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如潮涌来,“核心素养”“整合思维”“家校协同”等概念高频出现,教学中常感力不从心。此次培训在唐彩虹主任的精心安排下,如一场及时雨,邓兰芳副局长的开班动员更让我明白:这不是普通集训,而是一场关乎教育未来的深度对话。</p> <p class="ql-block">【开篇·心声】 </p><p class="ql-block"> “翻开新教材的第一页,我的忐忑比学生更多。” 从教多年,却在新课本前重回“新手”状态,当统编教材的墨香撞上武陵山水,我们在武陵源一中的蝉鸣声里,寻到了破局的星光。</p> <p class="ql-block">【共鸣·解困】</p><p class="ql-block"> 这次培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新课标的迷茫。最触动的是李先军特级教师分享的《成长是一首开心的歌》: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犹记李少军局长那句“教育要放眼看世界”,让我意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识字造句,更应架起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黄任培校长分享的《提质增效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策略两方面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武陵源一中是如何用制度激发教师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贺湖教授的《整合思维视域下的新教材解读》如醍醐灌顶。他提出“单元统整教学法”,为教师们精准把握教材、创新教学思路,筑牢理论根基,让课堂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他提出“单元统整教学法”,让我反思过去碎片化教学的局限,今后在教学中如何设计跨学科任务群。</p> <p class="ql-block"> 技术赋能环节让我十分兴奋,在凌云志博士指导下,我首次用AI豆包工具,系统精准的修辞分析启示我: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让个性化指导成为可能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张晓阳老师的《家校协同育人》讲座 让我懂得:家校不是对立阵营,而是育人共同体,教师与家长是为了助力孩子成长的合伙人。同时,张晓阳老师还分享了很多与学生、与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技巧,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刘灵芝院长的《用好新教材,提升学科素养》讲座,点醒了我:“教材不是孤岛,而是素养培育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尾声·共生】</p><p class="ql-block"> 三天培训,是一次专业淬炼,更是一场心灵洗礼。我深知:所谓教育变革,不在宏大口号,而在每位教师是否愿意躬身入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语文为舟,载孩子驶向有光的方向;以热爱为桨,做终身成长的教育摆渡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军地小学:李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