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5年7月9日,送走了97岁高龄的奶奶👵🏻<br>奶奶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要强,爽快,乐观。小的时候很喜欢听他和爷爷讲以前的事,感觉就像听故事一样,有时候听到伤感时也会默默留下眼泪。<br> 奶奶,原名李绪珍,出生于1929年,具体的生日连她自己也不曾记得,后来儿女想给她过生日,她选了一个大家都不忙的日子,农历十月十一。<br> 奶奶的一生不容易,不认字,从小与爷爷定了娃娃亲,那一年爷爷一家从山东迁到东北,她还小,碍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奈跟随婆家过来了。过来后便整日放牛羊,因为想家想亲人,经常把眼睛哭肿。她曾说那时的家规很严,身为媳妇难免会受到婆婆的刁难,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委屈。这些她都熬过来了,到了16岁,便与爷爷成婚。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女子从小就裹了脚,奶奶说过这双脚让她受了许多罪,奶奶个子很高,却裹了一双小脚,走路干活多有不便,即使这样,也没妨碍她干活。<br> 她这辈子孕育了十多个子女,其中也有夭折的,最后剩下九个,五儿四女。<br>奶奶年轻时,在村里担任过妇女主任,很能干。爷爷人很老实,所以奶奶自然就成了这个当家人。奶奶很有远见,那个年头,农民想过好日子很难。记得在我小时候奶奶家的牛羊就成群,也因为这些让清贫的日子有了改善,父亲他们兄弟五人,在那个年代都能成家立业,也算是奶奶的功劳了。<br> 爷爷为人忠厚,特别勤劳,寒来暑往,从不闲着。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个读书人,他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每逢春节,他都要亲自写春联贴在门上。平日里与亲人之间书信往来都是他执笔。<br> 奶奶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当年她来了东北,她的娘家去了河北,后来两个哥哥与母亲在北京扎根。那时农村的日子不好过,她的亲人也经常往这边邮寄物品帮趁着。还记得我念小学时,奶奶和爷爷一起去了北京,那时候在村里大家提起此事都觉得很了不起的,娘家在北京,让人羡慕。<br> 后来随着我长大读书不在家,与奶奶相处的日子便少了些,但每次见到她,总会让她身上的精气神感染着我。奶奶说话办事很干脆,从不拖泥带水。她心直口快,因此有些时候也让她身边的亲人不满,耿耿于怀。但她说过的话就翻篇,从不在心里纠结,也就没什么愁事。<br> 奶奶虽然没读书,没文化,但是她用自己老的方法把身体保养的很好。<br>记得我有次口腔溃疡,她就用处理过的白矾给我上到溃疡处,果真很快就好了。她不喜欢吃生的蔬菜,爱喝热水,喝牛奶。赶上家里来客人她还能小酌几杯,因此脸上总是红润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