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总编若欣的作品《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有感——岁月的墨痕,生命的温度

总编若欣

<p class="ql-block">读若欣总编的作品《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有感</p><p class="ql-block">——岁月的墨痕,生命的温度</p><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桃花源文轩》有声平台诗协会员~作家冷剑无双</p><p class="ql-block">朗诵:影音审核指导员艳儿团长</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文轩有声平台主编若欣的《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现代诗。它以美篇平台为背景,以十年为时间跨度,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在数字世界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成长、相互陪伴的温暖历程。这首诗不仅是对美篇平台的感恩之作,更是一次对时间、记忆、文学与友谊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文字在记录生活、连接心灵、赋予生命意义方面的巨大能量。</p> <p class="ql-block">诗歌开篇,若欣以“暮色曾在氿滨广场折出银边”为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怀旧的氛围。这里的“暮色”和“氿滨广场”不仅是对场景的描绘,更是对时间起点的设定。诗人接着写到:“阿英的镜头晃过垂落的柳丝时,我看见她指尖的光斑抖了一下,像一封未拆封的信笺,在黄昏的封口处,洇开墨色的纹路。”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捕捉到了瞬间的美感与生命的灵动。光斑的抖动仿佛是时间的脉搏,而“未拆封的信笺”和“墨色的纹路”则巧妙地引出了“邮戳”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邮戳是时间的印记,它将过去的瞬间封存,成为可以追溯的记忆。诗人将美篇平台比作一枚“旧邮戳”,盖在“时光褶皱里”,这一比喻充满了怀旧与温情。邮戳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美篇平台在记录生活、保存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将散落的生活片段封装成可追溯的精神信札,让过去的美好得以留存。</p> <p class="ql-block">“十年光阴足够让苔藓爬满石碑,而这里的晨光始终新鲜如初”,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美篇平台上时光的独特性。尽管岁月流转,但在这里,每一天都像是新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这种对时间的感知,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在《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中,文学不仅是诗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诗人通过“不懂快门声能嫁接出文字的根系,直到她朋友圈的涟漪漫过我的晨昏”这一句,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快门声捕捉的是瞬间的画面,而文字则能够赋予这些画面更深远的意义和生命力。文字的根系在时间的土壤中生长,将散落的碎片重新拼贴成完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有人用镜头收割太湖的涟漪,把七十二峰的倒影酿成诗行;有人在文字里种植二十四节气,让蒲公英的绒毛驮着心事飘向远方”,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友们在文学创作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让平凡的日子变得诗意盎然。文学在这里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生命的滋养,它让诗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诗人还通过“李根的相机总在黎明前擦亮露珠,那个曾在课堂上勾勒函数图像的手,如今正梳理《桃花源文轩》万千枝叶”这一句,展现了美篇平台上文学创作的传承与延续。李根从一个数学教师转变为文学平台的编辑,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文学对个人生命的重塑,也暗示了美篇平台在培养文学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不仅是一首关于文学的诗,更是一首关于友谊的诗。</p> <p class="ql-block">诗中提到的“阿英”“李根”“小玥儿”“如梦令”“浣溪沙”“乐婆婆”等人物,都是诗人在美篇平台上结识的友人。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通过文字和声音,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在语音里交换江南的雪与塞北的风,当视频框里的笑靥揉碎时差的冰”,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数字世界中友谊的温暖与力量。尽管地域的差异和时间的限制,但诗人们通过语音和视频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让距离不再是障碍。这种跨越时空的友谊,如同美篇的服务器,储存着千万个温暖的晨昏。</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被重新激活的文学胚胎,有在评论区生根的友谊,有每个深夜敲打键盘时,与星辰对坐的寂静”,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篇平台上友谊的深度和广度。评论区的互动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交流,更是对彼此心灵的慰藉。深夜敲打键盘的寂静,是对文学的热爱,也是对友谊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诗人在诗中还通过“如梦令的窗台永远盛开着诗经里的草木,她用露珠串起的问候,总在清晨叩响每个对话框”这一句,展现了友谊的细腻与温暖。如梦令的问候如同清晨的露珠,清新而美好,让诗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彼此的关心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不仅关注时间的流逝和文学的滋养,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个体的价值。诗人通过“十年墨痕已在生命里拓印成碑,这里有被重新激活的文学胚胎,有在评论区生根的友谊,有每个深夜敲打键盘时,与星辰对坐的寂静”这一句,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十年墨痕已在生命里拓印成碑”,这一句不仅强调了时间对生命的塑造作用,更暗示了美篇平台在诗人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十年的时光,让诗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从青涩到成熟,他们的生命因为文学和友谊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它让散落的墨滴聚成河流,让每个平凡的晨昏,都有了被郑重盖印的重量”,诗人用“河流”这一意象,象征了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连续性。而“被郑重盖印的重量”则强调了每个瞬间的价值。在诗人的笔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记录,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意义。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暖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是一首充满感恩之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表达了对美篇平台的深深感激。诗的结尾写道:“如今我在桃花源的轩窗下种诗,但总记得最初那枚邮戳的温度,当公众号的推送掠过数字海洋,最温暖的那道波纹,永远来自十年前,氿滨广场的黄昏,来自阿英镜头里,那朵恰好绽放的晚霞。” 这一段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美篇平台给予的温暖与陪伴的深情告白。</p> <p class="ql-block">诗人用“桃花源的轩窗下种诗”这一句,象征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坚持与热爱。而“最初那枚邮戳的温度”则强调了美篇平台在诗人生命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感恩,表达了对美篇平台在过去十年中给予的陪伴、支持和成长机会的深深感激。</p> <p class="ql-block">《致美篇——十年邮戳上的墨痕》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智慧的诗作。它以美篇平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文学、友谊和时间对生命的深远影响。诗人用文字记录了十年的时光,也用文字赋予了时间以温度和重量。</p> <p class="ql-block">美篇平台在这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场所,更是诗人们心灵的港湾。它让诗人们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了彼此,也让他们的生命因为文学和友谊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这首诗是对美篇平台的感恩,更是对文学和友谊的赞美。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只要心中有爱,有文学,生命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和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