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寻佛

微玉阁主人

<p class="ql-block">中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骤雨,好在我们正躲在老三羊汤的总店里喝羊汤,因为人家给的量足,一不小心就点多了~😒老天爷还是很给面儿的,吃完了饭雨也基本上就停了。</p> 普宁寺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的叛乱后。当年冬天,厄鲁特蒙古四部(准噶尔是四部之一)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帝仿照圣祖康熙爷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也是三部分,前面两部分也是青庙的形制,天王殿供弥勒、四大天王、韦陀;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世佛。所不同,在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前供奉着三幅班禅额尔德尼的照片,中间为当世的十一世活佛,左右是他的前世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雄宝殿,马上就是一处高台,这个就是藏传的格调了。由于刚下过雨,高台上的水不断从喷水兽的口中流出,我们不得已重新打伞。顺两侧台阶爬上高台后,眼前豁然开朗,普宁寺的核心建筑——大乘之阁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大乘之阁高三十多米,从外面看有好几层,但里面是上下贯通的,其中供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彩绘千手观音。观音像高27米多,从下向上望去,肃穆庄严之感油然而生。观音两侧自然是龙女和善财,他们也有15米高。虽然龙女亭亭玉立,但善财童子却是老人模样,据说他是700多岁才得道的,童子呀!</p> <p class="ql-block">大乘之阁四周围绕着这种白方塔,代表十方世界。普宁寺虽是乾隆二十年始建的,但不久准噶尔又反,直到乾隆二十三年才真正平定,因此乾隆特意在此寺勒碑纪念,碑文中有“永永普宁”之语,故名。现在的普宁寺仍然是有喇嘛的,与安远庙啥的不同。</p> 须弥福寿之庙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在普宁寺的西面两公里,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十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的。当时考虑到热河、北京比西藏炎热,乾隆帝下旨在热河建须弥福寿之庙,而在北京香山建宗镜大昭之庙。</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晚的,因此也更多的参考了其它庙宇的经验。比如行宫内的御碑,就是外八庙里唯一用赑屃碑座的御碑,以彰显班禅活佛的地位。当年班禅抵达后,乾隆曾亲来庙中探望,以显示清廷对活佛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进入庙后马上就是主体建筑的大红台,这也与大多数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台在前红台在后的形制不同。老实说,虽然雨后不久,但现在马上就日头高悬了,爬爬大红台还是很需要点体力的🥵🥵</p> <p class="ql-block">妙高庄严殿位于大红台裙楼的天井中心,是须弥福寿的主殿,乃是六世班禅讲经之所。大殿三层上下贯通,上覆铜制鎏金瓦,最显眼的是四面屋脊各有两条金龙,每条重约1吨。据说殿顶就用了纯金1.15万多两!殿里除了供奉佛祖和班禅活佛的先师宗喀巴外,还有当年班禅讲经的宝座。</p> <p class="ql-block">琉璃万寿塔在行宫的最深处,也是最高点,但现在的我们毕竟不是二十年前了,老弱残躯又是艳阳高照,就不上去了,远远地拍一张意思意思就得了,这不会对佛不敬吧🫣🫣</p> <p class="ql-block">出得山门,下一站就是小布达拉宫了,据说两庙之间有免费的摆渡车,但一是的确有点累了,二来同行的妹妹就喜欢新奇,于是就“包下”了这辆马车,每人10块🤑🤑哦,这匹大马名叫“妞妞”,好可爱好温顺的~🥰🥰</p> 普陀宗乘之庙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庆祝母亲甄嬛八十寿辰而建的。它完全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其实“普陀宗乘”本就是“布达拉”的汉译,意为“观音圣地”。</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会见蒙古王公的场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普陀宗乘之庙都会举办藏传佛教学位考试;而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正月十四日,庙里还会举办送祟活动,那时普陀宗乘之庙全体喇嘛会在该万法归一殿中一起念经。</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p> <p class="ql-block">从普陀宗乘之庙建好就有传言,这是为了迎接达赖喇嘛进京而修建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布达拉宫就是达赖的居所。不过现实中达赖却从没有来过这里。在藏传佛教中,虽然达赖和班禅都是宗喀巴的弟子,但从影响力来说,达赖还是略胜一筹的,这只要看看达赖的二十四字封号就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是二十五米高的大红台,但它却建在十八米高的大白台上。虽然此时我们已经接近力竭,但是怎么说也得攀上白台吧!毕竟来都来了。好在普陀宗乘的台阶不很陡,提一口丹田也就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大白台的西侧是一处小商店,纪念品冷饮啥的一应俱全,虽说没有电,冷饮只能靠棉被维持温度,但这对于我们这些腿肚子抽筋的老年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特别要表扬的是店铺旁边的一条长椅,正处在穿堂风口,那个凉快,就别提了!</p> <p class="ql-block">休整一翻的我们觉得“血条”已经恢复了八成,那么当然就要去爬大红台了!好在大红台的阶梯是在室内,至少没有大太阳呀!还好也就上了两层楼梯的样子,就来到了普陀宗乘的主殿——万法归一殿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是小布达拉宫各种庆典的主会场,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就在这里接见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大规模讲经祝寿活动。现在这里还有专题的展览。不管双方一开始的心态为何,最后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总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被大红台的裙楼围绕,而裙楼每上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观,而顶层的视野更加开阔,不仅可以远眺避暑山庄,也可以俯视不远处的须弥福寿之庙,再远处那就是磬锤峰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承德晴雨不定,时而艳阳高照,时而薄云掩日,但是对于想多多旅游出片的我们,却是着实不错。随着日头渐渐西去,虽然心中颇有不舍,但终归不免离去,毕竟超脱的佛家世界离我们的牛马生活还是太远太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