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调歌头·观辽金文物展</div><br>云阙锁苍翠,铁马卷西风。玉壶圆契丹月,金盏女贞虹。汇聚多元文化,改写辽金韵雅,驰骋盛兴踪。检索赞清影,犹见古英雄。<br><br>剑戈穿,刀戟战,逐烟骢。忽闻号角,鼙鼓雷动旧时烽。谁解青瓷华夏,空对湛蓝天诧。万事迭更中。此刻当温酒,方品与今同。<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河与共,千年契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山河与共”辽金文化展览有感</div><br> 当我踏入辽宁省博物馆“山河与共”调兵山辽金文化展厅,仿佛时光瞬间穿越,将我们带回了那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辽金时代。作为文学社的一员,我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br><br> 展厅内,一块块展板文物静静伫立,它们像是历史的见证者,用沉默的语言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里有精美的陶瓷器,辽代造型独特的陶壶,壶下阔上微收。仿佛是一只昂首的雄鸡,冠盖处有圆孔,便于穿绳携带,这种设计实用又富有民族特色。它让我想象到,在辽阔的草原上,辽金人骑着骏马,挂着这样的壶,在硝烟中驰骋,壶中的酒液征战间隙时,呡口酒,瞬间精神百倍,其实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馈赠自己驰骋疆场战绩的奖赏。展板上的金代的白瓷梅瓶,线条流畅,釉色洁白细腻,瓶身上的花纹细腻精美,每一笔都透露出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这些陶瓷器不仅仅是生活的器具,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br><br> 除了陶瓷器,兵器也是展览中的亮点。辽金时期的刀、剑、弓箭,锋利依旧,仿佛还能听到它们在战场上发出的铿锵之声。这些兵器的展出,使我联想到我的家乡调兵山,史上女真人名将金兀术,就挂着一把辽代的铁刀,驰骋疆场,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手持这样的兵器,追随者骁勇善战的首领奋勇杀敌。这些兵器见证了辽金两朝的战争与和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坚韧与勇敢。<br><br> 在展览的一角,还有一些书画作品。虽然历经千年,墨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画家们笔下的辽金风彩神韵。描绘草原风光的画卷,苍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远处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将辽金时期的大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广袤无垠的绿色世界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br><br> 参观过程中,我们文学社的成员们不时地交流着各至的感受。有的被文物的精美所震撼,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展馆版图文物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思考着民族融合与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展览馆设在兀术古城高高的城楼之上展厅中,门前更有跃马挥斧金兀术雕像。这里一切,使我心中也涌起了许多感慨。辽金时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契丹、女真等民族曾在我家乡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相互交流。他们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遗留了许多独特的辽金文化遗址,地名遗存。这种文化的存遗,让我深受启发。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文化的氛围,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更需要发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r><br> 走出展厅,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舒适。但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这次参观“山河与共”辽金文化展览,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辉煌与苦难,也让我们明白了现在的来之不易。作为文学社的一员,我将把这次参观的感悟融入到我的写作中,用文字记录下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辽金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br><br> 山河与共,天辽地宁。辽金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传承,这颗星辰将会永远照亮家乡人们前行的道路。<br><br> 孟丽芝写于2025年7月8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