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属于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系,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支流,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水域面积700亩。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至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现有格局。瘦西湖是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其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景区充分利用河流、山丘等自然风貌,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形成集锦式的“湖上古典园林”群落,是全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现瘦西湖水域范围北达大明寺蜀冈山脚下,向南至熙春台分两支,一支西南经念四桥通蒿草河,一支直东至小金山复分两支,一支由小金山北经长春桥达友谊桥通潮河,一支由小金山沿长堤春柳南达大虹桥通西门二道河,逶逦长约3.3千米。其中大明寺蜀冈下—春台—莲花桥—小金山—大虹桥为景胜集中的主水域。</p> <p class="ql-block">石壁流淙,以水石胜也。淙是园辇巧石,磊奇峰,潴泉水,飞出巅崖峻壁,而成碧淀红涔,如新篁出箨,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令湖水全活,故名曰“淙”。淙者众水攒冲,鸣湍叠濑,喷若雷风,四面丛流也。</p> <p class="ql-block">流淙是水汇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快如风,声响像雷鸣,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p> <p class="ql-block">长提春柳,堤长600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了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吹台,俗称钓鱼台,相传清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钓过鱼。透过吹台园洞,五亭桥,白塔映入眼帘,十分美丽,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徐园是为军阀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园内一楷一草,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夜游瘦西湖,灯光绚丽,古典戏剧点缀景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白塔又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亭式塔身、硕大的窣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p> <p class="ql-block">1988年,瘦西湖作为“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列为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6月22日,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