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甘南之腊子口天险

呼噜王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中国革命的红色地标。</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前的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在这里打响。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两侧是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中间仅有宽约8米的峡谷,腊子河从峡谷中流过,隘口处有木桥相连,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往甘肃岷县的唯一通道,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战役是红军在长征中突破国民党军最后一道封锁线的关键战役,为中央红军顺利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实现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是长征史上以少胜多、以险胜险的经典战例。</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后的今天,夕阳红旅游团这一群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听着红军长征故事成长的一代,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追今抚昔,缅怀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铭记共和国缔造者可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走进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大厅正面一群腊子口战役决策者指挥者铜雕高大挺拨。</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从于都渡河、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至1935年9月,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抵达甘肃南部的腊子口附近。</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2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迭部县达拉乡俄界村召开的一次重要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讨论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以及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时确定了红军继续北上,以游击战争打通前往苏联的道路,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p> <p class="ql-block">  继续北上的方针确定后,中央红军的行动路线仍有三个选择,往东走由舟曲到陇南,有敌重点把守;往西走进入青海,面临补给困难之大问题;向北走突破腊子口天险,虽是捷径,但是险棋,若不能在既定时间内攻占腊子口,红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狭路相逢勇者胜,伟人高瞻远瞩下了死命令,限三天内夺取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抵达腊子口后,当晚发起首次进攻。以少数兵力从正面冲击木桥,但因敌军机枪压制、手榴弹狂扔火力密集,且桥面狭窄、无掩护,多次冲锋均未成功,造成红军伤亡较大。</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和油画,再现了当年腊子口的险峻。</p> <p class="ql-block">  伟人运筹帷幄,战士决战沙场。</p> <p class="ql-block">  前线指挥官及时调整战术,9月17日凌晨,决定以正面部队继续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同时选派突击队从悬崖峭壁迂回至敌军侧后。</p> <p class="ql-block">  苗族战士“云贵川”是一位在红军长征中屡立战功的英雄,因不知其真实姓名,且他随红军走过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故战友们称他为“云贵川”。关键时刻,“云贵川”毛遂自荐,称自己常年采药能从绝壁攀爬上去。他赤着脚,腰缠用绑腿带连接起来的长绳,手持带铁钩的长竿,像猴子一样顺着绝壁上的树根、崖缝攀爬而上。登上山顶后,他放下绳索,让红军突击队战士拽着绳索攀到崖顶,迂回到敌人后方。9月17日白天,总攻发起后,红军前后夹击,崖上居高临下,手榴弹炸向无盖顶的敌碉堡,成功攻破腊子口,为长征开辟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后,“云贵川”的去向便无从知晓,他的家乡在哪、最终结局如何,都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红军队伍中这样的英雄有成千上万,红色的信仰,无怨无悔的牺牲成为共和国旗帜上的每一根纤维。</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7日,红军大部队通过腊子口翻越达拉梁(大喇山),走出千里岷山。9月18日先头部队哈达铺,主力跟进并在此作短暂休整,军委纵队和一方面军主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共7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  9月29日,陕甘支队由榜罗镇出发北进,攻占通渭城。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陕甘支队部分官兵时,满怀激情首次朗诵《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  10月5日至7日,陕甘支队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翻起六盘山,在固原歼东北军何柱国部数连,并向环县与庆阳前进,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标志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主张,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甘肃卓尼地区时,面临着缺粮少食的困境。藏族土司杨积庆虽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但他看清了红军的性质和宗旨,毅然决定支持红军,下令打开自家粮仓和仓库,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粮食、布匹、马匹等物资,还安排当地群众为红军充当向导、修复桥梁,帮助红军顺利通过了卓尼地区。</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守军头目鲁大昌,把腊子口失利赖到杨积庆身上,向蒋介石告状,1937年8月25日“博峪事变”中,杨积庆及家眷共7人被杀害。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深明民族大义的这位藏族土司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由于张国涛错误路线的影响,红二、四方面军,三次往返草地,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从四川甘孜出发北上,8月抵达甘肃南部腊子口地区。此时,国民党军为阻止红军北上,再次在腊子口部署兵力,依托原有工事和新构筑的防线实施堵截。1936年8月,红军发起第二次腊子囗战役,击溃守敌。</p><p class="ql-block"> 两次腊子口战役均以红军胜利告终,成为长征中突破天险的经典战例,彰显了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作战智慧与顽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顺利通过腊子囗,在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崭新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旧址,今天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竖起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杨成武将军题写了碑文和碑铭。</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九十年过去腊子口东崖,地貌变化不大,西崖开通了公路,天险难以再现,腊子河水奔流不息,为昔日的英雄而歌唱。</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碑到过去的敌碉堡,红旗猎猎把路引,风飒飒,军号吹冲锋,战士呐喊向桥头,子弹呼啸炮声隆。</p> <p class="ql-block">  小木桥早已变为钢筋水泥桥,碉堡后的小径,过去是通往悬崖峭壁的栈道,红军三大主力都从这里走出千里岷山,走向中国革命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  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先烈热血铸就了今天共和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莽莽岷山雪,铭记着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巍巍腊子口,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  夜宿迭部县城,导游说去县城中心广场逛逛,那里有毛主席雕像,主席就是迭部人民心中的神!</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p> <p class="ql-block">  在甘南小县城,打的可拼车,随叫随停,二、三块钱足矣。</p> <p class="ql-block">  迭部走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她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