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避暑记(3)

蔡甸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今年七一以来近十日,天气预报都是高温橙色预警。屋外烈日炎炎,屋内暑热阵阵。作为年近七旬的老人,摒弃一切户外活动,坚守室内安然度夏,则是明智之举。绿豆汤,凉白开,瓜果蔬菜乘早买,清淡寡欲翻闲书,躲进小楼真自在。以下是近日读书感想之三,与君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与取经考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中,吴承恩以惊人想象力创造了"火焰山"这一著名的盛夏意象:"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段描写将盛夏酷热夸张到极致,成为取经路上最具标志性的难关之一,体现了神魔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焰山的艺术构思融合了神话想象与现实基础。据学者考证,火焰山的原型可能是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那里夏季气温极高,山体呈红色,确有"火云满天凝未开"的壮观景象。吴承恩将这一自然奇观神魔化,创造出"八百里火焰"的奇幻意象,既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这种创作方法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也为后续借芭蕉扇灭火的情节提供了合理舞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叙事功能分析,火焰山在《西游记》中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是取经路上最艰难的自然障碍之一,象征着修行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嗔火"-﹣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人生三大烦恼,火焰山的烈火恰是"嗔"的具象化表现。其次,火焰山难关引出了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等重要角色,丰富了故事的人物体系。再者,三调芭蕉扇的过程展现了孙悟空从逞强斗勇到运用智慧的性格成长,是人物塑造的关键环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文化内涵角度解读,火焰山的故事深深植根于中国民间传说和佛教思想。火焰山本身让人联想到《山海经》中的炎火山,而芭蕉扇的设定则可能受到道教法器观念的影响。灭火求的情节又与中国农耕文化中的抗旱祈雨传统相呼应。吴承恩将这些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既神奇又合乎情理的故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火焰山之所以形成,原文交代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踢倒太上老君炼丹炉,几块砖头落下凡间题化,这一设定巧妙地将前因后果串联起来,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情节构思。对比分析《西游记》中其他极端气候描写,如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的严寒考验,可见吴承恩善于根据不同故事需要设计相应的气候障碍。火焰山的热与通天河的冷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取经路上的"冰火两重天",象征着修行必须经历的各种极端考验。这种对称结构增强了小说的整体性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焰山段落的语言艺术极具特色。吴承恩用夸张手法极言其热:"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这种超现实的表达恰符合神魔小说的文体特点。同时又不乏生动细节:"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简明扼要却形象鲜明。人物语言也个性十足,如土地神介绍火焰山来历,既推进情节又符合角色身份。这种语言风格与全书幽默奇幻的基调高度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哲学寓意层面看,火焰山故事蕴含深刻的修行智慧。灭火不仅需要芦蕉扇这一外在工具,更需要孙悟空调整策略、寻求合作的内在成长。从一调时的强抢硬要,到三调时的智取巧得,暗示了克服内心"嗔火"的正确方法不是压制而是转化。这种寓意与佛教"降伏其心"的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西游记》作为修行寓言的深层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现代读者而言,火焰山故事除了提供惊险有趣的阅读体验外,也有其现实启示。现代解读中,我们可以将火焰山视为人生中各种"热恼"和困境的象征,而芭蕉扇则代表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善巧方便。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单纯依靠蛮力往往适得其反,只有找到正确方法并坚持不懈,才能最终"灭火"前行。这种启示在今天这个充满各种"火焰山"的复杂世界中,依然具有宝贵的指导价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