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融合启新思,古诗教学谱新篇

潘萍(第四组)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培训活动于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序幕。现场,在何艳兰老师的引领下,老师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清晰的发音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共同朗诵了经典篇章《爱莲说》。其声如洪钟,掷地有声,既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为本次培训奠定了严谨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基调,引领全体参与者一同踏上知识的探索之旅。</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欧阳艳老师的“分类而教,因题施策”讲座,让老师们对小学古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将古诗细致划分为爱国诗、写景诗、边塞诗、咏物诗四类,并深入剖析了每一类古诗独特的教学途径。在爱国诗教学中,通过讲述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能让学生深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写景诗教学里,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他们身临其境般领略自然之美;边塞诗教学借助对比边塞的艰苦与战士的豪情,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咏物诗教学则注重把握物与情的联系,帮助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寄托。这种分类教学,精准定位了每一类古诗的教学重点,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李沙老师的《从分类到融合》讲座,则为我打开了古诗教学的新大门。她提出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要打破各类古诗之间的界限,实现融合教学。不同类别的古诗在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等方式,将多首古诗整合在一个项目中,能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这种融合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p> 学员风釆 <p class="ql-block">培训讲座的现场,静谧而充满着求知的气息,学员们宛如一群渴望甘霖的幼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或身姿端正,脊背挺得笔直,眼睛紧紧地锁定在讲师身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或双手放在笔记本上,随将重要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他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有重点知识的标注,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每一页都承载着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执着。整个讲座现场,学员们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画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精彩绝伦的求知画卷,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