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归来话甘南

江南银鸽

一行摄归来话甘南一<br>  踏上甘南的土地,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灵魂与天地的共鸣。这片神奇的土地,像是一位智慧深邃的老者,用山川草木、古寺石窟、民俗风情,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让我在行摄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场与自我内心的深度对话。<br>  麦积山的石窟,是凝固的历史诗篇。那些在悬崖峭壁间开凿的洞窟,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的佛像,承载着古人的信仰与智慧。当我沿着悬空栈道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敬畏。站在石窟前,凝视着佛像慈悲的面容,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工匠们在开凿石窟时的虔诚与执着。他们用双手,在坚硬的岩石上雕琢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信仰的坚守。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让我明白,有些东西,是时间无法磨灭的。<br>  伏羲庙中,我触摸到了华夏文明的根脉。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处处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伏羲圣像前,我静静地伫立,想象着远古时期,这位人文始祖如何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造出八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根源感到自豪,也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遗产传承下去。<br>  扎尕那的壮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清晨的云雾、黄昏的晚霞,将这片世外桃源装扮得如梦如幻。藏寨、牧场、山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牧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生活,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生活方式,让我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太过疏离。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br>  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是信仰的海洋。无数信徒手持转经筒,一圈又一圈地走着,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虔诚。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人在困境中坚守,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当我跟随在信徒身后,转动经筒时,内心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与安宁。信仰,或许就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br>  莲宝叶则的石头山、郎木寺的多元风情、阿坝草原的辽阔、若尔盖湿地的生机、黄河第一湾的雄浑、腊子口的历史沧桑、官鹅沟的清幽秀丽……甘南的每一处风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风格各异,却又共同构成了甘南独特的魅力。<br>  行摄甘南,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信仰与生活的共生。它让我学会了敬畏、懂得了珍惜,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这段难忘的甘南之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陇南成县机场 <p class="ql-block">陇南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余脉徽成盆地,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处在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p> 走进天水伏羲庙,明清古建庄重肃穆。穿过雕梁画栋的牌坊、仪门,先天殿内伏羲圣像手托八卦,目光深邃。殿顶河图八卦藻井,尽显古老智慧。古柏森森,光影斑驳,每一处砖瓦都诉说着对人文始祖的敬仰,让人在历史与文化的氤氲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根脉。 进入伏羲庙博物馆,仿若翻开一部厚重的华夏文明典籍。斑驳彩陶诉说远古智慧,青铜器物镌刻岁月沧桑,书画古籍流淌文化气韵。馆庙交融的独特格局里,每一件藏品都是时光的信使,静静讲述着天水大地的前世今生,让人于方寸之间,领略中华文明的深邃与绵长。 登临麦积山巅,云雾如轻纱般在身旁缭绕。脚下悬空栈道随山势蜿蜒,木阶与铁索在岁月摩挲下泛着温润光泽。俯身细看,峭壁之上,千龛万窟层层叠叠,佛龛中彩塑或垂眸悲悯,或含笑从容,飞天的飘带似要冲破石壁束缚,在风中舞动千年。极目远眺,渭水如银练穿谷而过,秦岭余脉层峦叠嶂,漫山苍翠间,山寺红墙若隐若现。山风掠过耳畔,裹挟着松涛与古刹钟声,恍惚间,仿佛看见千年前的匠人们凿石彩绘的身影,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诉说着永不褪色的艺术传奇。 麦积山,千龛万窟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脚下栈道蜿蜒,崖壁上飞天衣袂飘飘,佛龛中彩塑眉目含情。极目远眺,层峦叠翠如波涛起伏,山间云霭随风流转。岁月的痕迹在石窟上沉淀,此刻与山河对望,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匠人的温度,聆听历史的回响。 站在麦积山巅,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拂面而来。脚下,层峦叠嶂如绿色浪涛起伏绵延,草甸随山势铺展,嫩草在风中摇曳生姿;远方,云雾缭绕间,村庄与农田星罗棋布,金黄的麦浪随风轻摇,与漫山遍野的绿草交相辉映。夕阳将天际染成瑰丽的橘红,与古朴的石窟相映成趣,历史与自然在此刻交融,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画卷。 拉卜楞寺,坐落于甘肃甘南夏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世界藏学府”之美誉。<br>寺院建筑错落有致,六大扎仓学风浓厚,经堂佛殿庄严肃穆,珍藏着无数精美的佛像、珍贵文物与海量典籍。寺外转经长廊环绕,信徒虔诚叩拜,弥漫着神圣而宁静的宗教氛围,尽显藏地人文之美与信仰的力量。 蓝天白云下,藏式建筑古朴伫立。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身影围坐,帽檐、面纱遮不住对生活的热忱,佛珠在掌心摩挲,似把尘世纷扰捻成宁静,这一瞬,信仰与烟火相融,时光都染上了虔诚的温度 。 转经拉卜楞寺<br>晨光浸染红墙,桑烟袅袅升腾。拉卜楞寺外,信徒们手持转经筒,沿着长长的转经道,步履从容。掌心与经筒的每一次触碰,都似与信仰对话。诵经声、脚步声交织,古老的转经筒镌刻岁月痕迹,一圈圈轮转,转出对安宁的祈愿,转出永不褪色的虔诚。 拉卜楞寺外的时光碎片<br>在拉卜楞寺外的热闹街市,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一位头发灰白的阿妈身着蓝紫色碎花上衣,手中紧紧握着那只饱经岁月的转经筒,每一下转动,都似在与时光对话。<br>她身旁,一位男子停下脚步,目光投来,不知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言语交流,是对生活的闲谈,还是关于信仰的探讨?身后林立的商铺,挂满色彩斑斓的衣物,与阿妈的朴素衣着形成对比,却又如此和谐地融入这方天地。<br>阿妈的眉眼间,藏着岁月的沟壑,也藏着对信仰的坚守,在这世俗与神圣交织的空间里,成为了最温暖且动人的存在 。 拉卜楞寺的转经人<br>在拉卜楞寺的日光里,遇见这位转经的阿妈。她头戴遮阳帽,裹着围巾,手中转经筒轻轻转动,铜铃似有似无的轻响,混在经筒滚动声里。<br>她走在寺前的路上,背后是山峦与白墙金顶的建筑,身旁是穿梭的游客。转经筒上的经文,随她的步伐流转,每一圈转动,都是对信仰的执着奔赴。<br>古老的拉卜楞寺,见证过无数这样的身影,他们以脚步为舟,渡向心中的彼岸,在岁月里,把信仰走成最动人的风景 。 桑科草原,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似绿毯铺展。这里海拔超3000米,草场辽阔达70平方公里。大夏河蜿蜒其间,水草丰茂。夏季野花烂漫,牛羊成群,帐篷炊烟袅袅。格萨尔王的传说在此流传,独特藏风民宿、美食众多,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旅游胜地。 来到阿万仓,仿若跌入自然绘就的秘境。广袤草原如绿毯舒展,蜿蜒的黑河似丝带轻舞,牛羊悠然漫步,牧人歌声悠扬。湿地氤氲着朦胧雾气,草甸间点缀缤纷野花。远处山峦层叠,经幡随风翻涌,信仰与美景交织,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div>远见娘玛寺,一座巍峨大经筒震撼入目。鎏金筒身裹着璀璨日光,经文与生肖浮雕在金箔下流转神圣光泽。筒身高耸入云,庞大身躯似蕴藏无尽佛法。无数经卷封于其中,风过经幡飘动,信徒双手合十推动经筒,虔诚姿态里,信仰与岁月在此交融。</div> 莲宝叶则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藏区众神山之首,是当地藏族同胞朝拜的圣地。这里聚集着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大寺,如格尔登寺、郎依寺等,殿塔林立,僧人众多,宗教氛围浓厚。<br>据《莲宝叶则神山志》记载,这里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古战场,格萨尔王铸剑台、斩杀魔王的断头台、神剑劈开的天堑等遗迹众多,这些传说为莲宝叶则增添了神秘而庄严的色彩。 登上莲宝叶则,奇峰怪石与湛蓝圣湖相映成画。冰川雕琢的山峰棱角分明,直插云霄,雄浑中透着神秘。徒步其间,经幡随风翻涌,古老玛尼堆静默伫立。镜头定格云雾缭绕的山巅、倒映着天光的海子,每一帧都是大自然馈赠的震撼,心也在这壮美中沉醉、沉静。 <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p><p class="ql-block">其地处草原腹心地带,白河于此汇入黄河,形成蜿蜒曲折的河湾。从高处俯瞰,河流如洁白哈达飘于广袤草原,在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壮美且宁静,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独特的游牧文化。</p> 阿坝州的路,是流动的草原画卷,牛马羊群占道,骑手悠然穿行,把旅途的惊喜,都撞进这鲜活的风景里。 阳光漫过花湖的水纹时,白鸥正掠过芦苇荡。翅尖划开的涟漪里,碎金般的光随着水波晃,惊起藏在丛中的蜻蜓,却惊不散鸥群——它们三三两两浮在水面,红喙轻点,啄食着刚跃出水面的银鱼,尾羽一翘,便抖落满身的晨露。 风来的时候,鸥群忽然振翅。数百只白影掠过头顶,翅声簌簌像落雪,翅尖带起的风裹着湖水的腥甜,混着远处牧人的吆喝飘过来。有人手擎食物鸥鸟从容府冲衔去,有人举起相机,快门声惊得领头的鸥猛地拔高,群鸥便跟着盘旋,在湛蓝的天幕上洇出一片流动的云。 最动人的,是水与鸥共享的那片温柔水色。<br><br> 朗木寺,风裹着煨桑的烟霭掠过经幡。金顶在阳光下流转着光芒,红墙层层叠叠,诉说岁月沧桑。远处雪山若隐若现,脚下溪流潺潺向前。诵经声与风声交织,心在空灵中沉静,尘世纷扰皆化作飘散的云,只剩天地间这份震撼与安宁。 朗木寺被誉为“东方小瑞士”,名不虚传。雪山巍峨,森林葱郁,草地如茵,溪流蜿蜒其间。寺院金顶闪耀,与自然美景相融。藏式民居错落有致,经幡随风飘扬。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宗教文化交织,仿若一幅灵动的画卷,尽显异域风情与宁静祥和。 郎木寺的一隅,僧人的低语似穿透喧嚣。红袍染着信仰的颜色,山峦如不动的佛影,原来宁静,是能住进心里的力量 。 郎木寺,我们站在这片藏着信仰与美景的土地,身后金顶建筑错落,山峦环抱,把旅途的美好,都定格在这一帧啦! 郎木寺的云影徘徊,金顶诉说着旧时光。我们以过客之名,邂逅这方宁静,每一眼风景,都在心底酿出温柔的诗行 郎木寺的画卷在眼前展开,金顶建筑如璀璨星辰散落山间,我们闯入这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成为旅途故事里的主角✨ 细雨如丝,轻柔地飘落于扎尕那。云雾缭绕山间,为古朴村寨披上朦胧轻纱,藏式木屋若隐若现。草甸沾着水珠愈发青翠,溪流因雨势潺潺作响。行走其间,仿若踏入水墨画卷,尘世喧嚣皆被细雨洗净,唯余静谧与自然之美浸润心田。 扎尕那,这座藏在甘南秘境中的“石城”,用原始而磅礴的美,轻易俘获每一个到访者的心。<br><br>清晨的薄雾像轻纱般缠绕在迭山的肩头,四周的山峰如刀削斧劈,灰白色的岩石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将山谷里的一切轻轻拥入怀中。阳光穿透云层时,最先照亮的是东哇村的屋顶——那些藏式榻板木屋顺着山势层叠而上,黑瓦木墙在绿色的草坡上格外醒目,经幡在屋顶一角随风飘动,划出细碎的彩色弧线。<br><br>沿着栈道向山谷深处走去,脚下是松软的草甸,身旁是密不透风的云杉林,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听得到溪水在石缝间叮咚作响,那是益哇河从高处奔涌而下的前奏。走到仙女滩,视野豁然开朗,大片的绿色草甸像被铺展的绒毯,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远处的村落、寺庙与连绵的山峦构成一幅立体的画,待到日落时分,晚霞为山峰镀上金边,整个世界都温柔得不像话。<br><br>拉桑寺的白塔在村落旁静静伫立,三百多年的时光没有磨去它的圣洁,金色的寺顶在阳光下闪着光,偶尔有僧人走过,袈裟的红色与周围的绿意相映,成了最动人的点缀。在这里,自然的雄奇与人文的沉静完美交融,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心安。 扎尕那的云雾天,木栈道上聚着我们这群游人。经幡在雾里若隐若现,山峦被云海轻裹,像幅未干的水墨。身旁伙伴或低语或凝望,潮湿的空气里,满是对这方朦胧仙境的惊叹,喧嚣被隔绝,只剩自然馈赠的宁静与震撼,在心底慢慢漾开。 云雾漫上来,把扎尕那裹成半梦半醒的画。我们站在观景台,山在雾里躲躲藏藏,经幡被风扯着,絮絮叨叨讲古老的故事。<br>同行的你们在身旁,笑声混着湿凉的雾气,往心里钻。雨水打湿衣角,可那点凉,哪抵得过眼前这股子热 —— 是和你们共享这方天地的热乎劲儿,是喧嚣被碾成渣,只剩自然与我们相依的妥帖。<br>在扎尕那的雾里,突然懂了,最美的不是风景,是身边人,是我们一起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此刻 。 腊子口,甘川咽喉,壁立千仞间一道险隘。两峰夹峙如门,河穿峡而过,仅容单骑。1935年,红军破壁夺关,血火映红旗。今观险处,硝烟散尽,栈道蜿蜒,湍流依旧咆哮。崖上弹痕犹存,诉说着“一夫当关”的峥嵘,更镌刻着星火燎原的壮阔。 <p class="ql-block">踏入官鹅沟,便一头扎进了绿野仙踪。山,似是被岁月精心雕琢,巍峨中透着灵秀。澄澈的溪流穿梭于怪石之间,一路欢歌,奏响自然的乐章。那瀑布如白练般飞泻而下,水雾升腾,带着丝丝凉意。我们漫步其中,被这绝美景致紧紧包围,心灵也在这山水间得到了最深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站在官鹅沟瀑布前,飞瀑轰鸣似岁月的潮声,溅起的水雾是时光里的清露。</p> --甘南归来,心留远方--<br>从甘南归来,那片土地的一切仍在我心头翻涌。<br>踏上甘南的土地,就像闯入了被岁月私藏的梦境。广袤无垠的草原,如绿色绒毯般铺展到天际,成群的牛羊似珍珠随意散落,牧人悠扬的吆喝声,在风里打着旋儿。拉卜楞寺的转经筒,被无数双手虔诚抚摸,每一次转动,都似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酥油灯的微光里,藏着世代的祈愿 。<br>官鹅沟的山水又有着别样风情,山峦在云雾中若即若离,溪流欢腾着奔向前方,每一滴水珠都仿佛藏着自然的秘密。<br>而我在这天地间,渺小如尘,却又被无尽的力量包裹。那是对自然敬畏的力量,是被纯粹信仰触动的力量。甘南归来,城市的车水马龙依旧,可我的心,却永远留下了一块属于甘南的地方,那片净土的宁静、信仰与壮美,会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提醒我:远方,永远值得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