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隐秘回响——沂源栖真观

发现美

<p class="ql-block">  在沂源鲁村镇安平村,栖真观静静伫立,宛如一部尘封的史书,镌刻着岁月的斑驳与往昔的辉煌。这座始建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的道观,由全真道龙门派道长丘处机奉诏前往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时,专门指派弟子张志顺所建,更有大元皇帝诏书赐额——栖真,自诞生起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成为山东道教文化的重要坐标。</p><p class="ql-block"> 栖真观原名上真宫,占地30余亩,背倚仙公山,四周群山环抱,石秀林茂,清泉溪流潺潺而过,注入西庵河,宛如世外桃源般清雅宁静。其建筑布局独具匠心,东、西、中三个院落并排而立,各有角门相通,整体错落有致,尽显古人的建筑智慧与审美意趣。中院建有斗拱型主门楼,朱漆大门庄严肃穆,旁设耳门方便香客平日出入;院内的奶奶殿、灵官庙、王母宫等建筑,曾经香烟缭绕,信众往来,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东西两院皆为月洞门,西院进门处的过厅曾供奉千手观音和送子娘娘,可惜如今整个院落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些许残迹,让人遥想当年的盛景。而东院的钟鼓二楼、东西廊房、魁星阁、玉皇殿等建筑,虽历经风雨洗礼,部分仍保存至今,向世人展示着昔日道观的宏伟与庄严 。</p><p class="ql-block"> 玉皇殿内的清代壁画,无疑是栖真观的艺术瑰宝。这组壁画分布于东墙、西墙和北墙上,总面积达39.4平方米,绘有二十八星宿等道教内容。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或亲切和蔼,或严肃庄重,或端庄典雅,或威严神圣,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画家运用工笔手法,线条细腻流畅,造型准确生动,构图严谨有序,将道教文化的深邃内涵以艺术的形式完美呈现。色彩上,红、褐、石绿、蓝、赭石、黑等多种颜色相互交织,根据不同的人物和场景“随类赋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各种人物的身份和器物质感,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色彩斑斓,让人不禁为古人精湛的绘画技艺所折服 。</p><p class="ql-block"> 除了精美的壁画,观内的千年古树也格外引人注目。玉皇殿前的千年古银杏,胸围7.5米,枝繁叶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庇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据专家考证,其树龄已有两千多年,仅次于山东莒县浮来山四千年树龄的银杏,为山东第二大银杏古树 。树干上四个奇特的树瘤,更为这棵古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每个树瘤的形成大约需要500年,它们宛如岁月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栖真观的千年沧桑。围绕着这棵古树,还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如它曾被认为有灵气会走动,后被道观主持用法术镇住,树根用铁索缠住、铜锁锁住,才永久屹立于此;还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工匠准备锯掉妨碍施工的树干时,锯口竟流出如血液般鲜红的血水,第二天树干神奇升高两米,这些传说更为栖真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这棵古树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神树”,每逢初一十五,前来上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p><p class="ql-block"> 历经岁月的变迁,栖真观饱经风雨,也曾遭受磨难。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场特殊的运动中,道观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毁于一旦,仅剩下主体大殿和那棵古老的银杏树,见证着历史的伤痛 。然而,历史的厚重不会被轻易磨灭,2007年,淄博庆源建安公司董事长、安平村支部书记李友昌先生,聘请专家进行考证,多方筹措资金,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先后投资180多万元,让这座千年道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貌 。2006年6月,栖真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后人保护文化遗产的鞭策与激励 。</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栖真观庙会、农历六月六的拜山祈福会以及农历九月九的九九重阳民俗文化节,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他们在这里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聆听古老传说的神秘回响,让这座古老的道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p><p class="ql-block"> 栖真观,它不仅仅是一座道观,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一幅凝固的画卷,一首无声的乐章。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现在,也向未来诉说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在岁月的长河中,它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有缘人的到来,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聆听它穿越时空的故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