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浸润 研思同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第二日精彩纪实

南方以北

<p class="ql-block">  7月9日,伴随着盛夏的蝉鸣,古诗词教学培训在求知若渴的氛围中迎来第二天。这一天,老师们继续以经典为舟,以研讨为桨,在古诗词教学的海洋中探寻新方向。</p> <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学员们精神饱满地带领全体教师齐声朗诵《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铿锵之声响彻会场,字句间传递着古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为今日的学习注入了典雅庄重的气息。老师们在朗朗书声中涤荡心灵,以最纯粹的诵读叩开传统文化的大门,开启充实的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  欧阳艳老师带来《分类而教,因“题”施策:小学古诗教学路径探索》主题讲座。欧阳老师直击当下古诗词教学痛点,学习方式固化、学生理解浅层化等现存问题切入,引发在场教师的深度共鸣。随后,她聚焦爱国诗、写景诗、边塞诗、咏物诗四大常见古诗类型,层层剖析。</p> <p class="ql-block">  在爱国诗教学中,通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示儿》挖掘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讲解写景诗时,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诗中画面与意境;边塞诗部分,王昌龄《从军行》的剖析,让老师们掌握展现战争场景与戍边情感的教学方法;咏物诗则借助王冕的《墨梅》,传授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解读路径。详实的案例、细致的拆解,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李沙老师以《从分类到融通: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素养进阶之路》为题,带来分享。李老师首先解读教材编排特点,点明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系架构与梯度设置,让老师们明晰教学脉络。在教学建议环节,李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着重强调“读”的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外,李老师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儒士情怀、学会知人论世。她强调,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补充诗人背景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理解诗词内涵,真正让古诗词教学成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培训充实而紧凑,欧阳艳老师与李沙老师的倾囊相授,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带着今日所学所获,融入未来的课堂,让古诗词教学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引领学生在诗词雅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