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两年,台湾同胞频繁来大陆旅游,除了看大陆风景,更想看大陆的风土人情,说到底就是想证实一件事,大陆究竟是贫穷还是富裕。在他们眼里,大陆是贫穷的,以他们的局部富饶去中和大陆的贫穷落后,简直是杯水车薪,一句话富人和穷人怎么打交道嘛。在他们脑海里生根的还有我们的人民,衣衫褴褛温饱难衡……但他们的想法也有变化的时候,难道自己发展大陆就不发展了吗?发展到哪一个地步才是他们最想搞明白的地方,来大陆旅游其实就是来大陆一探究竟。这一来不要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哪里是他们印象中勾勒的大陆,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诺亚方舟。</p><p class="ql-block"> 同样我们大陆人也想去台湾旅游,平时我们敢否定台独政策都不敢否定台湾的风土人情,否定风土人情都不敢否定台湾的自然景观。虽然我们缺乏对台湾人民的了解,但不缺乏对他们自然之美的尊重,我们开展对台独分子的抨击,但决不抨击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平衡。去台湾看风景,要像看我们大陆的风景一样,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从欣赏的角度去细细品尝品味。</p><p class="ql-block"> 风景自在人心。在我眼里,台湾的风景因其独特性而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台湾是一个聚宝盆,上游富余的财富都汇集于此。台湾是一块连趾的骨头,富饶又骨感十足的地形地貌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岛屿从中央山脉的巍峨到海岸线的蜿蜒,从热带雨林的丰茂到温带草原的开阔,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景观层次。阿里山的千年神木、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太鲁阁的峡谷奇观,无一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些风景的“富饶”,不仅体现在视觉的壮美,更在于它们承载的生态价值——台湾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许多特有物种在此繁衍,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人迹罕至的地方恰好说明人类的忽略成就了自然保护的意义,未被过度开发的风景,才是好风景,是生态平衡的珍贵体现。</p><p class="ql-block"> 台湾风景的“骨感十足”,在于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积淀。</p><p class="ql-block"> 台南的安平古堡、赤崁楼,见证了郑氏王朝的辉煌与荷兰殖民的历史;九份的山城风貌,因侯孝贤电影《悲情城市》而成为文艺地标,吸引全球影迷朝圣;台东的卑南文化遗址,则诉说着千年前原住民的智慧与信仰。这些风景的“骨感”,是时间雕刻的痕迹,是文化沉淀的肌理。它们或许没有商业化的喧嚣,却以静默的力量传递着历史的温度。正如长城的沧桑、吴哥窟的残缺,台湾的“瘦削”风景,恰恰因其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p><p class="ql-block"> 人与自然共生。自然风景的价值在于能否引发人类的共鸣与敬畏。台湾的风景,无论是澎湖列岛的珊瑚礁、绿岛的海底温泉,还是七星潭的鹅卵石海滩,都以独特的方式与人类互动:渔民在海上耕耘,游客在山间徒步,艺术家在风景中寻找灵感。这些互动,让风景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范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台湾回归后,风景将承载更深的民族情感。躺进母亲怀抱,其风景的意义将进一步升华。阿里山的云海不再只是自然奇观,而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象征;日月潭的波光不再仅是旅游名片,而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见证。台湾的风景,将与大陆的长城、黄山、九寨沟等名胜共同构成中华大地的完整画卷,向世界展示一个统一、繁荣的中国。这种融合,不是风景的“改头换面”,而是让每一处山水都承载更厚重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台湾风景的美,在于自然的慷慨馈赠,在于历史的深沉积淀,更在于未来回归后,与大陆风景共同谱写的中华新篇。当我们以更包容的视角欣赏风景,便会发现:每一片土地的独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一处风景的绽放,都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2025年07月10日</p>