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王雨路,就成了他的“迷弟”,彼时师范毕业的他已经是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天生一副慧黠的头脑,更兼眼色敏锐,待人热情,办事利落,干部群众的风评都很好。我与他同居一室,常能窥见他眼底深处那团无法熄灭的火焰——那是对“进步”如饥似渴的焦灼。</p><p class="ql-block"> 他很快觅得良机,某日县委某位领导到乡政府视察防汛工作,雨路手持一把崭新结实的大伞,在领导下车时快步上前,伞柄恭敬递出:“领导,雨大了,您用这伞。”伞尖看似无意地轻碰了一下领导掌心。领导瞥他一眼,并未接过伞,只淡淡点头:“年轻人,有前途。”</p><p class="ql-block"> 我后来才明白,他那时已悄然把自己用一根看不到的线到处抛转,我还继续像个傻子一样刻意和领导保持距离。虽然,我看见雨路第一次的投掷并未钓到任何东西。</p><p class="ql-block"> 乡里人事沉浮,因为年轻,也或许因为人红是非多,雨路终究被排挤得有些立足不稳了,我有意无意劝他等两年再说,他笑了摇摇头,目光坚定。没过多久,他竟然又搭上了区纪委的线,很快被借调过去。因为材料写得不错,下乡镇办案既能唬住违纪者,又会给乡镇部局一把手支招,结案速度极高,更重要的是下乡办案给纪委实现“零成本”,很快在县委组织部,纪委圈内声名鹊起。两年后,雨路被提拔为某镇副书记,再两年又升任另一乡镇的镇长。</p><p class="ql-block"> 那年一场暴雨后,雨路管辖地盘里的一处堤坝出现险情,而他当时正疲于应付一个针对他在我们乡政府时滥用职权的举报未在现场,导致河堤两边数千亩庄稼受灾。灾情之后,问责的阴影沉沉压来。区纪委书记竟在常委会上为他拍案而起:“雨路同志本质是好的嘛!经验不足,可以再历练!”——雨路曾为这位领导处理过一件棘手的私事,那事如同隐秘的锚,牢牢拴住了这艘将倾之船。</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非但安然无恙,反而调回区纪委,稳稳坐上了区纪委副书记的位置。再后来,他一路扶摇,最终坐进了区委办主任那间视野更开阔的办公室,一直邀我去坐坐,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离领导远点。</p><p class="ql-block"> 就在昨天,他来我们乡政府调研,点名让仍是业务员的我陪同,天突然下起蒙蒙雨,乡长递眼色让我给王主任送把伞,他和乡长倒像在谈论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刘乡长啊,得想办法让我舍友动一动了,不敢这样使唤老同志啊!” 刘乡长连忙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 我心突然疼了一下,借口有事离开,手里的伞的伞面已被风吹翻,露出那错综交织的的伞骨,那线像极了雨路抛出的线。“如今的雨路,算不算是实现了他的的初衷呢”,我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