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节点让人铭记,它们如同星辰璀璨,照亮后人的道路。虎门雅片战争博物馆即林则除纪念馆就是这样一处让人心生敬畏与感慨的地方。2003年11月6日结束陈方柳枝实验农场游览后便前往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和鸦片战争博物馆去探索这个让华夏子孙永远铭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是一座专门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及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和保护有关文物遗址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839年06月03日至25日,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做出了一个震惊华夏的壮举,他把从英美鸦片贩子手中缴获的2376254斤鸦片投入在虎门镇口海滩的销烟池内,池中装卤水,再将烧透的石灰抛下。我们都知道石灰遇水能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让鸦片在高温下融化,达到销毁的目的。这一壮举,有力地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销烟池是1839年林则徐为销毁英美鸦片而事先特别开挖的,池有两个,每个池纵横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桩钉板,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现在馆区的两个销烟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础上初步复原的,它是当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虎门,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几经变更于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了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两个馆名,一个馆址)。</p> <p class="ql-block"> 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主要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 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形式采取画物结合,实物辅助展品结合,采用场景、盘、声光电模型、寻像放映等多种手段,使陈列更加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林则徐书法、通草画、铜版画、其他类展品。涉及销烟池的木桩、木板;林则徐手书的对联、条幅;抗英时用过的武器;当年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珍贵的实物资料。历史图照1310幅,油画、工笔画等艺术品120幅。展厅内一件件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锈迹斑斑的枪炮、陈旧的文书、缴获的鸦片烟具……这些见证历史的物品,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世代的终结与一个时代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这两馆,伫立在炮台前、站在销烟池边缅怀先烈,凭吊英灵;默默地凝视,感受着164年前的民族风云。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辉煌,也有屈辱,时势造英雄,每个的代,都有一批英雄,晚清时期的林则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眼前的销烟池则像一幅巨型屏幕,将那段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壮丽历史画卷映照出来。它让人们想起屈辱历史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它让人们牢记落后就会挨打这一铁的事实;从而激励华夏子孙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2025年07月06日根据2003年旅粤游记文档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