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城“宽巷子”

随波逐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日常闲聊中,同一个小区的老战友惠老弟(回族)和我的一位呼市乒羽中心球友梁兄,都不约而同的向我推荐了一宗特别好吃的面食——青城宽巷子“回族三子戗面馒头”。两位兄弟对这家戗面馒头绘声绘色的描述,触动了我舌尖上的味蕾,一直等待合适的机会要去一趟宽巷子,看看戗面馒头到底长的什么样子,好吃到什么程度。7月9日上午,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凉爽天气里,我们从恒大城南门乘坐7路公交车出发,直达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站点,再转6路坐两站到达呼市旧城北门,从公交站点越过公路左转不远,便进入了青城知名商业经济区宽巷子。回民三子戗面馒头的确名不虚传,找回了昔日的口感和味道,然而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呼和浩特宽巷子这个历史商业文化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宽巷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百年美食街区,起源于清代"和合桥"地区,现存建筑已逾百年历史。该街区回族人口占比约70%,沿街商铺以伊斯兰风格建筑为主,集中了烧麦、羊杂碎、焙子等传统回族特色美食,现有商户超百家,包含1家自治区级及17家区级老字号。2023年完成街道改造后形成"白昼静美、夜间繁华"的双重风貌,通过增设彩绘步道、文化墙等设施实现市井烟火气与现代商业的融合。截至2024年,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旺季日均人流量达8万人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宽巷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因早期为呼和浩特最宽巷子得名,现存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城北段自民国时期逐渐形成回族聚居区,依托茶马古道贸易发展起餐饮服务业,1956年正式定名为"宽巷子"。2023年回民区政府投资2100万元实施整体改造,涵盖道路拓宽、商铺立面改造等工程,并转型为文旅融合示范街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宽巷子街区内现保存有明清风格的伊斯兰建筑23处,门头牌匾采用双语(汉文、阿拉伯文)标识设计。改造后增设民族文化墙,展现呼和浩特百年商埠发展史;网红打卡装置,包括3D立体墙绘、光影艺术装置;景观照明系统,悬挂红灯笼1200余盏,安装LED轮廓灯带800米;传统节庆期间,街区举办开斋节美食展、春节非遗展演等活动,日均吸引游客2.3万人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宽巷子回民三子戗面馒头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个大有层、麦香味浓、好吃不贵,闻名市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味道手工纯碱花卷胡油泛黄,香气袭人,顾客冒雨排队购买,令店商应接不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红灯笼高高挂,彰显出宽巷子一派靓丽繁华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回民三子戗面馒头店铺对面的“白老大烧麦馆”,号称青城独一味。我们在这家店铺吃了早餐:烧卖、羊杂碎、烤焙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行进在宽巷子街区,街道两旁各类美食商铺鳞次栉比,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我们除了一下买了15个戗面馒头外,又买了一些烧饼、焙子、粽子、油旋饼、糖麻叶、熏鸡等美食,在餐桌上摆了一大堆,估计半个月也吃不完。宽巷子街区的美食,实在是诱人味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