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海南的猫冬生活 去探寻那些未曾谋面的城市(一)

随心所欲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海南三个多月的猫冬生活,3月16日我带着对北方家的思念,去探寻那些未曾谋面的城市。开始了一段充满惊喜与美好的回家旅程。离岛时,轮渡上的偶遇让我倍感意外,那是十几年未见的同事。这次重逢为我的行程增添了不少乐趣,也让我对这次旅途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尽管天空阴沉,偶尔还飘着小雨,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未来旅程的期望。一路上,路两边盛开的羊角蹄甲花让我心情愉悦,仿佛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我怀揣着对诗和远方的向往,继续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p> 第一站:广东省珠海市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了珠海,办理完住宿。便迫不及待地去品尝当地的美味佳肴。珠海的美食让我大开眼界,每一道菜都具有独特的风味与文化。在珠海的夜晚,我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满足感,也为接下来的旅程积蓄力量。</p> <p class="ql-block">清晨被马路上的车声唤醒,拉开窗帘,阴云密布的天空仿佛披上一层灰纱。但楼下公园里盛开的红色木棉花,为这略显沉闷的天气增添了一抹亮色。早饭后,我们骑着单车开始了珠海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人行道上人流如织,独特的建筑群引人注目。贝壳的设计元素展现出动态而前卫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珠海大剧院~日月贝</p> <p class="ql-block">品尝了港式午茶🍵后,稍作休息我们继续骑行在情侣路上游览海边风光、远望港珠澳大桥、城市阳台、城市客厅、珠海渔女等。珠海渔女雕像这座标志性建筑矗立在海边礁石上,手持明珠面向大海,姿态优雅高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望港珠澳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炉湾沙滩🏖️</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与连绵的小山丘若隐若现,以城市阳台海滨公园相呼应。码头旁的人行步道上,人们悠然漫步。香炉湾沙滩上,游客们尽情享受着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市阳台</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爱情邮政局,这里不仅是一个现代设计美学的展示地,还是一家甜品店,让人可以在此放松身心、享受美食。“Sweet”一词巧妙地点缀其中,增添了视觉趣味。而那座白色的灯塔,在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也成为了科普实验基地和海洋检测点,更是历史传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珠海大剧院日月贝夜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灯光闪烁的海面与圆润半球形状的建筑物交相辉映,灯光洒在海面上,整座城市焕发出生机与未来感。今天穿梭于珠海的各个景点,让我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这个现代化城市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好的一天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发☞☞唐家古镇</p> <p class="ql-block">  唐家湾镇是我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成功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中国近代先驱聚居地”。唐家古镇作为唐家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区域,在中国从封建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型中,得风气之先,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农业等诸多领域涌现一大批对社会、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才俊英杰,其中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奠基人唐廷枢,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我国早期法学家、中国律师协会创办人唐宝锷,著名农学家、广东近代农业科教事业开创者唐有恒,民国外交总长梁如浩,资深外交家唐悦良,创作《帝女花》等粤剧名篇的剧作大家唐涤生</span>等,名人辈出,青史标名。</p> <p class="ql-block">唐家古镇历史悠久,自唐未建村始,距今已逾干年。宋明时期,大量中原人士迁入,随着宗族分房,清代逐渐形成五堡格局。同期,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唐家出国谋生、发展者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华侨群体。晚清时期,唐家子弟率先赴港澳、海外学习。与此同时,唐廷枢、唐瑞芝等乡人从事买办,形成香山买办世家,进而发展成为民族实业家群体,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贡献良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绍仪故居</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中山模范县县政府曾设在唐家。唐绍仪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县长,以唐家湾为中心开展为期5年的“南方大港”和“模范县城“建设,筹建与港澳竞争、抗衡帝国主义港口贸易垄断地位的国际无税港以国际视野,从国家层面重新定义唐家湾。也成为香山文化繁荣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宪尧唐公祠</p><p class="ql-block">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山房路。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中路和左路平面布局,现左厢房仅存前厢房。总面阔16.50米,总进深16.92米,现存建统占地面积221.5平方米。主座面阔三间。两进两廊夹一天井。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穿斗与抬梁混合砖木结构。祠堂内有石碑两块,分别为“宪尧祖祠序”和“重修宪尧祖祠序”。宪尧唐公祠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现为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粤韵堂。</span></p> <p class="ql-block">唐家古围墙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家村内。始建于明末,由乡民为防盗自卫而筹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咸丰二年(1852)友民国初年曾多次集资进行维修。围墙高约3米,厚0.4米,夯土砌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三庙</p><p class="ql-block">广东省2010年5月10日公布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唐三庙由金花庙、关武帝殿、圣堂庙组成。</p> <p class="ql-block">至今,唐家古镇重要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历史建筑类型和建筑装饰艺术类型丰富。不仅整体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群体和岭南历史村落的整体空间格局、风貌和街巷肌理,同时也保留了民俗文化遗产以及与历史名人相关的重要遗迹,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体现了历史重要人物故乡的深刻内涵。历史名镇与历史名人相互辉映,赋予唐家古镇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初到珠海,这座城市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干净整洁。这里的绿化极佳,气候宜人。生活便利,人们性格温和且具有包容性。饮食方面,珠海兼具了广式茶点、港澳茶点、粤菜、客家菜和各地风味特色,就像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一样,它在餐饮上既具有创新又保留了原始的老广味道。整个城市的海岸线很长,沙滩细腻,是一个极佳的休闲去处。城市的建筑和港珠澳大桥远景,则让整个画面充满宁静又活力四溢的感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珠海之行,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让我深切领略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从厚重的历史人文到繁华的现代都市,每一处风景都蕴含着故事,洋溢着活力。珠海之行,也是一场浪漫与现代交织的美好体验,每一段行程都是美好的回忆。</span></p> 第二站:省广东开平市 <p class="ql-block">开平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江门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立开平县,隶属肇庆府。1993年,撤销开平县,设立开平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 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唐宇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源于明朝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从使用功能上分,可分为居楼、更楼等类型。从建筑材料上分,可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等。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开平碉楼的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在一起,自成一体,是中国移民文化以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密切交融、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碉楼一层进门处,都会有自己父母照片,顶楼有家祠,里面供奉祖宗牌位。不忘来时路难,不负祖宗之愿!开平碉楼不仅是建筑的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座碉楼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位于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自力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有主楼、附楼和围墙组成。主楼坐西北向东南,主楼高5层22.74米,首层面阔10.66米,进深10.53米。体量高大,中下部造型简洁,上部丰富。第5层的前部是宽广的敞廓,四角是悬挑的角堡。第6层正面设有巴洛克山花,顶部中央为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附楼主要是厨房和存放农具的地方。铭石楼主要用于居住兼具防匪功能,是开平碉楼中典型居楼之一,对研究开平碉楼与村落及侨乡文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逸农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钿先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组成,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517.8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阔9.06米,进深7.38米,设有一厅两房。第四层为柱廊式露台。此楼取名“逸农庐”,寄托了楼主渴望落叶归根回乡过平淡退休生活的游子心情。</p> <p class="ql-block">云眉建于1928年,共有5座,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平侨乡一带传统的民居。“云眉”二字取自父子辈分所得,每座房子的占地面积、形状大小、建筑特色一模一样,表达了这位老父亲对其儿子一视同仁的态度;二楼走廊相互连通,也寄托了主人希望儿子们兄弟同心、手足相连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立园位于开平市排口镇北义村委会庚华村。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家族于1926-1036年回乡兴建,立园总占地面积约11013 99平方米,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和小花园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培分隔。又用桥亮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立园园中有景,景中有园,亭台楼榭,布后幽雅,园内有洋立楼,汁文楼,乐天楼、晃庐朗庐、烟庐,範培别墅、大门楼、本立道生大牌坊、马巢,花藤亭、晚香亭等中西合壁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壁画、灰塑、木雕相栩如生,楼内家具工艺精致,园内绿树成美:花果飘香:1999年立园全面修基和扩建。立园对研究广东华侨文化和园林建筑艺术具有重宴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泮立、泮文及毓培别墅三座楼均为谢维立先生主持兴建,重檐式大坡顶风格显示了主人对当时国民政府宣扬的“中国复兴式”建筑风格的追随。而其它楼房如炯庐、明庐、晃庐、稳庐等四座建筑则由于屋主的喜好而有所区别,仿西式的山花、涡卷、灰雕、变形的西方柱式、中式的栏杆和一些非本地传统的生活设施,拼凑成为富有侨乡特色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园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赓华村的别墅造型和立园大小园区的布局洋溢着浓厚的中西合璧风格。泮立、泮文及毓培别墅三座楼均为谢维立先生主持兴建,重檐式大坡顶风格显示了主人对当时国民政府宣扬的“中国复兴式”建筑风格的追随。而其它楼房如炯庐、明庐、晃庐、稳庐等四座建筑则由于屋主的喜好而有所区别,仿西式的山花、涡卷、灰雕、变形的西方柱式、中式的栏杆和一些非本地传统的生活设施,拼凑成为富有侨乡特色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立园两个花园的风格同样反映了华侨思想对造园的影响。河边的绿瓦亭子及栏杆蕴含中国园林的韵味;而大小花园小径横竖相间的格局、加上花藤亭、鸟巢、鱼池等建筑物却给人以西方园林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乐天楼是谢氏家族的“保安中心”,建于1911年,占地面积为37平方米,楼高5层,门窗皆为铁制,墙厚约30公分,方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实牢固,防盗性强,四周遍布枪眼,是典型的开平传统式碉楼。</p> <p class="ql-block">明庐建于1931年,楼高两层,建筑面积为146平方米,是园主堂兄弟谢维钦的别墅。楼名“明庐”二字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榜眼朱汝珍所题,雄健有力。其时朱汝珍年老已隐居香港,能找到大名人为之书楼名,可见楼主的讲究和认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炯庐是园主五叔谢圣炯的别墅,建于1932年,楼高两层,建筑投影面积为146平方米,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手法,造型新颖,特色鲜明,通风流畅,布局合理。</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建于1926年,是园主谢维立与其父谢圣泮之名联珠而成。楼高三层半,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别具中国殿堂古风;欧美式的窗户和古罗马式的支柱,又充满着西洋情调;室内装饰和家用设施均由外国引进而国内难得一见,令人神往;岭南传统灰塑和潮州涂金樟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壁炉、器皿、顶层家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台、花岗岩楼梯、密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碉楼每层有客厅、卫生间、厨房、卧室,以便三妻六妾这样的大家庭共同生活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密道:神秘的密道入口就在谢氏家族的“保安中心”乐天楼地下,密道通道均为砖铺的台阶,密道墙壁为砖砌,密道宽约1.5米,高约2米,行人走进去特别通畅,出口在运河码头两边,出口巧妙地做成内陷形状,非常隐蔽,外人很难发现。如果土匪进村,村民将全部进入乐天楼内与之对抗,一旦乐天楼失守,还能循密道往运河坐船逃出村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身在山水之间此地后耸罗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绕潭溪四望蔚奇观尽堪容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园境离尘氛以外尔时春招翠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栽宝树一方留纪念殊洽娱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副对联采用鹤顶格形式,为园主谢维立亲自所题。内容简单概述了立园的地理位置后耸罗汉山,前绕潭溪河,依山傍水,十分优越,同时也道出园主建园立意高远。</span></p> <p class="ql-block">立园两个花园的风格同样反映了华侨思想对造园的影响。河边的绿瓦亭子及栏杆蕴含中国园林的韵味;而大小花园小径横竖相间的格局、加上花藤亭、鸟巢、鱼池等建筑物却给人以西方园林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 藤 亭</p><p class="ql-block">宛如一个大鸟笼,是一座具有西亚色彩的伊斯兰式花亭,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上圆下方,顶部为圆拱形,仿英国女王皇冠而建,四壁皆为通透的钢筋水泥花墙,其上有攀藤植物遮荫,一年四季花开不辍,当年客人未进花园先闻花香。亭中有水池,相传为养龟池,与亭侧鸟巢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鸟 巢</p><p class="ql-block">鸟巢建于1931年,整个建筑中西合璧,新颖独特,巢顶仿古罗马城堡设计,中段檐裙四围采用佛山民间剪纸艺术做成通花花窗。其五顶象征谢氏家族的子孙读书聪明,博学多才,五子登科。“鸟巢”同时也反映了主人祈望日后子孙后代像百鸟归巢一样,无论去到哪里都不忘故土、落叶归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园中电线杆底座</p> <p class="ql-block">运河在立园起到了二个与世界的“衔接”作用,这条河既是园内的造园景观之一,更是连接园内外的一个重要通道,承载着园主强烈的运“通”思想。</p><p class="ql-block">人工运河宽10米、深3米。有一年春旱,四乡八里缺水,农民无法插秧,谢维立见此,叫人们到他的运河车水灌田,于是每天上百部水车架在运河边车水,说也奇怪,运河水老是不干,原来运河底下有许多泉眼。有水插田,乡里们自是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这条运河原本并不通江,兴建时谢维立又历时一年让它直通潭江,使得这条运河既是造园景观,又成为运输通道,可谓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这条私家运河直通潭江,再从潭江到南海出海再到世界各地,带活了立园的整体格调。</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适 庐</b></p><p class="ql-block">适庐位于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建于1924年,楼高5层,第4层正面为柱廊式,四角均设有“燕子窝”,顶层为欧洲城堡式。<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适庐堪称开平“三合土”碉楼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方氏灯楼</b></p><p class="ql-block">方氏灯楼位于塘口镇自力村南1.5公里的山坡上,建于1920年,由宅群和强亚乡民及国外侨胞为了联防共同集资兴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方氏灯楼是更楼的典范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 幻 楼</b></p><p class="ql-block">云幻楼位于塘口镇自力村,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方文娴于1921年亲自回乡操持建筑的居楼,楼高5层,用地面积1548m,建筑面积342.86㎡,<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有独立的小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 坚 楼</span></p><p class="ql-block">中坚楼位于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委会东和村,建于1918年,楼高5层。由于外形奇特,远观酷似一个机器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故有“机器人碉楼”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碉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式建筑艺术,墙体厚实坚固,有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庐”则通常为别墅式建筑,建筑材料上乘,造型别致。‌</b></p> <p class="ql-block">开平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每座碉楼仿佛都在诉说着他的故事。开平不仅有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老建筑,还有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平碉楼,是民族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一章。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碉楼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听风 看云 游广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记录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