周景色,也没看出什么特异之处!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啊!▼</h3> <h3> 简单介绍完四个“层级”的主要景观及所涉内涵后,接下来我象导游一样开始讲“轶闻趣事”,当然还要结合一些我拍的“散片” :<br>  按照江南园林的常规操作,大多是在平地上营造山景(特别是叠造假山),而拥翠山庄却是直接建在山上的。它的创建发起人之一是晚清名媛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钧。▼ </h3> <h3>  清光绪十年(1884年),苏州观察朱修庭、僧云闲以及苏州状元洪钧与其他几位文人雅士一起在虎丘的断墙残垣中寻觅富有传奇色彩的“憨憨泉”,终于在“试剑石”旁边发现了一口古井,井栏上刻有宋代书法家吕升卿书写的“憨憨泉”。因感于泉水水质优良,在洪钧与郑文焯倡导下,众人募集到钱款数万,在泉旁月驾轩古址上创建拥翠山庄,本意是为泉扬名。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拥翠山庄正式落成,洪钧题写“拥翠山庄”横额,杨岘之为之撰记,并刻成3块条石放置在灵澜精舍檐廊东边。光绪十三年(1887),又增设了月驾轩。民国十三年(1924),在灵澜精舍之北,陆公祠原址重建送青簃。后来……(此处省略数百字)。1983年,拥翠山庄经全力整修后才得以重新开放待客。▼</h3> <h3>  说起洪钧此人,来历不凡,属于清末的“网红”。洪钧(公元1839-1893年),字陶土,号文卿,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状元,历官学政、兵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年间,曾出使俄、德、荷、奥四国。他是清末知名外交官,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开创了利用西文著作研究历史的先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博学广闻被称道不已。同样,他的浪漫韵事也为世人津津乐道。他与名媛赛金花之间“男状元偷娶女状元”的爱情故事,被人写入小说《孽海花》后,更使他名噪一时,成为地地道道的风流状元。▼</h3> <h3> 叠山、理水、建筑、花木,是苏州园林必不可少的元素。坐落于虎丘山的拥翠山庄独树一帜,是一座封闭式的阶梯台地古典园林,不仅是风景区中营建园林的成功实例,也是苏州唯一内部没有水的园林。从明面上看,拥翠没有水,实际上却处处充满水意。它的营造者巧借古泉凭借想象力及借景艺术,把水元素尽力放大,生发出“处处有水”的意趣:山庄内建筑名称多出自于水:“问泉亭”面对“憨憨泉”,抛出了“一泓甘泉何来”的疑问;灵澜精舍的“灵澜”二字,也是为赞美如澜若溪的古泉。更为有趣的是,山庄竟建有形似舟船的“月驾轩”,激发了游客对水的无限联想,可谓妙在因借,境生象外。<br>  当游客站在二层平台眺望,四周的山峦郁郁葱葱,景色尽染绿意,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图景。▼ </h3> <h3>  此圆洞门通向西墙外,西墙呈波浪型。墙外多植红枫。▼ </h3> <h3>  夏季的拥翠山庄色彩比较单调,主要就是黑、白、绿三种颜色,悦目度不够,但假如您是深秋季节到访拥翠山庄,那就是另一种感觉了,美到您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我曾有这样的感觉,到了此地就不想走了!以下我附送几张深秋季节拥翠山庄的银杏图和红枫图以飨读者诸君。▼</h3> <h3> 综上,拥翠山庄占地虽仅一亩余,但通过高低错落的抱瓮轩、问泉亭、月驾轩、灵澜精舍和送青簃等几座建筑,以石阶上下相连通,其间缀以湖石片峰,及植置银杏、柏树、青竹及桂花、腊梅、紫薇、石榴、黄杨等花木。拥翠山庄利用虎丘这一天然山坡,由南至北依山势呈阶梯状逐层升高,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妙借园外的景物,将小小的园林通过借景放大,前后大体可分为四个台地,并形成三个各有特色的庭院,是典型的“台地园格式”。这四个层次也就构成了山庄的全部。<br> 拥翠山庄以“真山无水”的独特基底,通过台地布局、文学隐喻、借景手法,创造了“无水而具水意”的审美境界,展现了苏州园林“因地制宜”的智慧。<br> 对水的钟爱,是古代文人们诗性与雅趣的表现。无水而能借水意,缺水而能造水景,可谓独特巧妙的艺术表达。造园者的身影虽早已隐没,古憨憨泉也早就干涸,而拥翠山庄还伫立在此,向世人诉说着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妙用自然的审美意趣。<br>  拥翠山庄欢迎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